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什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3 20:01:13 384 人看过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什么?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亦称经济法的主体,是指在经济管理和协调过程中依法独立享受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享有经济权利的当事人称为权利主体,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称为义务主体,它们是经济法律关系的第一要素。

(一)根据主体在经济运行中的客观形态分类

根据主体在经济运行中的客观形态划分,经济法主体可分为: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公民等。

1、国家机关

国家机关是指行使国家职能的各种机关的通称,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司法机关等。其中,国家权力机关主要作为经济决策主体出现在经济法律关系中;国家行政机关,特别是具有经济管理职能的行政机关,主要作为经济管理主体出现在经济法律关系中,根据宪法、法律、法规规定的性质、职能、任务等,承担组织、管理和协调经济运行的职能。国家行政机关由国务院及其所属的部、委、办、局等机构,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机构组成。在某些情况下,国家机关或国家作为整体也可以作为经济实施主体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例如,国家对外签订政府贷款或担保合同,对内对外发行政府债券,政府出让土地使用权,作为股东投资设立企业等。

2、企业

企业是指依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等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包括各类法人企业、公司及其他非法人企业。企业是重要的经济法主体,它承担着保证国家微观经济运行质量、效益和秩序的重要使命,是联系作为经济管理主体的国家机关和作为消费主体的单位和个人的重要纽带。

3、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是由国家财政预算拨款或其他资金来源设立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从事文化、教育、科研、卫生等事业的单位,如学校、医院、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主要以经济实施主体的身份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但在根据法律授权或行政机关委托实施经济管理职责时,是以经济管理主体的身份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东奥中级职称栏目精选稿件。

4、社会团体

社会团体是由公民或组织依法自愿组成的从事公益事业、党团事务、行业管理和服务等社会活动的社会组织,包括党团组织、工会、妇联、行业性、职业性协会及公益性、学术性团体等。

5、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

个体工商户是指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依法经核准登记,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工商业经营的个体经济。

6、公民

公民个人也是重要的经济法律关系参加者,其参加的经济法律关系主要是税收、工商管理、竞争法律关系等。例如,公民依法向税务机关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即是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

(二)根据经济法律调整领域不同分类

根据经济法调整领域的不同,可以将经济法主体分为宏观调控法主体和市场规制法主体两类。宏观调控法主体又可以分为调控主体和受控主体,市场规制法主体可分为规制主体和受制主体。调控主体主要包括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等;规制主体主要包括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总局等。企业、个人、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都可以成为经济法上的受控主体或受制主体。

