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民事法律行为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3-02 14:00:18 402 人看过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合法行为的一种。指的是行为人以法律规定的条件已满足为前提,将一定的内心意思表示于外,从而引起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

一、民事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别

民事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别:一、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而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当事人实施行为的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民事法律后果。民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才发生法律效果。与此相反,事实行为仅取决于法律规定,实施行为并不具有追求某种法律效果的意图。或者说,这种意图的有无并不影响法律效果的发生,而只要符合一定的规定便能产生法律效果。二、民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法律效果;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效果和事实效果。比如:拾得遗失物作为一种事实行为,其法律效果和事实效果是同时发生的,拾得人依法律规定取得该物的暂时所有权是法律效果,拾得人对拾得物的实际占有则是事实效果。

二、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实质要件: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形式要件: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规定用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

三、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区别

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事实行为包括无因管理行为、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以及侵权行为、违约行为、遗失物的拾得行为、埋藏物的发现行为等。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民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效果;民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事实行为的构成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以行为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为生效条件。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05日 09:4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民事法律行为相关文章
  • 法律上民事行为人年龄
    刑事责任年龄
    一、民事法律年龄阶段是怎样的第一种是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民法典》第十八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这与我国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及刑事方面法律有关以年龄分阶段承担责任的规定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这说明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标准是根据公民政治生活行为的年龄标准来确定。“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其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一般来说十六周岁已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达到初中毕业了,参加生产劳动或其他工作了,但这种劳动或工作,其劳动收入必须成为本人主要生活来源的,否则,不能视其为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第二种是限制行为能力人,也称为可以独立进行部分民事活动能力的人。《民法典》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
    2023-03-20
    425人看过
  • 民事侵权行为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四条:本编调整因侵害民事权益产生的民事关系。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除了以上12种侵权还有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一、民事侵权行为有哪些1、国家机关公职人员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2、雇佣活动或雇佣关系中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3、帮工活动中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4、产品缺陷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5、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6、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7、污染环境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8、地面施工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9、建筑物等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10、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1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12、经营活动或其他社会活动中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二、侵权行为有哪些分类1、按照是否具有
    2023-03-26
    467人看过
  • 如何区分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在实务中,同一件事实,究竟是应认定为期限,还是应为条件,须基于必成事实抑或偶成事实,在长期的司法实务和学说理论中,积淀了不少区分方法。1.条件是不确定的偶然性事实,期限是确定的必然性事实。(1)时期确定,到来不确定,为条件。例如俟60大寿送电视一台,60岁虽确定,但人之寿命不可测,是否能活到60岁不可知,具有偶发性。(2)时期不确定,到来也不确定,为条件。如司法考试通过之日,能否考得上,已属不确定,至于那一年考得上,则更加不确定,故显然属于条件。2.条件之事实成就与否是不确定的,期限是肯定会到来的。(1)时期确定,事实的发生也确定,如今年9月9日,是期限。(2)时期不确定,到来确定,为期限。例如临终时将物送给你,何时死虽难预料,但人必有一死,死期终会到来。
    2023-06-08
    175人看过
  • 民法典为无效民事法律行为是否可撤销
    一、民法典为无效民事法律行为是否可撤销民法典规定,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至终无效的,所以无效民事法律行为不需要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五条【无效、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无效】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第一百五十七条【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确定不发生效力的法律后果】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二、民事行为包括哪些1、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包含三个成立要件,即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民事主体、有意思表示、有确定并且在客观上具有实现现实性的标的。它与事实行为最大的区别就是民事主体具有意思表示,即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2、准法律行为
    2023-06-19
    497人看过
  • 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民事法律行为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法律行为成立后,是否能够发生效力尚不能确定的情形。其具体行为有:1、对于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双务行为;2、无权代理行为;3、无权处分行为;4、欠缺债权人同意的债务移转行为。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如下:1、根据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需要一方还是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其可分为: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和多方行为;2、根据其是否必须采取法律规定的形式,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要式行为和不要式行为;3、根据其行为是否需要当事人支付对价(互为对价,但是非为要求等价性),民事法律行为就可以分为:有偿行为和无偿行为;4、根据其相互间的关系,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主行为和从行为;5、根据行为人实施行为所要发生法律后果的性质,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财产行为和人身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二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2023-07-07
    258人看过
  • 哪些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撤销
    (一)基于重大误解而做出的民事法律行为,这是指因认识错误实施的行为。基于错误认识的行为,行为人的表意虽然是自愿的,但却是违背本意的,所以该行为属于得撤销行为。(二)显失公平行为是指民事行为效果明显违背公平原则的行为。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可以认定为显失公平。(三)存在欺诈、胁迫而做出的民事法律行为,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胁迫行为。律师补充: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法律依据】
    2023-05-06
    126人看过
换一批
#民法典总则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能够产生当事人预期法律效果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行为的一种类型,是行为中最主要的形式,是法律事实的最基本形式。... 更多>

    #民事法律行为
    相关咨询
    • 民事法律行为能怎么定性民事法律行为能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9-01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达设立、变更、终止法律关系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为《》所采用,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是民事行为,具有表意性和目的性,排除了事实行为;同时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以适法性为特征,不包括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以及效力未定民事行为。严格称谓是法律行为,中国民法称民事法律行为。
    • 遗赠是民事行为还是法律行为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3-30
      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遗赠是公民用遗嘱的方式把自己个人的合法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赠送给国家、集体组织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其他公民,(法定继承人不是该主体)并于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执行效力的单方法律行为。是一种无偿的转让。
    • 民事法律行为属于侵权行为吗
      浙江在线咨询 2023-04-27
      民事法律行为不包括侵权行为。侵权行为是事实行为,指当事人在主观上并没有发生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但一旦实施该行为即在客观上产生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效果。
    • 可撤销民事行为和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
      北京在线咨询 2023-01-14
      无效民事行为是指欠缺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因而当然不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而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指的是依照法律的规定,可由当事人请求法院或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撤销的民事行为。 与无效民事行为相比较,可撤消的民事行为体现出以下特点: (1)可撤消的民事行为在撤消前已经发生法律效力。无效的民事行为一开始就没有法律效力。 (2)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撤消,应由撤销权人为之;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效力消灭,以撤销行为为
    • 民事法律行为中无偿行为是多数
      西藏在线咨询 2021-12-15
      当事人一方向对方给付财产利益或履行特定义务而不要求对方支付任何代价的法律行为。例如赠与行为、无偿借贷行为、无偿劳务合同行为等。无偿法律行为是对民法中等价有偿原则的例外。依中国法,它主要发生于公民日常民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