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撤销的民事行为有哪些类型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17 21:10:29 342 人看过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主要有以下情形:1、重大误解民事法律行为系可撤销的;2、行为人因被欺诈而作出的民事法律行为系可撤销的;3、被胁迫而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4、乘人之危,对行为人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

合同可撤销的五种情形包括哪些

一、合同可撤销的五种情形包括哪些

1、合同可撤销的五种情形如下:

(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2)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

(3)欺诈他人订立的合同;

(4)胁迫他人订立的合同;

(5)趁人之危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按照规定,合同不生效、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七条

合同不生效、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第五百零九条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二、撤销合同的条件有哪些

1、因重大误解签订的;

2、因欺诈签订的;

3、因胁迫签订的;

4、因乘人之危签订的。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六条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四条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7日 10:3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仲裁机构相关文章
  • 民事行为能力具有哪些特征,类型有哪些?
    一、民事行为能力具有哪些特征民事行为能力的特征有:1.由国家通过法律确认和赋予,不由民事主体的主观意志决定。法律确认一个人有民事行为能力,就承认他有资格进行民事法律行为;2.民事主体对其民事活动的法律后果负责的资格。只有具备这种资格的主体实施的民事行为才有效,才能对其不法行为承担责任,否则,实施的民事行为不能发生法律效力;3.民事主体独立地进行民事活动的资格。二、民事行为能力的类型有哪些?民事行为能力的类型有: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一般的成年人或者16周岁以上的经济独立的未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比如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具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3.无民事行为能力,比如8周岁以下的人即属于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
    2023-06-22
    286人看过
  • 哪些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撤销
    (一)基于重大误解而做出的民事法律行为,这是指因认识错误实施的行为。基于错误认识的行为,行为人的表意虽然是自愿的,但却是违背本意的,所以该行为属于得撤销行为。(二)显失公平行为是指民事行为效果明显违背公平原则的行为。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可以认定为显失公平。(三)存在欺诈、胁迫而做出的民事法律行为,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胁迫行为。律师补充: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法律依据】
    2023-05-06
    126人看过
  • 撤诉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实践中,撤诉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所以当事人在行使该权利时应当分清情况。第一,申请撤诉与按撤诉处理。申请撤诉是指当事人主动向受诉人民法院提出撤诉申请,不再要求受诉人民法院对案件继续进行审理,它是当事人对自己诉讼权利的积极处分。按撤诉处理则是指受诉人民法院依照法律的明确规定,针对当事人的某些行为(如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比照当事人申请撤诉的情况对案件加以处理,它是当事人对自己诉讼权利的消极处分。第二,撤回起诉与撤回反诉。撤回起诉即普通意义上的撤诉。撤回反诉就是本诉的被告即反诉的原告撤回其对本诉的原告提出的独立的反请求。第三,撤回起诉与撤回上诉。撤回起诉是指在一审中的撤诉行为;撤回上诉是指上诉人撤回其已提出的上诉请求,不再要求上一级法院对未生效的第一审裁判审理并裁判。撤回上诉是发生在二审程序中的行为。
    2023-06-13
    253人看过
  • 民法典民事侵权行为主要有哪些类型
    一、民法典民事侵权行为主要有哪些类型侵权行为细分为:1.积极侵权行为和消极侵权行为。2.单独侵权行为和共同侵权行为。3.侵害财产权行为和侵害人身权行为。4.一般侵权行为和特殊侵权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二、民法典民事侵权行为的责任承担方式1.停止侵害。为能够及时制止侵权行为,防止扩大损害后果,受害人可以要求人民法院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侵权行为。例如,根据受伤人请求,人民法院可以责令出版侵权图书的出版社立即停止出版,发行侵权图书,对已出版的图书应当收回、封存、销毁。2.消除影响。侵权人承担这项责任,应采取有效方式,说明事情真相,消除其侵权行为给著作权人带来的消极影响。3.公开赔礼道歉。即应当是以可使公众了解的方式。
    2023-09-20
    175人看过
  •  民事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有哪些类型?
    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指的是民事主体采取的承担民事责任的具体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和赔礼道歉。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也称为民事责任的形式,指的是民事主体采取的承担民事责任的具体方式。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1)停止侵害;(2)排除妨碍;(3)消除危险;(4)返还财产;(5)恢复原状;(6)修理、重作、更换;(7)赔偿损失;(8)支付违约金;(9)消除影响、恢复名誉;(10)赔礼道歉。 民 事 责 任 承 担 的 法 律 责 任 : 修 理 、 重 作 、 更 换 等民事责任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修理、重作、更换等。这些责任属于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三条,民事主体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2023-09-08
    423人看过
  •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有哪几种类型?
    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1、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2、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3、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4、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一、民事行为无效的情形有哪些?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4、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5、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2023-05-07
    157人看过
