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强制措施存在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2 11:00:40 342 人看过

1、立法上对取保候审的规定不够严谨。从以上受案总人数看适用取保候审的案件相对而言是比较少的,这并不是执法人员热衷于羁押强制措施而对取保候审的积极性不高,法律规定的缺陷是取保候审适用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法律对取保候审适用范围的规定看,存在过于笼统宽泛,缺乏可操作性。对什么情况下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和“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而做出判断又比较困难,这给办案人员的自由心证留下极大的发挥空间,在权衡利弊之间,执法人员往往以羁押为手段来办理各类刑事案件,以减少执法风险,使取保候审在操作中容易走向过严的极端。建议在立法上,对社会危险性的标准和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做出限制性的规定,使司法机关在处理取保候审问题时有法可依,确保“社会危险性”最小化。

2、取保候审期限规定模糊且过长。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8条的规定,公、检、法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但并未明确是三部门适用的总期限还是单独适用的期限,导致三部门分别制定实施细则,都规定可以重新计算取保候审的期限,这就产生了对一名犯罪嫌疑人最长可能有36个月的取保候审期限。而在押的一个犯罪嫌疑人在侦查、起诉、审判三个环节的期限一般是4个半月,相比较之下36个月甚至12个月的取保候审期限都显得过长。取保候审时间过长,不仅不利于司法机关提高办案效率,而且容易出现保而不审、一保了之的现象,给犯罪嫌疑人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也给执行机关增加了更大的工作压力。建议缩短取保候审的适用期限,这样可以提高诉讼效率,既防止保而不审的现象,又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4日 13:4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管制相关文章
  • 存在取保候审问题严重吗?
    一、存在取保候审问题严重吗?存在取保候审问题,相对来说是比较严重的。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害性的。3、应当逮捕但患有严重疾病的,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的,由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依法作出决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决定取保候审的,由公安机关执行。国家安全机关决定取保候审的,以及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国家安全机关移送的犯罪案件时决定取保候审的,由国家安全机关执行。二、被取保候审人的义务是什么?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的义务,有以下几项:1、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正当理由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有正当理由需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的,应当经执行机关批准。如果取保候审是由人民检察院、
    2024-01-22
    447人看过
  • 析捕后变更强制措施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一、捕后变更强制措施存在的问题(一)超越法定的条件随意变更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的规定,逮捕条件是:1.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2.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3.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该条第二款还规定:对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育自己婴儿的妇女,可以采取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方法。既然在检察机关批准逮捕阶段是符合逮捕条件的,那么,在执行逮捕后既没有患严重疾病,又没有怀孕或哺育婴儿,要变更强制措施是没有法律依据的,那就是超越法定的条件随意变更强制措施。(二)有权变更强制措施的部门多在基层政法机关,有权捕后变更强制措施的部门多,环节多。公安机关在刑事案件的捕后侦查阶段,检察机关在自侦案件的捕后侦查阶段或在刑事案件的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法院在刑事案件的审判阶段,均可以自行决定将逮捕措施变更为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
    2023-06-14
    364人看过
  • 取保候审什么情况下会改变强制措施
    一、取保候审什么情况下会改变强制措施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在3日以内作出决定;不同意变更强制措施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羁押的案件,不能在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侦查羁押、审查起诉、一审、二审期限内办结的,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予以释放;需要继续查证、审理的,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二、应当变更强制措施的情形1、第一审法院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单独适用附加刑,判决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2、被告人被羁押的时间已到第一审法院对其判处刑期期限的;3、案件不能在法院规定的期限内审结的;4、第一审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不负刑事责任或者免除刑事处罚,被告人在押的,应当宣判后立即释放;5、裁定准许撤诉或者当事人自行和解的自诉案件,被告人被采取强制措施的,法院应当立
    2023-06-16
    171人看过
  • 取保候审保证人在担保中存在的问题
    取保候审保证人,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由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经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审查符合保证条件,并出具保证书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担保的人。它是取保候审的方式之一,也就是人保,其作用就是保证被保证人在取保候审期间不逃避和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取保候审保证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性质就是以保证人的人格、名誉和信誉作保,是纯粹的人格担保;其不履行报告义务的,承担的责任是罚款和刑事责任。但司法实践中却常常出现被保证人违反刑诉法第56条的规定,随传不随到、甚至多次传唤也不到庭的现象;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原因:1、在确立取保候审保证人时,对其资格和担保能力审查不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提供担保人时,往往将与其有一定亲属关系或朋友关系的人作为担保人提出,审查机关一般都偏重于二者之间亲情而忽略了担保人的担保能力和对被担保人的影响力,致使部分保证人缺少相应
