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6 22:24:11 449 人看过

今年以来,我国努力克服多种重大自然灾害与困难,努力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就业岗位和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

今年前7个月,我国城镇新增就业75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6%;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0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2%;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9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2%。截至6月底,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13540万人,同比增加743万人,增长5.8%。

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65元,实际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528元,实际增长10.3%。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

同期,城镇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为21029万人、24907万人、12010万人、13025万人和8452万人,比上年底分别增长982万人、2596万人、365万人、852万人、677万人。

全国城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为2267.7万人和3749.9万人。农村低保正向应保尽保迈进。截至3月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1.05%,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宏观调控与扩大就业政策紧密结合

为保障就业,国家颁布和实施了《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规范劳资关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为促进就业,国务院专门就做好促进就业工作发出通知,继续把增加就业规模和控制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使宏观调控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起来,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和措施。

为扩大就业,国家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扶持中小企业,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增长。例如,统筹城乡就业,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小城镇建设,引导农村劳动力外出和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各地政府还大力开展就业援助,将因灾就业困难人员及时纳入就业援助范围,优先保证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积极实施地震灾区毕业生援助行动;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对失业人员创业和灵活就业人员等给予适当补贴和信贷支持。

有关地区和部门还通过实施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项目,开展服务外包人才招聘等专项活动,努力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努力帮助城乡低收入群体增加收入

今年以来,为继续加大对农民增收的政策扶持力度,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强调要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支农强农政策力度。

2008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5956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对农民的补贴增加到了1028.6亿元,同比增长100%,补贴范围继续扩大;分两次将稻谷最低收购价提高9%―10%、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提高4%-7%。

政府不断加强对职工工资的宏观调节力度。今年年初,有关部门开始实施彩虹计划,着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同时,加大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力度,今年以来已有18个地区调整执行了新的最低工资标准,16个地区公布了新的工资指导线方案,引导企业职工工资合理增长。受此影响,上半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同比增长18%。

为进一步提高收入分配的税收调节力度,今年3月1日,我国将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进一步减轻。自今年9月起,将进一步调整消费税税目税率,将1升以下排量的汽车消费税税率降到1%,并提高了大排量汽车消费税。

增加补贴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国家对今年年初遭受雨雪冰冻灾害较重的7省(区)的低保对象和汶川地震灾区困难群众及三孤人员分别实施三个月的临时补助,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确保灾区参保人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落实伤亡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和受伤人员的医疗保障待遇,扩大失业保险支出范围。

今年,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城乡低收入群众的补贴力度。为缓解今年以来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对城乡低收入人群基本生活的影响,在继续执行2007年临时物价补助政策的基础上,国家分别在1月和6月两次提高城乡低保对象的补助标准,并对生活特别困难的城市低保边缘家庭给予临时救助。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由调整前的714元增长到2007年的963元,今后还将再连续调整,并进一步提高调整幅度。