上述的调控主体与受控主体,规制主体与受制主体的地位不是平等的,其权利、义务和责任也不同。传统民法强调主体在经济能力、认知能力、信息能力等方面的无差别性,因而主体才能够是“平等”的。而在经济法上则正好相反,主要是强调主体的差异性。其中,调控主体与规制主体是主导者,但受控主体和受制主体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并非完全被动地受控或受制于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11日 17:4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土地使用权相关文章
  •  劳动关系中主体关系的范围是什么?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其中用人单位、劳动者、工会和政府都是重要的主体。但并非其他主体都是劳动关系的主体,只有符合法定条件的用人单位和符合劳动年龄条件、具有与履行劳动合同义务相适应的能力的自然人才能成为劳动关系的主体。劳动关系中的主体是劳动者,而劳动行为和完成劳动任务是劳动者的首要义务。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劳动者、工会和政府都是重要的主体。除此之外,其他均不是劳动关系的主体。其中,劳动关系中的一方应是符合法定条件的用人单位,另一方只能是自然人,而且必须是符合劳动年龄条件,且具有与履行劳动合同义务相适应的能力的自然人。劳动关系的主体不包括劳动想行为,实施劳动行为,完成劳动任务是劳动者的首要义务。 劳动关系主体:用人单位、劳动者、工会和政府不包括哪些内容?根据问题,我们需要确定劳动关系主体中不包括哪些内容。劳动关系主体包括用人单位、劳动者、工会和政府。因此,答案为工会
    2023-08-27
    146人看过
  • 有关经济仲裁的法律法规是什么?
    有关经济仲裁的法律法规是我国的《仲裁法》,具体规定如下:(一)经济仲裁的范围1、各类合同纠纷。包括买卖、赠与、借款、租赁、委托、行纪、加工承揽、技术、建筑、房地产、产品质量、运输、仓储保管、金融、证券、保险、期货、投资、著作权、专利、商标、涉外经济贸易、海事海商等各类合同纠纷。2、其他财产权益纠纷。非合同的财产权益纠纷主要指侵权纠纷,包括消费者权益侵权纠纷、海事侵权纠纷和其他涉及财产权益的侵权纠纷等。这里明确了三条原则:一是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必须是民事主体,包括国内外法人、自然人和其他合法的具有独立主体资格的组织;二是仲裁的争议事项应当是当事人有权处分的;三是仲裁范围必须是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合同纠纷是捐经济活动中,双方当事人因订立或履行各类经济合同而产生的纠纷,包括国内、国外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的国内各类经济合同纠纷、知识产权纠纷、房地产合同纠纷、期货和证券
    2023-04-13
    83人看过
  • 经济法律关系三要素相关规定
    经济法律关系三要素相关规定:1、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与具体的经济活动,依法享受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2、经济法的内容是指经济法主体在具体的经济活动中所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3、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经济法律关系的核心,离开了经济法的内容,经济法的主体的存在就毫无价值,离开了经济法的内容,经济法的客体也就存在依据和衡量标准。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经济法主体享受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所指向的目标。经济法的客体应当包括以下几类:1、经济管理行为。2、财物,包括财产和物品。3、知识产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条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第三条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第一百三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法律行为对
    2023-08-12
    435人看过
  • 物业管理法律关系的主体是谁呢
    一、物业管理法律关系的主体是谁1、业主业主是物业的所有权人。按其拥有的物业所有权的状况,又可分为独立所有权人和区分所有权人。独立所有权是典型的传统不动产所有权形态,现代物业区域各业主的权利形态一般是区分所有权。业主享有以下权利: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接受物业管理企业提供的服务;提议召开业主大会会议,并就物业管理的有关事项提出建议;提出制定和修改业主公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的建议;参加业主大会会议,行使投票权;选举业主委员会委员长,并享有被选举权;监督业主委员会的工作;监督物业管理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对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使用情况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监督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依《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业主负有义务。2、业主大会业主大会由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组成。一个物业管理区域成立一个业主大会。同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业
    2023-05-13
    330人看过
  • 关键主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是谁
    一、关键主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是谁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行政主体就是享有行政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权并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比如行政机关。行政法主体就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这是同一个概念。即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与人,包括组织和个人。具体就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和个人。行政法主体和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同一概念,行政主体是不同概念。二、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有什么行政法律关系主要有以下特点:1.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的一方。行政主体是行政职能的承担者,这决定了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2.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是指在行政实体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对等,行政机关具有更多的优越地位。但在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行政相对人则具有更多的优越地位,以抗衡和平衡在行政实体法律关系中,行政机关更多的优越地位。3.行政法律关系当事
    2023-06-27
    331人看过
  • 法律关系主体主要有哪三类
    一、法律关系主体主要有哪三类1、法律关系主体主要有以下三类:(1)公民,自然人。这里的公民既指中国公民,也指居住在中国境内或在境内活动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2)机构和组织,法人。各种国家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各种企事业组织和在中国领域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还有各政党和社会团体;(3)国家。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成为法律关系主体,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三条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二、法律关系有哪些1、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调整性法律关系是基于人们的合法行为而产生的、执行法的调整职能的法律关系,它所实现的是法律规范的行为规则的内容;2、纵向的法律关系和横向的法律关系;纵向的法律关系是指在不平等的法律主体之间所建立的权力服从关
    2023-08-10
    144人看过
  • 宪法是什么以及关系主体是怎样的?
