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瞒病情结婚并不算骗婚。骗婚是指利用结婚的手段,来骗取彩礼、金钱、财物等进行诈骗的行为,骗婚属于违法犯罪行为。但是婚前隐瞒病情并已经结婚的,属于可撤销的婚姻。
一、关于形婚骗人的手段有哪些?
借婚姻骗取财物超出了借婚姻索取财物的范围,可根据具体情况按诈骗行为以刑律处理。目前,我国的对以合法婚姻形式诈骗他人财物的不法行为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这使得众多不法分子钻法律的空子,从而利用合法婚姻形式诈骗他人财物。骗婚,我们也叫婚姻诈骗,以婚姻为幌子和诱饵来骗取财产,然后一走了之。什么是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刑法上的虚构事实,就是指捏造并不存在的事实,骗取他人信任,可以是虚构全部的事实,也可以是虚构部分事实。隐瞒真相则是指掩盖客观存在的某种事实,这种事实如果为他人知道,便不会将财物交给犯罪分子。现在很多人都是以真实的身份,经过合法的婚姻登记程序进行婚姻诈骗的,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了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并没有针对“合法”的婚姻诈骗作出详细的规定,因此,这种形式很难认定、很难打击。
二、结婚多久离婚算骗婚?
结婚多久离婚算骗婚,这个没有具体的规定。婚姻诈骗,简称婚骗,以婚姻为诱饵诈骗钱财,是最常见的婚姻诈骗形式。婚姻诈骗已经演变成利用真实身份和证件进行合法登记结婚的新型诈骗,这种也是最难打击的。
刑法上的虚构事实,就是指捏造并不存在的事实,骗取他人信任,可以是虚构全部的事实,也可以是虚构部分事实。隐瞒真相则是指掩盖客观存在的某种事实,这种事实如果为他人知道,便不会将财物交给犯罪分子。借婚姻骗取财物超出了借婚姻索取财物的范围,可根据具体情况按诈骗行为以刑律处理。
目前,我国对以合法婚姻形式诈骗他人财物的不法行为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这使得众多的不法分子钻了法律的空子,从而利用合法婚姻形式诈骗他人的财物。
三、骗婚罪需要什么证据
我国刑法没有规定骗婚罪,骗婚行为可能构成诈骗罪。诈骗罪需要的证据如下:
1、当事人的陈述,受骗者对被骗事件的陈述;
2、书证,书证可以是结婚证或者是双方通信的信件,还可以是结婚协议书等;
3、物证,物证可以是彩礼收据或者是礼单或者购物清单;
4、视听资料,视听资料一般指在被骗婚期间,对骗婚人不正常行为录下来的录音或者视频等。
-
重大疾病隐瞒没有结婚算骗婚怎么办
202人看过
-
骗婚的情形中有隐瞒病情结婚吗
64人看过
-
隐瞒家庭情况算骗婚吗?
445人看过
-
隐瞒精神分裂症结婚算骗婚吗
132人看过
-
隐瞒婚姻订婚花了17w算不算诈骗
315人看过
-
结婚隐瞒病情的后果
253人看过
法律上所指的骗婚是指以婚姻为诱饵,诈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可根据具体情况按诈骗罪处理。 如果一方还是以共同生活为目的,只是借婚姻索取了较多的彩礼,则不能按骗婚处理。 在实践中,男女双方领取了结婚证,如果只是女方家庭意识淡薄,对婚姻... 更多>
-
骗婚的情形中有隐瞒病情结婚吗江西在线咨询 2022-05-31隐瞒病情结婚并不算骗婚。骗婚是指利用结婚的手段,来骗取彩礼、金钱、财物等进行诈骗的行为,骗婚属于违法犯罪行为。但是婚前隐瞒病情并已经结婚的,属于可撤销的婚姻。
-
有隐瞒不结婚的好处的病情算有效的婚姻吗湖北在线咨询 2023-09-03隐瞒不应当结婚的病,结婚有效但是可以撤销婚姻。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如果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
-
结婚隐瞒病情的后果安徽在线咨询 2022-11-15看具体情况来判定。 一、如果隐瞒的是普通病情,婚姻关系不会无效,不会有实质影响。 二、如果隐瞒的是法律上规定的禁止结婚的疾病,且婚后尚未治愈,则该婚姻自始无效。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
-
一方结婚之前隐瞒病情会不会构成骗婚江西在线咨询 2023-01-15一方结婚之前隐瞒病情是不会构成诈骗罪的,但是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
隐瞒病情算工伤吗?香港在线咨询 2022-07-21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原因受伤属于工伤,根据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新的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