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紧急情况?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03 21:33:35 296 人看过

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应该首先向公安部门报案。公安部门将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立案,情节轻微的将被拘留或罚款。情节严重的,以寻衅滋事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的,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1、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2、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3、强迫或者任意破坏、占用公私财产,情节严重的;

4、在公共场所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

多次实施上述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劳动者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劳动条件的权利有哪些?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劳动者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劳动条件,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这一规定明确了劳动者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劳动者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用人单位不得因劳动者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用人单位不得因劳动者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或者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条件危害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时,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保障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也可以通过工会组织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由政府有关部门对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6日 00:5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管制相关文章
  • 应对生命安全威胁恐吓的有效方法是什么?
    被人威胁生命安全恐吓该首先向公安部门报案。公安部门将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立案,情节轻微的将被拘留或罚款。情节严重的,以寻衅滋事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的,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1、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2、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3、强迫或者任意破坏、占用公私财产,情节严重的;4、在公共场所闹事,造成秩序严重混乱。多次实施上述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口头恐吓威胁犯法吗口头恐吓和威胁如果没有其他非法行为的,是属于违法的行为,情节严重的会受到治安管理的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1、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2、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2023-07-03
    168人看过
  • 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如何报警,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可以反击吗
    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可以直接打110报警或者去当地公安机关报案,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可以反击,但是必须是出于正当目的且没有超过必要限度,此时属于正当防卫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一、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如何报警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报警的方式是直接拨打110或者去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二、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可以反击吗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可以反击,但必须是出于正当目的,没有超出必要限度,此时可以构成刑法上的正当防卫。法律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
    2022-07-08
    453人看过
  •  账户安全受到威胁,如何求助?
    报警并立案取决于涉案金额。根据刑法规定,涉案金额较大的行为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以罚款或其他严重处罚。如果涉案金额更大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可能会被判处三年至十年有期徒刑,并处以罚款或其他严重处罚。如果涉案金额特别巨大或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可能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以罚款或其他严重处罚。报警并立案取决于涉案金额。根据刑法规定,涉案金额较大的行为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以罚款或其他严重处罚。如果涉案金额更大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可能会被判处三年至十年有期徒刑,并处以罚款或其他严重处罚。如果涉案金额特别巨大或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可能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以罚款或其他严重处罚。 报 警 能 有 效 维 权 吗 ?标题:报警能有效维权吗?近年来,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的觉醒,报警已经成为人们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途径。然而
    2023-09-02
    435人看过
  •  交通事故中受害者如何应对紧急情况?
    交通事故对方未处理此事,可委托交通警察处理并发行认定书。同时,可邮寄事故者并向法院起诉。若胜诉,可申请强制执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在10天内制作认定书,如需检查鉴定,则应在5天内制作认定书。当事人对赔偿有争议时,可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调解期限为10日。调解达成协议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制作调解书送交各方当事人,调解书经签字后生效;调解未达成协议,则应制作调解终结书送交各方当事人。如果交通事故的对方没有处理此事,您可以委托负责这次交通事故的交通警察处理,并发行交通事故认定书。同时,您可以邮寄事故者,并向法院起诉。如果胜诉,您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经过调查,检查现场交通事故应在调查现场之日起10天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需要检查、鉴定的,应在检查、鉴定结果确定之日起5天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当事人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有争议,各方当事人一致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
    2024-03-08
    249人看过
  • 处理生命威胁的应对策略
    受死亡威胁的当事人可以报案,要求公安机关依法处理行为人。如果是打电话,最好有录音或录像。死亡威胁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根据相关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1、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2、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3、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4、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5、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6、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遭受家暴应该如何保留证据?1.拨打110报警,如果受伤,要求做伤情鉴定。如果没有第一时间报警,可以事后补报。2.如果在家中被打,大声呼救,往门外跑,尽量去有监控的地方,可以保留施暴证据。3.找妇联或者村委会、居委会,让相关政府人员帮助调解。4.