    宪法关系主体是依据宪法规范直接参与宪政活动的政治实践主体,是宪法权利和宪法义务的直接承担者和直接行使者。纵观世界各国的宪法规范,权利义务承担者的范围十分广泛,公民、外国人、法人、国家、民族、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都在某个或某几个领域享受权利、承担义务,但宪法关系的基本主体则是公民与国家。自然人在立宪国家以前的各种政治社会形态中,占社会大多数的人始终没有成为政治关系的完整主体。只有在政治关系发生历史性变革之后,以平等、自由公民身份出现的人才真正成为政治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并以公民的名义参与到政治关系之中。人在身份上的变革使公民成为宪法关系中最为活跃的主体因素。但是现代国家宪法之中均普遍承认人权原则,我国也在现行宪法第33条中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人权概念明确确定了作为自然人面对国家权力时所享有的权利,作为自然人,无论是否具有本国公民身份,其最为基本的权利如生命权、财产权、宗教信仰自
    2023-06-03
    383人看过
  • 竞业禁止法律关系主体
    竞业禁止法律关系主体是指竞业禁止的权利主体与义务主体。竞业禁止的权利主体是指掌握商业秘密并对商业秘密享有所有权或其他权益的单位、个人或其他法人、企事业单位,如工商企业,科研机构或合伙组织等。竞业禁止的义务主体是指对工商企业、科研机构、合伙组织或个人的商业秘密负责保密义务或其他义务的公民或其他组织。各国对竞业禁止的主体规定不大相同,结合中国法律实践情况,中国的竞业禁止主体可包括:自然人特定的自然人由于工作关系可接触到公司或企业的商业秘密或经营信息,主要包括:公司的决策人员(包括董事、经理、股东及合伙人等)、文秘人员、财务人员、高级研究与技术开发人员、处于关键岗位的技术人员、档案保管人员、市场计划与营销人员、公关人员、以及曾经在上述岗位任职的在一定期限内的离退休人员,等等。但是以上人员中,因单位疏于保护其商业秘密而造成的以上人员知悉企业的商业秘密,并非上述人员因工作关系而得知,则不能成为竞业禁
    2023-06-09
    452人看过
  • 公安机关是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要主体吗
    公安机关是刑事案件的侦查机关,而刑事诉讼主体是指和刑事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参与者,所以公安机关是刑事诉讼的主体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条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第十九条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人民检察院在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中发现的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对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
    2023-02-11
    481人看过
  • 能够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能够参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以下几类:一、公民(自然人)。这里的公民既指中共公民,也指居住在中国境内或在境内活动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二、机构和组织(法人)。这主要包括三类:(1)各种国家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2)各种企事业组织和在中国领域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3)各政党和社会团体。三、国家。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成为法律关系主体。劳动法律关系主体是什么劳动法律关系主体,指的是在实际劳动中,按照劳动法律法规规定享有一定权利并且承担一定义务的人,主要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两方面主体组成。用人单位的形式多样,可以是企事业单位,也可以是机关团体,还可以是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个体经营组织;劳动者就必须是自然人。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劳动者指的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中国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
    2023-07-21
    495人看过
  •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与诉讼主体有什么区别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之主体,系在非法事诉讼实践中享有相应司法权益并背负司法责任之人。所有涉及到此诉讼程序的参与者,皆为诉讼法律关系之主体。其主体地位,定包含了诉讼法律关系主体身份。在此方面,我们需明确区分二者之异同。诉讼主体并非仅限于在诉讼程序中享有诉讼权利及承担司法责任,更须具备实施以便诉讼程序生发、变化或者消亡之诉讼行为的权力。在中国的民事诉讼实践中,能够成为诉讼主体的主要有以下几类人士: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当事人、共同诉讼人、诉讼代表人、第三人、法定代理人以及经特殊授权的委托代理人。然而,普通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员、勘验员和翻译人员对于民事诉讼程序的产生、变化乃至终止皆不发挥决定性影响,故此类人员只能沦为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中的诉讼主体,无法被看成真正意义上的诉讼主体。《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进行诉讼。其他组织由其主要负责人
    2024-04-27
    248人看过
  • 谈如何认识经济法与相关法律的关系(下)
    (二)经济法与商法的联系《公司法》、《票掘法》、《保险法》一般归入商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人民银行法》、《税收征收管理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按划分属于经济法。在上述法律之中,可以看到在商法当中有经济法的内容,在经济法当中存在商法的规则。比如,我国《公司法》的立法宗旨即非常典型地体现了商法目的与经济法目的的结合该法第1条规定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对公司的规范和对公司、股东、债权人的保护,体现了商法的个体性,而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则反映了经济法的社会精神。在具体规范方面,《公司法》有关公司转投资的限制(第12条)、股份转让的限制(第147,149条)、对公司则务会计制度的强行性规定(第174,175,176条等),《合伙企业法》
    2023-06-07
    210人看过
  • 劳动关系的用工主体是什么,法律上如何认定
    劳动关系的用工主体是:1、用人单位;2、劳动者;3、工会;4、政府。劳动关系中的一方应是符合法定条件的用人单位,另一方只能是自然人,而且必须是符合劳动年龄条件,且具有与履行劳动合同义务相适应的能力的自然人。根据《劳动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
    2024-04-19
    328人看过
  • 主动劳动关系解除经济补偿金支付的法律规定
    (1)《劳动法》中未规定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应当进行经济补偿金。但《经济补偿办法》中规定了用人单位存在拖欠工资及少付工资情况时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分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即该办法第3条规定: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以及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25%的经济补偿金。第二种情形即该办法第4条规定的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要在补足低于标准的同时,另外支付相当于低于部分25%的经济补偿金。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劳动法意见》第40条对于劳动者按照《劳动法》第32条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范围作了解释:劳动者依据《劳动法》第32条第1项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但应按劳动者的实际工作天数支付工资从解释的另一方面看依据《劳动法》第32条第2、3项则劳动者可以获
    2023-04-02
    421人看过
换一批
#土地管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土地使用权是国有土地使用权中的一种,是国家向土地使用者发放的,用于开发、经营、使用土地的一种特有权利。 这种权利可以是由土地使用者自行使用土地,也可以是将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给他人,甚至是进行抵押贷款。 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土地使用者可以对... 更多>