  • 有效民事行为是不是都是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首先你要知道什么是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概念: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又称相对无效的民事行为,是指民事行为虽已成立,但因欠缺民事行为的生效要件,可以因行为人撤销权的行使,使民事行为自始归于无效的民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种类(1).基于重大误解所实施的民事行为。根据《民通意见》第71条的规定,构成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应当具备如下条件:①当事人对民事行为的内容有错误认识。②表意人基于误解作出了意思表示。③误解因误解方自己的过失造成。④行为后果造成了表意人较大的损失。(2)民事行为发生时显失公平。显失公平系着眼于实施民事行为的结果,只注重对于客观因素的考察。这一规定可以有效弥补从主观因素着眼确认民事行为的效力在适用上之不足。(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当事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为民事行为,并因此给该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害。
    2023-06-08
    122人看过
  • 要约不可撤销情形都有哪些类型
    一、要约不可撤销情形都有哪些类型要约不可撤销情形都有的类型如下:1.要约中有不可撤销的表示。不可撤销的意思表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作出,最直接和最清楚的方式是由要约人在要约中作一个有效的声明;2.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不可撤销并依其信赖行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七十六条要约可以撤销,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要约人以确定承诺期限或者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二)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做了合理准备工作。二、要约和要约邀请的区别是什么要约和要约邀请的区别是如下:1.效力不同。要约对要约人具有约束力,受要约人的承诺送达,合同即告成立。要约邀请可以任意撤回,不存在撤销的问题。但要约邀请也可能构成缔约过失责任。2.目的不同。要约后,一旦相对人作肯定答复,则合同成立;要约邀请,则不是以订立合同为直接目的,它只是唤起别人向自己发出要约或使自己能向别人发出要
    2023-07-22
    314人看过
  • 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概念及其种类
    一、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概念及其种类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其实也就是说已经成立并且生效了的民事行为,但是由于他的意思表示的不真实,这时可以因为行为人的撤销权的行使,让他不发生效力的民事行为。(一)重大误解。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二)显失公平。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三)胁迫。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四)欺诈。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
    2023-05-06
    105人看过
  • 可撤销民事行为撤销权的存续期限
    一、可撤销民事行为撤销权的存续期限《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百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在可撤销合同中,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有权撤销合同,但是当事人的这种撤销权并非是没有任何限制的,也就是说,撤销权人必须在规定的期间内行使撤销权。因为,可撤销的合同往往只涉及当事人一方意思表示不真实的问题,如果当事人自愿接受此种合同的后果,则法律就会让此种合同有效。二、重大误解的构成条件有哪些构成重大误解必须具备以下4个要件:1、必须对合同主要内容发生了重大误解。如果
    2023-05-06
    216人看过
  •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类型有哪些?
    (一)再审型案外第三人撤销之诉再审型案外第三人撤销之诉,是指受判决不利影响的案外第三人以自己的名义向原受案法院提请重新审判的一种诉讼程序。(二)上诉型案外第三人撤销之诉上诉型案外第三人撤销之诉,是指受判决不利影响的第三人以自己的名义向原受案法院的上级法院提请撤销原不利判决的一种诉讼程序。我国澳门《民事诉讼法》规定了第三人提起上诉的特别程序。该法第664条规定,如争议系基于当事人间之虚伪行为且法院因不知悉有关之欺诈行为而无行使第568条赋予其之权力,则在有关终局裁判确定后,受该裁判影响之人得透过基于第三人反对而提起之上诉对该裁判提出争执。(三)复合型案外第三人撤销之诉所谓复合型案外第三人撤销之诉,是指受判决不利影响的案外第三人以自己的名义向原审法院或其他法院提请重新审判或改变不利判决的诉讼程序。依据法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第三人可以向原审法院提起“撤销原判”的诉讼,并且原法院的新判决可以由
    2024-01-22
    396人看过
  •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哪些类型的人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哪些类型的人1.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2.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包括精神病患者等;3.超过八周岁,无法辨认自己行为的未成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条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二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
    2023-10-28
    265人看过
  • 行政事实行为的类型包括哪些
    行政事实不仅包括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的行为,还包括与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有关的行为,如暴力侵权。行政事实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基于职权实施不能产生、变更或者消除行政法律关系的行为,具有行政性、不能产生、变更或者消除行政法律关系能造成权益损害的三大特征。行政事实行为引起的行政赔偿诉讼事实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具有设立、变更、终止行政法律关系的意图,仅依据法律规定产生法律后果的行为。与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不同。国家赔偿法将行政事实行为纳入了行政赔偿诉讼的受案范围。事实行为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明显的事实行为,如个别工作人员肆意妄为的暴力行为;另一种是包含在具体行政行为之中的行政事实行为,如行政机关在执行具体行政决定的过程中超出行政决定的要求剥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财产权的行为。就引起行政赔偿法律后果而言,明显的事实行为和包含于具体行政行为之中的事实行为没有本质的区别。对于违法的事实行为造成的损
    2023-08-07
    275人看过
  • 可以作为监护人的人有哪些类型
    1.未成年人的亲生父母(在具备监护能力的情况下);值得信赖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亲兄弟姐妹,或是与其有着紧密关系并且愿意承当监护职责、同时已获得未成年人父亲或母亲工作单位或长期居住地点当地社区服务机构及村民委员会首肯的其他亲属和亲密伙伴;以及未成年人驻足之地的社区服务机构、村民委员会或社会保障部门都可作为合适的监护人选。2.在丧失或部分丧失作出有效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身上,其法定代理人应为:配偶;直系父母、子女;其他最近亲属;或其长期居留地的社区服务机构、村民委员会或社会保障部门等具备相关资质的单位。《民法典》第二十七条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民法典》第二十八条无民事行
    2024-08-04
    300人看过
换一批
#仲裁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仲裁机构是依法设立,独立于行政机关,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的机构。它由当事人自愿选择,依据仲裁协议进行仲裁,对纠纷进行公正、公平、合理的解决。 仲裁机构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和高效性,能够为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 更多>

