正常婚假几天国家法定2022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09 11:54:04 426 人看过

2022正常国家婚假的法定天数如下:

1、按照法律规定的结婚年龄结婚的新人,女方满二十周岁,男方满二十二周岁,可以享受三天的结婚假期;

2、即便是符合晚婚年龄结婚的新人,女方满二十三周岁,男方满二十五周岁,也不再享受晚婚假期,一样只能享受三天的法定婚假;

3、结婚的时候,如果新人双方不在同一个工作地点的,可以视路程的远近,额外给予路程假;

4、在探视父母期间结婚的新人,不额外给予假期;

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6、再婚者与初次结婚者一样,等同享受法律规定的婚假;

7、部分地区晚婚假正式取消,根据近年结婚情况调查,北上广一线城市女性初婚的平均年龄均已超过30岁,鉴于目前的婚育形势,相关法律修订后对晚婚晚育作出限制,部分区域取消原有的晚婚假。当然,目前该条例没有统一的规定,有些地方仍然可以享受晚婚晚育假。

法律依据:《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第三条

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假。

正常婚假是几天

正常婚假可以请1-3天。按照法定结婚年龄女性20周岁,男性22周岁结婚的可以享受国家法定规定的3天婚假。夫妻双方结婚时不在一个地方的,应另外给予路程假。因此婚假通常按最长3天计算。但由于各地发展不均衡,因此可以各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1-3天的基础上相应增加了婚假的天数。再婚的劳动者,只要再婚双方之间的结合是合法有效的婚姻,同样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其与初婚劳动者的法律地位并无不同。因此员工再婚的,同样也可享受带薪婚假。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6日 17:3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婚假相关文章
  • 国家法定节假日正常发工资吗
    一、国家法定节假日正常发工资吗国家法定节假日正常发工资。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完成劳动定额或规定的工作任务后,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应按以下标准支付工资:1.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2.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3.用人
    2023-07-26
    269人看过
  • 婚假国家新规定假期为几天?
    根据规定,职工结婚可享受以下待遇:(一)婚假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2、关于晚婚规定已取消,符合原来法律规定的晚婚情形的,不再享受晚婚假奖励,只有3天法定婚假。3、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4、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6、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二)婚假期间工资待遇在婚假和路程假期间,工资照发。新婚固然很快乐,但是工作也不能忘,通过对上文的阅读,我们可以知道,很多地方并没有修改对婚假的规定,只是删除了“晚婚”的字眼,但也有少部分做了一些调整。虽然是这样,大家也不要沮丧,还是要好好的过自己的新婚生活。
    2023-04-17
    273人看过
  • 国家规定的年假是否正常?
    不是。在不同用人单位工作时间将累计,按照新规定,职工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单位工作期间,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视同工作期间,应当计为累计工作时间,职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方可享受带薪年休假。年假有几天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带薪年休假的时长是根据累计工龄计算的。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带薪年休假是职工的权利,如不安排休假,也不按规定支付带薪年休假工资的,属于违法行为。《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三条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2023-07-05
    496人看过
  • 端午节放假几天2022法定几天
    端午节放假三天2022法定一天,其放假日期是六月三日到六月五日。端午节加班费的规定是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应当支付不低于工资百分之三百的薪资报酬。一、端午节放假几天2022法定几天端午节放假3天2022法定1天。端午节放假2022年6月3-5号,共3天。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二、端午节加班费是怎么规定的端午节加班费的规定:端午节是法定节假日,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单位在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按不低于员工本人的平均日工资或小时工资的300%另行支付加班工资。《劳动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
    2022-09-22
    85人看过
  • 2022国庆节放几天假
    法律综合知识
    一、2022国庆节放几天假2022国庆节放7天假,10月8日(星期六)、10月9日(星期日)上班。全年法定节假日是11天,具体如下:1.元旦:1月1日放假,与周末连休。2.春节:2月15日至21日放假调休,共7天。2月11日(星期日)、2月24日(星期六)上班。3.清明节:4月5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3天。4月8日(星期日)上班。4.劳动节:4月29日至5月1日放假调休,共3天。4月28日(星期六)上班。5.端午节:6月18日放假,与周末连休。6.中秋节:9月24日放假,与周末连休。7.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9月29日(星期六)、9月30日(星期日)上班。二、国庆节法定三倍工资有几天国庆节法定三倍工资有三天。根据规定,10月1日-3日为国庆节法定假期,加班须另行支付三倍日加班工资。10月4日-8日,用人单位可选择给予补休或另支付双倍日工资。计算公式:三倍日工资=加班工资的
    2022-09-05
    171人看过
  • 国家法定产假多少天2022新规定是多少天?
    一、国家法定产假多少天新规定是多少天?国家法定产假规定是98天的时间的,具体规定如下:《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二、西安男子可以享受多久的陪产假?根据陕西省卫计委关于印发《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实施中有关问题具体应用指导意见的通知陕卫政法发88号,婚假、护理假不含公休日和国家法定假日。根据《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职工合法生育子女的,在法定产假的基础上增加产假六十天,同时给予男方护理假十五天,夫妻异地居住的给予男方护理假二十天。三、产假期间可以辞退员工吗?产假期间是不可以辞退员工的,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
    2022-10-11
    330人看过
  • 正常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工资怎么算
    对于国家法定假日,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需支付不低于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一、春节法定假期是带薪休假吗春节法定假期是带薪休假的,根据相关规定,春节是法定的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劳动者依法享有带薪的假期。如果在春节安排加班的,则需要给予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报酬。根据相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1、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2、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3、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二、法定节假日加班超8小时怎么算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鉴于我国实行的是8小时工作制,职工在法定假日加班超过8小时,加班工资要分开计算。对于8小时的部