    2023-06-11
    189人看过
  • 强制措施取保候审有哪些意思
    取保候审,是指侦查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它通常对犯罪较轻,不需要拘留、逮捕,但需要对其行动自由作一定限制的犯罪嫌疑人采用。《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2024-05-01
    375人看过
  • 探视权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强制措施的问题
    最高院探望权是不能以孩子的人身为对象强制执行的。对于拒不配合权力人行使探望权的监护人,法院只能要求监护人予以配合,比如送到指定地点由另一方探望。如果监护人拒不配合,法院也不能以强行把孩子送到某地等方式来执行,只能依据诉讼法对拒不履行判决的监护人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实行罚款、拘留等措施。探视权被阻碍实施时,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吗?探视权的执行应慎用强制措施在探视权执行中应明确不得把未成年子女直接作为被执行对象,绝不可对子女人身采取执行措施,如在执行中法院将子女直接交付申请人探视或采取哄骗及其他强制方式将未成年人带到指定地点与申请人会见。为避免对子女造成不良影响,执行过程中一般不宜采取在探视权人前往探视时,法警、执行法官在旁跟随。同一个案件在多次申请执行中对被执行人说服教育,宣讲法律,说明不履行义务的法律后果,乃至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后仍无明显效果时,执行法官可以告知申请执行人一方,通过诉讼程序改变探视
    2023-07-07
    185人看过
  • 取保候审和强制措施有啥区别
    取保候审和强制措施的区别:取保候审只是刑事强制措施的一种,而强制措施除了取保候审,还包括拘留、逮捕、监视居住等。取保候审的保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提出保证人担保,另一种是交纳一定数额金钱担保。取保候审和强制措施有啥区别的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n(一)可能判处
    2022-06-18
    434人看过
  • 高利贷存在的原因是什么问题
    一、高利贷存在的原因是什么问题高利贷的存在,其根源可以追溯至多个方面的问题。1.现行金融体系的局限性是导致高利贷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1)尽管金融市场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个人和企业在获取贷款时仍面临诸多门槛和限制。(2)对于个人而言,除了房贷、车贷等消费类贷款外,其他类型的个人贷款往往要求有抵押物或特定的信用条件,这使得部分人群难以通过正规渠道获得资金。(3)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由于规模较小、缺乏稳定的信用记录或合格的抵押资产,往往难以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支持。这种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高利贷的存在提供了土壤。2.一些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政策也过于谨慎,担心借给民企的钱会变成坏账,这进一步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当这些企业急需资金时,他们往往只能选择通过高利贷来渡过难关。二、民间金融市场的缺口民间金融市场的缺口也是高利贷现象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1.在正规金融体系无法满足
    2024-07-23
    211人看过
  •  解除取保候审限制的措施
    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可以解除取保候审:第一种情况是经过调查发现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实际上是不应该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比如他们已经被证实是无罪的,或者他们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对社会的危害不大,因此不再认为他们有犯罪行为,并且犯罪行为已经超过了追诉时效期限,所以可以解除取保候审;第二种情况是当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的取保候审期限已经届满,即已经超过了12个月,根据法律规定,此时应当解除取保候审。以下两种情况下可以解除取保候审:第一种情况是,经过调查发现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实际上是不应该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比如他们已经被证实是无罪的,或者他们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对社会的危害不大,因此不再认为他们有犯罪行为,并且犯罪行为已经超过了追诉时效期限,所以可以解除取保候审。第二种情况是,当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的取保候审期限已经届满,即已经超过了12个月,根据法律规定,此时应当解除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可以解除
    2023-08-21
    276人看过
  • 取保候审变更解释:强制措施说明
    审查起诉强制措施的变更是指司法机关因案件情况的变化而改变已采取的强制措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如果情况发生变化应当撤销或者变更。取保候审,是指侦查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通常对犯罪较轻,不需要拘留、逮捕,但需要对其行动自由作一定限制的犯罪嫌疑人采用。逮捕后变更强制措施的条件是什么?1、捕后案件事实、证据情况发生变化,使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不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逮捕作为保证侦查和诉讼活动顺利进行的一种强制措施,在刑事诉讼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公安机关拘留时间的限制,有些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在拘留期间中无法侦查清楚,而犯罪嫌疑人又具有极大的社会危险性,为保证案件的侦查顺利进行和证据的收集,需要对犯罪嫌疑人采取逮捕措施。逮捕之后,伴随着案件的侦查,导致证据的变化。犯罪嫌疑人不可
    2023-07-03
    459人看过
  • 取保候审刑事强制措施有何规定?