    2023-07-12
    397人看过
  • 论对生命的紧急避险
    正是基于这种观点我反对持有对生命紧急避险肯定的观点。所以关于生命的平衡的紧急避险也就是一命换一命,也包括一命换多命的行为都不是对生命的紧急避险。当然道德可以去弥补这方面的漏洞,所以我们看到有那么多伟大的人舍己救人,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选择集体利益,在一个生命和公众生命面前,选择牺牲一个生命,但这都是在道德的驱动下,如果一个人在紧急避险时选择牺牲多数人的利益而保留自己的生命,这个人会得到道德的谴责和舆论的唾骂。对于持否定观点的人,下面在看MichaelSandel教授所提到的另外三个例子,你是一位急症室医生,有六名病人被送进来。他们刚经历了可怕的电车事故。其中五个伤势较轻,一个是严重受伤,你可以花一整天照顾一个严重受伤的受害者,但在这段时间里,那但那五名病人将会死去。或者你可以照顾五个人,使他们恢复健康。但在这段时间里,那一个严重受伤的人将会死去,甲、乙、丙三人在洞穴探险中,地基崩溃,
    2023-04-29
    146人看过
  • 如何应对身份证丢失的紧急情况
    居民身份证丢失应该及时带上户口本到户籍部门进行补办。补办的同时相关的户籍部门会有丢失身份证记录的,公民居民身份证丢失、被盗的,可持居民户口簿到常住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申报挂失并办理补领手续。一、身份证补办流程具体如下:1、公民丢失居民身份证后应当向常住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申报丢失补领;2、须提供的材料户口簿、经省公安厅二代证数字相片质量检测平台检测合格的相片回执;3、持上述材料向户口所在地公安分局户政办证窗口办理补领居民身份证手续,遗失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补领新证的,需交纳工本费40元。遗失第一代居民身份证补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需缴纳工本费20元;4、申请人在办理补领居民身份证手续60日后,凭户口簿及办证回执到受理单位领取新证;5、公民在补领新证后,又找回原证,应将原证主动交回常住户口所在地上述户口登记机关。二、补办身份证都需要的材料具体如下:1、身份证遗失声明;2、申请人的居民户口簿;3、申请人
    2023-07-08
    326人看过
  • 飞行安全如何受到暴力行为的威胁
    根据我国刑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违反了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这个罪名的行为人,如果是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将会被判处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是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将会被判处五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暴力危及飞行安全,指的是对飞行中的航空器上的人员使用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的行为。如何判断是否构成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构成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的要件是:侵犯的客体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物安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飞行中的航空器上的人员使用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的行为;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刑法》第一百二十三条对飞行中的航空器上的人员使用暴力,危及飞行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3-06-30
    454人看过
  • 朋友受到生命威胁,该怎么办?
    可以报警处理,对方涉嫌威胁、恐吓,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是需要拘留并且罚款的。应该保留证据及时报警,这种行为属于违法,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行为人通过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或者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受害人可及时报警,由公安机关予以治安处罚;如果情节严重的涉嫌构成侮辱罪,要根据具体情节追究刑事责任。帮朋友借贷款朋友不还怎么办帮朋友借贷款朋友不还的解决方法如下:1.协商解决。双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友好协商、互谅互让达成和解协议,进而解决纠纷。2.调解解决。在有关组织(如人民调解委员会)或中间人的主持下,在平等、自愿、合法的基础上分清是非、明确责任,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促使双方当事人自主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3.诉讼解决。通过打官司解决,它指纠纷当事人一方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由法院依法审理,作出判决或裁定,通过当事人对生效裁判的自觉履
    2023-07-07
    427人看过
  • 如何应对被亲人恐吓威胁的情况
    被亲人威胁恐吓应当向公安局进行报案。具体如下:1、一方遭受到另一方恐吓的,如果是威胁人身安全的,对正常生活造成影响的,受恐吓方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2、公安部门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进行立案处理,情节较轻的会进行拘留或罚款,更严重者涉及刑事罪名则会受到相应的刑法处置。一、寻衅滋事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犯罪主体。凡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成为本罪的主体;2、犯罪客体。社会秩序;3、犯罪行为。随意殴打他人,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等行为。二、殴打他人和寻衅滋事的区别如下:1、侵害的客体不同。殴打他人侵害的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寻衅滋事侵害的是公共秩序;2、行为的起因不同。殴打他人一般是因纠纷而引起,寻衅滋事是无理、无故惹是生非寻求精神刺激或为满足不健康的心理而引;3、寻衅滋事行为的表现多种多样,殴打他人表