    #土地使用权
    相关咨询
    • 法律法人经济关系主体什么意思
      广西在线咨询 2023-07-19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亦称经济法的主体,是指在经济管理和协调过程中依法独立享受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享有经济权利的当事人称为权利主体,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称为义务主体,它们是经济法律关系的第一要素。
    • 简述经济法律关系中主体存在的客体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17
      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是经济法律关系产生的先决条件,是客体的占有者、使用者和行为的实践者。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具有以下两个主要特征: (1)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应是为经济法律、法规所规定的。 (2)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须具有经济权利能力和经济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一般而言,经济法律关系客体包括物、经济行为和
    • 法律关系主体和法律主体的概念是什么
      甘肃在线咨询 2022-11-19
      1、法律关系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一定权利的享有者和一定义务的承担者。 2、在中国,根据各种法律的规定,能够参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以下几类: (1)公民(自然人)。这里的公民既指中国公民,也指居住在中国境内或在境内活动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 (2)机构和组织(法人)。
    • 什么是经济法主体经济法主体的范围包括哪些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2-25
      经济法主体亦称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依法享受权利(权力)和承担义务的社会实体。它是经济法律关系构成的基本要素,是经济法律关系的直接参与者,既是经济权利(权力)的享有者,又是经济义务的承担者,是经济法律关系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经济法主体的范围包括:1.国家机关。2.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3.企业内部组织和有关人员。4.公民及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民事主体,是指根
    • 我国对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有哪些规定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2-06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1、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 理解经济法主体的概念时,把握以下几点: (1)、经济法主体能够以自己名义独立地参加经济法律关系。 (2)、经济法主体是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担当者。 (3)、经济法主体能够独立地承担经济法律责任。 2、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资格 经济法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主体资格。主体资格是指当事人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享受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资格或能力。只有具有经济法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