    一、取保候审刑事强制措施有何规定取保候审是司法机关的一项强制措施,其条件在刑事诉讼法有明确的规定。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二、取保候审可以由谁
    2024-02-05
    278人看过
  • 筑工程质量保修措施存在什么问题?
    由于建筑工程是一种特殊产品,它的特性表现在产品的适用性、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与环境的协调性。建筑产品体积庞大,施工周期长,所用材料品种繁杂,在施工过程中,受到环境、气候、人员素质、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施工工艺、技术措施、工程造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难免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陷,使得产品质量大大打折扣。如有的开发商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把工程让给没有资质证书、标价低的承包商承包,又没有派有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管理,结果昧着良心建成一个黑心工程,如:泉州温陵二期工程,有的梁钢筋有断裂,地基下陷,外墙瓷砖掉落,像这样的危房谁敢居住呢?购房者倒霉吧!这种状况时有发生,面对这些现象该如何在施工中加强质量控制?1.加强事前质量控制事前质量预控就是要求预先进行周密的质量计划,包括质量策划、管理体系、岗位设置,把各项质量职能活动,包括作业技术和管理活动建立在有充分能力、条件保证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对于建筑工
    2023-05-22
    290人看过
  • 我国民事强制执行制度的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司法工作中能永垂不朽的宗旨就是:公平与效率,要实现这一宗旨,少不了两个配合:一是法官立足于事实的根据地,公平执法,以法律的文书和条令进行公平的判决;二是严格执行,对于已经生效的判决必须真正的落实到执行中去。这两点就是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必要条件。但,执行难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其主要原因是:(一)客观因素而导致执行难执行人和被执行人在债务的激烈竞争过程中,双方都有一定的损失,特别的,被执行人甚至会倾家荡产,这就让不少案件的被执行人无力执行或者说是没办法执行,因为在客观上被执行人已经丧失了承担债务的能力,这就导致了在客观因素上,造成了执行难的问题。(二)被执行人的背景显赫、实力强大在司法执行的过程中,由于不少的被执行人是某地方的骨干企业或者是特别大户,中国的传统思想是以和为贵,同时执法人员也存在一种心理:怕得罪人,以后吃不了兜着走。故此,由于这类被执行人的背景显赫、实力强大的因素,使得执行工作更
    2023-06-06
    161人看过
  • 换保制度的改革是否能够解决取保候审存在的问题?
    取保候审可以更换。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时,检察院要重新办理取保候审手续,因为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是两个不同的办案单位,公安机关的取保候审已经失效,保证人也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保证责任,所以,在检察院重新取保候审的,是检察院重新选择保证人。这个保证人可以是以前给犯罪嫌疑人作保证人的那个人,当然也可以是另外的适合作保证人的人了。取保候审为什么检察院传唤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后受检察院传唤的,一般需要配合检察院的讯问,交代其所知的案件事实。《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辩护人或者值班律师、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意见,并记录在案。辩护人或者值班律师、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提出书面意见的,应当附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
    2023-07-03
    311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管制
    词条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管制
    相关咨询
    • 强制措施如何强制措施取保候审
      青海在线咨询 2023-06-14
      强制措施取保候审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责令某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由公安机关执行。
    • 强制措施的取保候审的条件?
      广东在线咨询 2023-10-22
      取保候审是刑事强制措施之一。取保候审有法定期限,不能超过一年,在法定期限内侦查机关无法找到充足的证据认定犯罪嫌疑人参加了犯罪,只能暂时解除取保候审。但是如果后续发现新的证据,侦查机关和检察机关还是会继续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 强制措施取保候审,怎么规定
      辽宁在线咨询 2023-12-09
      律师解答 强制措施取保候审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责令某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由公安机关执行。
    • 取保候审过程中是强制措施还是常规措施?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1-11-16
      取保候审是一种强制措施,取保候审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强制措施。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为未被逮捕或者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缴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以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
    • 依法变更取保候审强制措施
      海南在线咨询 2021-10-20
      人民检察院决定对嫌疑犯等待审查的案件,等待审查期限到15日为止,负责执行的公安机关必须通知决定的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在等待审查期满前,应作出解除等待审查或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通知公安机关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