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车祸致死肇事者是否判刑
发生车祸撞死人,第一时间应该报警,让交警介入,交警依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查定责。
1、如果肇事者负事故主要责任或全部责任的,则构成交通肇事罪,要承担刑事责任。
2、如果肇事者不负事故主要责任或全部责任的,则没有刑事责任,不会被判刑。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肇事逃逸致重伤是否会判刑
肇事逃逸致人重伤的不一定会被判刑。
只有肇事者负事故主要或者全部责任,导致三人以上重伤;或者导致一人以上重伤,但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才会构成犯罪被判刑:
(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5)严重超载驾驶的;
(6)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交通肇事罪是否会判缓刑
符合缓刑适用条件的,可以适用缓刑。
缓刑的条件包括:
(1)罪犯是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宣告缓刑:
1、犯罪情节较轻;
2、有悔罪表现;
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另外,对于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符合上述条件的,应当宣告缓刑。
《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二 对行驶中的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员使用暴力或者抢控驾驶操纵装置,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n前款规定的驾驶人员在行驶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擅离职守,与他人互殴或者殴打他人,危及公共安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n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
致死车祸的肇事者被判有罪吗?
152人看过
-
肇事致死,开车者判刑多久?
347人看过
-
肇事者是否应该承担车祸致人死亡的刑事责任?
275人看过
-
车祸致死且肇事者逃逸,法律如何判决
439人看过
-
致2死1伤车祸肇事者被批捕
431人看过
-
车祸肇事致6人亡肇事者获刑6年半
412人看过
-
-
车祸肇事者逃逸受害者死亡会如何判刑西藏在线咨询 2023-08-07肇事逃逸后受害者死亡,如果是因逃逸导致受害者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根据刑法规定,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肇事者的逃逸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结果之间是否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关键因素。 在因逃逸致人死亡案件中,受害人的死亡是由行为人的逃逸行为所引起的,即如果行为人在肇事发生后没有采取积极
-
车祸撞死人怎样判定责任,肇事者是否需要付刑事责任?西藏在线咨询 2022-08-021、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二)无驾驶资格
-
车祸撞死二人肇事者喝酒开车会不会判刑广西在线咨询 2022-09-14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中造成一人死亡,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的,构成交通肇事罪,一般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所以您的问题中已经出现了死亡后果还需要看肇事司机的责任来认定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进而确定其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另外在司法实践中具体的量刑还会根据犯罪人的主观态度,危害后果,赔偿能力,以及受害方的谅解程度等因素综合认定。所以法院对此也会全面的进行考虑最终确定量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