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想防卫是指行为人由于主观认识上的错误,误认为有不法侵害的存在,实施防卫行为结果造成损害的行为。对于假想防卫,应当根据认识错误的原理予以处理,有过失的以过失论,无过失的以意外事件论。假想防卫应负的刑事责任。
一、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有哪些
防卫过当是指行为人在进行正当防卫时,采取的手段明显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防卫过当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害,主观上对造成的损害存在过失或者故意,因此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有:1、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2、故意,包括直接故意或者间接故意。
二、哪些情况可以做罪轻辩护
我国刑法规定,可以做罪轻辩护的情况一般有很多种:首先是十四周岁到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该减轻或者从轻进行处罚,但是不能判处死刑。对于完全没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一些精神病人,如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犯病的时候犯罪。因为过失犯罪进行辩护以及因为假想防卫或者防卫过当等主观恶性辩护。
三、正当防卫的概念、具备的条件分别包括哪些
正当防卫的成立需要满足5个要件:侵害现实存在、侵害正在进行、具有防卫意识、针对侵害人防卫、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1、侵害现实存在
正当防卫的起因必须是具有客观存在的不法侵害。“不法”指法令所不允许的,不必其侵害行为构成犯罪为必要。对于精神病人所为的侵害行为,一般认为可实施正当防卫。但是并非针对所有的犯罪行为都可以进行正当防卫,例如贪污罪、渎职罪等等不具有紧迫性和攻击性的犯罪,一般不适用正当防卫制度。
不法侵害应是由人实施的,对于动物的加害动作予以反击,原则上系紧急避难而非正当防卫。
不法侵害必须现实存在。如果防卫人误以为存在不法侵害,那么就构成假想防卫。假想防卫不属于正当防卫,如果其主观上存在过失,且刑法上对此行为规定了过失罪的,那么就构成犯罪,否则就是意外事件。
2、侵害正在进行
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才能合法益造成威胁和紧迫性,因此才可以使防卫行为具有合法性。
不法侵害的开始时间——一般认为以不法侵害人开始着手实施侵害行为时开始,但是在不法侵害的现实威胁十分明显紧迫,且待其实施后将造成不可弥补的危害时,可以认为侵害行为已经开始。例如恐怖分子在放置炸弹后,即使尚未引爆炸弹,但也构成不法侵害;为了杀人而侵入他人住宅的,即使尚未着手杀害行为,但也被视为不法侵害行为已经开始。
不法侵害的结束时间——当合法权益不再处于紧迫现实的侵害威胁的时候,视为不法侵害已经结束。具体表现在:不法侵害人被制服,丧失了侵害能力,主动中止侵害,已经逃离现场,已经造成危害结果且不可能继续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在财产性犯罪中,即使侵害行为已经构成既遂,但如果尚能及时挽回损失的,可以认为不法侵害尚未结束。例如:抢劫犯夺走他人财物,虽然抢劫罪已经完成,但是防卫人仍然可以当场施以暴力夺回财物,这也被视为正当防卫。
在上述开始时间之前或者结束时间之后进行的防卫,属于防卫不适时。具体分为:事前防卫(事前加害)或者事后防卫(事后加害)。前者被俗称为“先下手为强”。防卫不适时不属于正当防卫,有可能还会构成犯罪行为。
3、具有防卫意识
正当防卫要求防卫人具有防卫认识和防卫意志。前者是指防卫人认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后者是指防卫人出于保护合法权益的动机。
防卫挑拨、相互斗殴、偶然防卫等都是不具有防卫意识的行为。
防卫挑拨——为了侵害对方,故意引起对方对自己先行侵害,然后以正当防卫为由,对对方施以侵害。这被俗称为“激将法”。因行为人主观上早已具有犯罪意识,自不可能实施正当防卫。但仍为不法加害行为。
相互斗殴——双方都有侵害对方身体的意图。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没有防卫意识,因此不属于正当防卫,而有可能构成聚众斗殴、故意伤害等罪名。但是,在斗殴结束后,如果一方求饶或者逃走,另一方继续侵害,则有可能构成正当防卫。
偶然防卫——一方故意侵害他人的行为,偶然符合了防卫的其他条件。例如,甲正欲开车撞死乙,恰好乙正准备对丙实施抢劫,而且甲对乙的犯罪行为并不知情。这种情况下,甲不具有保护法益的主观意图,因此也不构成正当防卫。
4、针对侵害人防卫
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侵害人本人防卫。由于侵害是由侵害人本人造成的,因此只有针对其本身进行防卫,才能保护合法权益。即使在共同犯罪的情况下,也只能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的人进行防卫,而不能对其没有实行侵害行为的同伙进行防卫。
如针对第三人进行防卫,则有可能构成故意犯罪或者假想防卫亦或是紧急避难。
5、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防卫行为必须在必要合理的限度内进行,否则就构成防卫过当。例如,甲欲对乙进行猥亵,乙的同伴丙见状将甲打倒在地,之后又用重物将甲打死。这就明显超过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必须注意的是,并非超过必要限度的,都构成防卫过当,只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的,才是防卫过当。
针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所进行的防卫,不会构成防卫过当。例如,甲欲对乙实施强奸,乙即使在防卫中将甲打死,也仍然属于正当防卫的范围。
-
假想的防卫应当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假想防卫的特征
288人看过
-
假想防卫民事责任需要承担吗?
246人看过
-
假想防卫的过失行为会承担刑事的责任吗
170人看过
-
假想防卫事前防卫事后防卫的法律责任分别是怎样的
388人看过
-
网暴法律责任必须要承担
365人看过
-
假想防卫成立的条件是什么,假想防卫的刑事承担
141人看过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 更多>
-
假想防卫如何承担刑事责任,法律上该如何规定陕西在线咨询 2023-12-15假想防卫的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为行为人对于结果有过失的以过失犯罪处理,无过失的按照意外事件处理,不负刑事责任。若是行为人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了防卫行为,而在防卫过程中从使用的工具、打击的部位、造成的后果显属不当,行为人应当对过当的结果负责,可以比照防卫过当来处理。
-
必须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和刑事责任?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19一、在被诉前主动交待,并有重大立功表现,不追究刑事责任;二、在被诉前主动交待,可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三、行贿在5000元以上,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四、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五、情节特别严重,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
假想防卫的处理原则,假想防卫的刑事责任河南在线咨询 2022-10-21一、假想防卫的处理原则1、假想防卫不应以故意犯罪来处理。我国刑法第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由此可以看出,故意犯罪是以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为前提条件的,而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又是以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具有危害社会的性质为重要内容的。如果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当然也就不可
-
重婚罪必须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广西在线咨询 2021-09-02重婚罪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有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在离婚的时候需要进行赔偿,刑事责任是需要判处刑罚或拘役。我国法律规定,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并且构成重婚罪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是需要判刑的。
-
假想防卫是否承担刑事责任,有哪些相关规定福建在线咨询 2023-12-09假想防卫的刑事责任为若是行为人对于结果有过失的按照过失犯罪处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行为人不可能预见到,所采取的防卫手段方法也无不当之处,属于意外事件,不承担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