随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出台,城乡居民基本生活最后一道保障网编织成形。在农村已有3700多万贫困居民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在城市相对稳定地保障了2200多万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并根据物价变化先后三次提高保障水平。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28日 10:2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生育保险相关文章
  •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保障内容
    2012年8月3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卫生部、财政部、人社部、民政部、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六部委《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发布,明确针对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参保(合)人大病负担重的情况,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大病保险制度,减轻城乡居民的大病负担,大病医保报销比例不低于50%。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保障内容:保障对象:大病保险保障对象为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的参保(合)人。资金来源:从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新农合基金中划出,不再额外增加群众个人缴费负担。保障标准:患者以年度计的高额医疗费用,超过当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年人均纯收入为判断标准,具体金额由地方政府确定。保障范围:大病保险的保障范围要与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相衔接。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应按政策规定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在此基础上,大病保险主要在参保(合)人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的情况下,对城镇居民
    2023-05-01
    152人看过
  • 何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一、何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两项制度合并实施(以下简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建立以个人缴费、政府补贴和个人帐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以保障城乡居民年老后基本生活的一种新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二、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范围及对象如何界定?凡具有本县户籍、年满16周岁及以上(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均可在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三、怎样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手续?参保人参保时持户口簿、身份证到所属村(居)委、社区提出申请,经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审核批准后即可参保。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标准是多少?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目前我县缴费标准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200元、1600元
    2023-05-31
    265人看过
  • 成都将建立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
    根据《意见》要求,到2012年,成都将建立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其他居民在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和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两者中自主选择。成都商报记者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采访获悉,成都市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的缴费基数有三个档次,分别是上一年成都市职工平均工资的60%、80%、100%,缴费比例为20%,其中,有单位的人员,由用人单位承担14.5%,个人承担5.5%,无单位的人员全部由个人缴纳。而职工保险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都需要个人承担部分费用。如果以个体形式参保,则可选择不参加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而到2012年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完善后,综合保险并轨城镇职工保险,医保就可以报销得更多了。市委统筹委社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中最明显的好处是农民也可以自愿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与目前相比社会保险的差额部分将
    2023-04-23
    120人看过
  • 城乡居民社保怎么买
    一、城乡居民社保怎么买办理社保流程(个人),在您所在地的社保局去办理。是城镇户口就可以办理社保,非城镇户口只能购买综合医疗保险。个人购买只需要交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费用每个月在400元左右的。以下是你需要提供的资料。初次参保人员:(1)需持本人户口簿或者身份证原件办理参保登记(2)参保人出示本人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或农业银行活期储蓄存折,正确填写《个体人员银行代扣缴纳社保费申报表》。二、社保查询1、社保中心查询如果对自己的社保帐号不清楚,可以携带身份证到各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业务办理大厅查询。2、上网查询登陆所在城市的劳动保障网或社会保险业务网站,点击“个人社保”信息查询”窗口,输入本人身份证和密码(密码是你的社保证编号或者身份证出生年月),即可查询本人参保信息。3、电话咨询拨打劳动保障综合服务电话“12333”进行政策咨询和信息查询。4、触摸屏查询各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业务办理大厅内如果设有
    2023-05-30
    488人看过
  • 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是什么保险制度
    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一、养老保险没交够退休怎么办(1)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延长缴费至满十五年。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实施前参保延长缴费五年后仍不足十五年的,可以一次性缴费至满十五年。(2)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含依照规定延长缴费)的,可以申请转入户籍所在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3)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累计缴费不足15年(含依照规定延长缴费),且未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个人可以书面申请终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收到申请后,应当书面告知其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权利以及终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后果,经本人书面
    2023-03-25
    333人看过
  • 城乡居民社保怎么交
    一、城乡居民社保怎么交1、微信缴费。打开手机微信APP,点击右下角“我”—支付—生活缴费—社保医保—选择XX省/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正确输入参保人的身份证号码、姓名—点击确认缴费编号—点击下一步—立即缴费,显示“缴费成功”就完成了;2、手机公众号缴费。现在有的地区支持在公众号上缴费,可以在“税务12366”公众号号上缴费,在菜单栏点击“办一办”—社保费缴纳—用户公证—自助缴费/代他人缴费,按照上面的流程提示进行操作就可以完成缴费;3、官网缴费。想要参加城乡居民医保还可以通过社会保险网上申报服务平台参加;4、支付宝缴费。打开手机支付宝APP,按照步骤就可以在手机支付宝上进行城乡居民社保的缴费;5、现场现金缴费。在各地区的城镇医疗社保事务处进行现金缴费,让工作人员开一张社保单,并以社保单上的现金进行现金缴费;6、现场银行卡激费。现场银行卡缴费,和现场现金缴费相同,只是把现金换为银行卡缴费。《中
    2023-03-23
    485人看过
换一批
#保险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生育保险是劳动者因生育子女导致劳动力中断,由此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制度,其作用是在职工妊娠、分娩和机体恢复整个过程中提供身体保健、医疗服务及有薪假期,从而体现国家和社会对妇女在这一特殊时期给予的保障。 ... 更多>

    #生育保险
    相关咨询
    • 在异地如何办理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卡?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6-18
      可以。依据是《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18号)。补缴流程各地有所不同,大致如下年满60周岁且城镇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累计缴费年限不足规定缴费年限的参保人,可申请办理一次性补足养老保险费手续。提交材料, 1、参保人身份证、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 2、填写《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补缴申报表》办理流程1、申请人向户口所属镇街社保办事处提交申请资料;2、对符合条件
    •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湖北在线咨询 2021-12-30
      根据《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意见》的总结,区别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同群体(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主要面向城市户籍居民中的非就业群体。(2)城市职工养老保险主要面向所有在城市就业的职工(包括政府和机构)。因此,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针对那些没有工作的城乡居民,城市职工是针对所有在城市工作的就业群体。2、支付主体、水平、待遇标准不同(1)城市职工主要由个人和企业共同支付,由于城市职工有固定
    • 城镇居民社会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有何区别
      宁夏在线咨询 2022-10-31
      没有区别,叫发不同而已,以前叫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是规定非农业才可以参加的,现在叫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农业户口或非农业户口均可参加。
    • 1,参加城乡居民社会有哪些好处
      北京在线咨询 2022-10-23
      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达到待遇领取年龄后,符合条件的就可以逐月领取养老保险金。年轻的时候每年拿出一点零用钱为自己将来享受养老待遇做投资,既能使自己年老后的生活有保障,又能减轻子女的负担。单从政策上讲,个人的钱存银行只能收利息,参加养老保险缴的钱不但有利息,政府每年还有相应的缴费补贴,同时政府还发基础养老金。
    •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标准
      新疆在线咨询 2021-11-01
      我国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居住在城市的居民在中国有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我们来看看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1。未在企事业单位就业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可以作为个人身份到各人事机构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根据最新文件,有雇主和雇主的个体工商户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收入为缴费基数,按8%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单位部分按20%缴纳。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