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使未成年人盗窃如何处罚
1、指使未成年人盗窃的处罚为: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因为其教唆未成年人犯罪,所以应当从重处罚。行为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九条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第四条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二、未成年人盗窃罪怎么处罚
未成年人犯盗窃罪的处罚需要根据下列两种情形来判定:
1、行为人未满十六周岁的,不予刑事处罚,应当责令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依法进行矫治教育;
2、行为人已满十六周岁但不满十八周岁的,应当依据《刑法》中对盗窃罪的处罚规定从轻或减轻处罚。
3、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4、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5、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6、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如何判处十五岁未成年人盗窃罪
402人看过
-
盗窃未成年人受刑事处罚吗
188人看过
-
未成年盗窃怎么处理入室盗窃如何认定
61人看过
-
如何惩治教唆未成年人盗窃
346人看过
-
未成年人盗窃摩托车是怎么处罚的?
121人看过
-
未成年人盗窃构成何种罪名?
294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未成年人盗窃罪如何处罚, 未成年人盗窃罪又是受害人的行为如何认定江苏在线咨询 2022-02-26不负刑事责任,应责令其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同时该行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应给予治安处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只对特定种类的犯罪负刑事责任,盗窃罪不在这个范围之内,因此不负刑事责任。《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
-
未成年人犯盗窃罪如何处罚, 盗窃多少金额会被判刑, 盗窃罪如何处罚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4-08我国在刑法上只区分14岁以下,14至16岁,以及16岁以上。14岁以下的对于盗窃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可能会有其他的处罚方式;14至16岁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16岁以上需要负刑事责任。至于盗窃的具体数额,要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论,全国各地的标准不尽相同,但是普遍为500元以上。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
-
未成年人入室盗窃怎么处罚,未成年人入室盗窃怎么处罚甘肃在线咨询 2022-04-23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举个例子,入室盗窃,无论多少均构成盗窃罪,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应当判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
如何对未成年盗窃罪量刑处罚新疆在线咨询 2023-03-10对未成年盗窃罪量刑处罚是,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犯惯窃罪或者盗窃数额巨大的,应当依照标准,追究刑事责任,并应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怎么处罚盗窃罪未成年人海南在线咨询 2022-06-16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