    #仲裁机构
    相关咨询
    • 民事法律行为有哪些,哪些法律行为可以撤销
      浙江在线咨询 2021-08-17
      1、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3、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4、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
    • 可撤销合同有哪些类型可撤销合同种类特点有哪些
      福建在线咨询 2021-12-26
      可变更可撤销合同有以下类型:有重大误解的合同;当事人被对方或者第三方胁迫、欺诈的合同;当事人处于危险状态,缺乏判断能力时,明显不公平的合同。
    • 缓刑的撤销类型有哪些?
      安徽在线咨询 2021-11-05
      《信用卡诈骗罪刑法解释》规定,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以虚假身份证明骗信用卡、作废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的,数额在5000元以上不满5万元的,视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
    • 民法通则有哪些可撤销可变更的合同类型
      浙江在线咨询 2023-07-16
      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所谓重大误解的合同,是指行为人因对合同的重要内容产生错误认识而使意思与表示不一致的合同。 2、显失公平的合同 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在紧迫或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而订立的如果履行对其有重大不利的合同。 3、因欺诈订立的合同 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虚假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 4、因胁迫订立的合同 胁迫,是指因他人的威胁和强迫而陷入恐惧作
    • 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概念和种类?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如何处理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5-06
      一、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概念和种类 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指民事行为不完全具备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但仍然暂时基于意思表示的内容发生法律效力,同时赋予一方当事人以变更、撤销权,如果当事人行使此权利,则民事行为将变更其效力或归于无效。如果当事人不行使此项权利,则民事行为原来的效力不变。 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有五种: (一)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 (二)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三)因欺诈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