    2023-06-24
    313人看过
  • 国庆国家规定休几天假
    法定国庆假期为3天,依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全体公民放假:新年,放假一天(1月1日);(2)春节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3)清明节,放假一天(农历清明节);(4)劳动节,1天假期(5月1日);端午节,放假一天(农历端午节当天);(6)中秋节,放假一天(农历中秋节);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车管所国庆假期放几天假车管所国庆假期放7天假,具体如下:1、车管所属于国家单位,严格按照国家节假日安排执行,放假期间紧急事务会有人值班,如需办理事务,可提前打电话咨询;2、法律规定国庆节假期为3天,加上前后周末的调休,合计总共7天。车管所主要负责承办机动车注册、变更、转移、抵押、注销登记。《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
    2023-08-05
    243人看过
  • 最新2022国家婚假规定
    目前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男女双方到达法定结婚年龄结婚的,可以享受三天的婚假,婚假包括了法定假期,如果结婚时男女双方距离较远的,用人单位应视情况给予路程假。另外广东省已经将晚婚的婚假奖励取消,只享受三天的法定婚假。如果男女双方在探亲假期间结婚的,不再另外给予婚假。晚婚假期是几天晚婚假期一般为3天。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婚假不批准违法吗婚假不批准违法。婚丧是每个劳动者都会遇到的情况,劳动者婚期间,给予一定的假期,并由用人单位如数支付工资,这是对劳动者的精神抚慰,体现了政府对劳动者的福利政策,也是对其权益的保护,对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一、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
    2023-07-03
    485人看过
  • 2022带薪婚假法律规定是几天
    带薪婚假法律规定是几天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可享受晚婚假15天(含3天法定婚假)。3、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4、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6、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十五条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第二十六条妇女怀孕、生育和哺乳期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特殊劳动保护并可以获得帮助和补偿。公民实行计划生育手术,享受国家规定的休假;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给予奖励。《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一条劳动者依法享受年休假、探亲假、婚假、丧假期间,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婚假工资如何计算根据法律规定,用人但可以制定本单位的规章制度,但
    2022-09-20
    442人看过
  • 5.1放假几天国家规定
    法律综合知识
    依据我国的相关法规条例要求,一整年内适当的法定节假日总共有十一个日历天数。具体项目如下所示:第一,新年,全年度安排为一天休息时间(即公历的1月1日);第二,春节,为期三天的假期设置在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和初三这三天里;第三,清明节气期间,设定为一天的休息时间(日期设定在农历的清明当天);第四,劳动节,全球共度此假期(目前规定为农历的5月1日);第五,端午节,也同样具备一天的休息天数(日期设定在农历的端午当天);第六,中秋节,特为此节日设定了一天休息时间(日期设定在农历的中秋当天);最后,国庆节,设立了三天连续假期(日期为公历的10月1日至3日)。《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一)元旦,放假1天(1月1日);(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2024-05-23
    431人看过
  • 按着国家劳动法婚假有几天
    一、按着国家劳动法婚假有几天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可享受晚婚假15天(含3天法定婚假)。3、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4、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6、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7、再婚者与初婚者一样,均应享受婚假待遇。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职工享受三天的婚假。对于再婚者的婚假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曾有明确答复,即“根据《民法典》和国家有关职工婚假的规定精神,再婚者与初婚者的法律地位相同,用人单位对再婚职工应当参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同初婚职工一样的婚假待遇”。二、婚假有效期是多久以及多久内休完1、劳动法并没有对婚假怎样执行作出具体的实施细则,具体到不同的单位有不同的做法。因此婚假的有效期主要看各个单位的规章制度文
    2023-05-27
    470人看过
  • 国家法定丧假直系亲属给几天假
    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假。一、丧假包含配偶父母的吗?丧假直系亲属包括:1、直系亲属包括父母、配偶和子女。2、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岳父母或者公婆过世,也列入可享受丧假的范围。对于超出这一范围的亲属,企业有自行解释权。3、由于我国历史形成的风俗,祖辈的丧礼,孙辈一般也在必须列席的范围内,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不少单位也将祖辈去世列入职工可享受的丧假范围,具体由各企业自主认定。另外: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假。同时,职工的岳父母或公婆死亡后,需要职工料理丧事的,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可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丧假。二、关于婚丧假的工资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51条规定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
    2023-04-10
    426人看过
  • 2022清明节放假法定几天
    法律综合知识
    一、2022清明节放假法定几天2022清明节放假3天,从4月3日开始放假,一直到4月5日,无调休。其中清明法定1天,就是清明节当天。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二、清明节引发火灾会触犯刑事责任吗因个人行为引发火灾,在法律上有两种罪名,一种是放火罪,一种是失火罪。不论是在清明节还是在任何时候,只要达到法律规定的标准,就会构成刑事犯罪。二者的区别在于放火罪是因行为人故意放火而引发火灾;失火罪是因行为人过失而引发火灾。失火罪必须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才能构成。放火罪并不以发生上述严重后果作为法定要件,只要实施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放火罪即能成立。三、清明节使用祭祀纸币需要注意哪些(一)只能单面使用(二)不损害人民币形象、不
    2022-02-01
    90人看过
换一批
#结婚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婚假
    词条

