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大陆法系刑法学理论源远流长,而我国刑法的基本理论和立法体例又与大陆法系刑法相近似,因此,研究借鉴以德日刑法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刑法学理论和实践中的合理做法不无裨益。日前,应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事科学研究中心邀请,日本著名刑法学者、名古屋大学大某仁教授来京就过失犯罪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了一次精彩的学术演讲。
大某仁教授认为,日本过失犯罪理论的快速发展,源于日本交通事故数量逐年大幅上升。据统计,2001年日本全国交通事故数量达近百万件。对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和处理在客观上促进了过失犯罪理论的发展。在犯罪成立的标准问题上,日本刑法通说与我国刑法不同,他们认为构成要件符合性(亦称该当性)、违法性和有责性为犯罪成立要件。
大某仁教授认为,在日本上述注意义务在过失犯罪中有很多种,如监督过失,即监督者疏于义务,造成后果,应追究责任。还有管理过失,如酒店失火造成人员伤亡,管理者被追究责任,一般就在于其未设置烟雾探测仪等消防设施,或者未训练员工对客人进行有效疏导指引等。又如对于负有结果回避义务的,应预见到行为结果并采取措施予以避免而未预见并有效回避,皆为构成要件该当性过失。如果行为人符合构成要件该当性过失,一般也认为是有责任的,至于行为人个人具体环境下的具体能力,则作为有责性过失要素来判断。
一般认为,过失犯罪是以违背注意义务(亦称预见义务)为前提,大塚仁教授以违反法律规定的注意义务所实施的犯罪为例,他认为,通常法律并未规定什么是注意义务,如道路交通法,刑法不可能对各种各样的行为予以规定,构成要件把注意义务作为空白由法官来补充,法官一般要考虑到社会观念、良识、习惯等。行为人注意义务如何判断,则以一般人都具有的判断能力为标准,其中一项便是信赖原则,这在二战后的日本刑事审判中被广泛采用,其源于高等法院一个判例:一妇女手牵着一个5岁小孩子站在路边,后边一快速车辆正常行驶,经过时,小孩突然跑到路上被撞伤,后来高等法院认定驾驶员无罪,原因就在于根据信赖原则,妇女牵着小孩,驾驶员信赖大人应尽到照看小孩的注意义务。
-
如何对过失犯罪和故意犯罪判刑
467人看过
-
如何证明自己只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有何区别?
193人看过
-
过失犯罪考公务员能通过政审吗
464人看过
-
履行职务过程中过失犯罪职业风险如何分担
405人看过
-
如何对假释犯考察
192人看过
-
过失犯罪的定罪是怎样的?过失犯罪的认定注意事项
479人看过
消防即是消除隐患,预防灾患,即预防和解决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人为与自然、偶然灾害的总称,当然消防的意思在人们认识初期是火灾的意思。目的是降低火灾造成的破坏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更多>
-
过失的中毒犯罪中的生活过失如何定义甘肃在线咨询 2022-08-08日常生活型过失犯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日常生活型过失犯罪通常违反生活常理,只要是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在日常的生活以及社会交往中,都负有这种预见义务
-
签订了合同构成了过失犯罪了过失犯罪的注意义务是什么北京在线咨询 2022-07-021、过失犯罪的注意义务的内容,法律一般并不直接规定。在意义上,过失犯罪的注意义务分为两种: (1)预见义务; (2)结果避免义务。 2、分别与两种过失犯罪相对应: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前者又被称为无认识的过失,后者又被称为有认识的过失。对于过失犯罪,都是结果犯,没有危害结果即无过失犯罪,所以,判定过失犯罪成立的关键即在于其主观有无刑法意义上的过失,即有了危害结果,但如果缺少主观过失、缺少
-
过失犯罪应该注意什么山东在线咨询 2022-10-11第一,由于事件已经发生,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发展过程已清楚地展现出来,故司法工作人员不应由此逆推行为人能够预见、应当预见。这种做法容易扩大疏忽大意过失犯罪的范围。正确的方法是,从分析行为入手,根据行为本身的危险程度、行为的客观环境以及行为人的知能水平,判断行为人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否预见结果的发生。 第二,不能因为结果严重就断定行为人能够预见、应当预见。行为人能否预见结果发生与实际发生的结果是否
-
过失犯罪考公务员能申诉么广西在线咨询 2023-08-13过失犯罪不能考公务员。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人可以不报告。
-
如何认定犯罪过失和故意广西在线咨询 2022-12-231、故意犯罪又可分为直接故意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两种,过失犯罪也可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 2、明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某种危害结果,而又希望这种结果发生,在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下犯罪,就是直接故意犯罪。 3、直接故意犯罪和间接放意犯罪都必须负刑事责任,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造成严重结果的,是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4、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