    2023-07-03
    175人看过
  • 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怎么样办
    首先应当向公安部门进行报案。公安部门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进行立案处理,情节较轻的会进行拘留或罚款,情节严重者应当以寻衅滋事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2023-04-15
    125人看过
  • 受到威胁时,应该如何应对和处理
    在受到他人威胁时,您有权寻求警方协助处理。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将对以下几种行为进行处罚:(1)以书面形式或其他方式,明确威胁他人人身安全;(2)公开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3)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导致他人受到刑事或治安管理处罚;(4)对证人及其家属实施威胁、侮辱、殴打或报复等行为;(5)频繁发布淫秽、侮辱、恐吓或其他信息,影响他人正常生活;(6)通过偷看、偷拍、窃听、传播他人个人隐私的手段进行威胁。对于上述违法行为,处理标准包括:初犯者可处以五天以下拘留或是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严重者,处以五天至十天拘留,以及额外的五百元以下罚款。希望这些信息能为您提供帮助。《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
    2024-07-24
    490人看过
  •  斗殴逃逸:如何应对这一紧急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聚众斗殴的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对于多次聚众斗殴、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聚众斗殴后逃跑的,公安机关可以发布通缉令或者进行逮捕。如果在聚众斗殴后逃跑,公安机关在立案后可以发布通缉令或进行逮捕。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对于多次聚众斗殴、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聚众斗殴首要分子处罚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的规定,聚众斗殴的首要分子应当被从重处罚。首要分子是指组织、策划、指挥、积极参加聚众斗殴,或者在聚众斗殴中起主要作用的人。对于聚众斗殴的首要分子,法律规定应当从重处罚,这意味着在量刑时应当依法从重处罚。此
    2023-10-21
    57人看过
  • 如何应对出轨被对方威胁纠缠的情况?
    出轨被对方威胁纠缠的解决方式:当事人可通向公安机关报案予以处理。即男女分手后一方遭受到另一方恐吓的,如果是威胁人身安全的,对正常生活造成影响的,受恐吓方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部门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进行立案处理,情节较轻的会进行拘留或罚款,更严重者涉及刑事罪名则会受到相应的刑法处置。对方出轨离婚财产怎么办对方出轨了离婚财产分割如下:对于双方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可以到法院起诉。法院会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而双方的个人财产,在离婚时归个人所有,但是双方有约定的除外。夫妻可以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进行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
    2023-07-06
    361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管制
    词条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管制
    相关咨询
    • 受到威胁或威胁的情况下,犯罪如何定罪?
      辽宁在线咨询 2024-11-16
      在法律框架内,面临被胁迫参与犯罪行为的人群体,可能同时具有成立胁从犯和主犯或从犯的资格。具体而言,如果该受迫者在实际行为中发挥了主要功能性作用,那么他有可能会被视为主犯;而如果他在整个犯罪过程中的贡献仅限于次要或附属地位,此时应当视之为从犯。 对于这些被迫涉入犯罪活动的个体来说,其在犯罪时的心态如何,并不能作为判断其在共同犯罪中所扮演角色的决定性依据。真正决定犯罪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究竟是主犯抑或
    • 如果生命已受到严重伤害和威胁该如何面对?
      香港在线咨询 2022-10-23
      建议及时报警处理。请问是谁侵权被侵权人受到了什么样的威胁什么样的严重伤害为了最大程度的保障你的权益,我需要了解案件更多的具体信息,建议转为一对一咨询或者来电免费咨询,我会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分析给出法律指导。
    • 只限于对方威胁自己生命的情况下吗?
      台湾在线咨询 2022-10-17
      不是啊,《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
    • 生命受到威胁要怎么处理
      浙江在线咨询 2022-11-02
      被威胁生命安全的处理: 1、可以向公安机关报警,由公安机关给予行为人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2、情节较重的,可由公安机关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 我受到威胁时应该如何应对?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4-11-06
      如果你遭受了他人言语恐吓和威胁,请立即拨打警察电话寻求帮助!警察将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处理此事。 恐吓威胁是指行为人使用可能引发某些危险行为的方式,对被恐吓者或其家人进行威胁。 使用言语恐吓威胁违反了法律法规。如果情节严重,甚至可能被判定为刑事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