    婚假一般指的是员工本人结婚依法可享受的假期。法定的婚假为3天。 婚假是员工结婚时给予的假期,并由其所在单位如数支付工资,体现了政府对劳动者的福利政策,也是一种对员工的精神抚慰,同时也是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对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更多>

    #婚假
    相关咨询
    • 成都正常婚假是几天
      陕西在线咨询 2023-05-26
      一、成都市婚假标准 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不再享受晚婚假。 3、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4、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 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6、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二、婚假和路程假期间的工资待遇 在婚假和路程假期间,工资照发
    • 婚嫁的婚假正常是几天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1-11
      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不再享受晚婚假奖励,只有3天法定婚假。 3、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4、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 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6、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 7、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不再享受晚婚假奖励,只有3天
    • 正常丧假有几天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6-24
      一般情况下国家规定丧假有一至三天。在职工的直系亲属死亡后,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1至3天的丧假。丧假期间用人单位需要依法进行发放劳动者的工资。旁系亲属一般没有丧假。
    • 上海婚假几天为国家法定婚假?
      云南在线咨询 2022-11-19
      1、上海婚假是10天,符合法律规定结婚的公民,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7天。所增加的婚假一般应当与国家规定的婚假合并连续使用(包括双休日),遇法定节假日顺延。 2、结婚,中国法律上称为婚姻成立。是指男女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并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及其他责任。
    • 石家庄市正常的产假是几天?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8-30
      1、正常产假:98天(符合规定可延长60天),最高:158天。 2、符合法律法规生育子女的,无论一孩、二孩还是政策内多孩都享受延长产假60天,并给予配偶15天陪产假; 3、延长婚假、产假期间享受正常婚、产假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