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残时交强险可赔偿精神损失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1 21:22:37
304 人看过
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残时,交强险可赔偿精神损失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财保六安市分公司与李*国等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请示的复函
([2008]民一他字第25号复函)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2008)皖民一他字第0019号《关于财保六安市分公司与李*国、卢*平、张*泽、六安市正宏糖果厂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的请示报告》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3条规定的“人身伤亡”所造成的损害包括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
精神损害赔偿与物资损害赔偿在强制责任保险限额中的赔偿次序,请求权人有权进行选择。请求权人选择优先赔偿精神损害,对物资损害赔偿不足部分由商业第三者责任险赔偿。
此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二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故意造成的交通事故车辆损失赔偿交强险赔偿吗?
229人看过
-
如何赔偿交通事故造成的身体伤痕和精神创伤
264人看过
-
交通事故中赔付精神损失费吗交通事故精神损害怎么样赔
415人看过
-
交通事故逃逸造成一定交强险损失需赔偿吗?
195人看过
-
交通事故达到什么伤害精神损失费赔偿
320人看过
-
北京交通事故人身损害伤残赔偿损失计算表
451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损害赔偿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精神损失
词条
精神损失是指因为他人的错误行为或过失而遭受到精神上的伤害时,他有权要求对方承担相应的精神损失赔偿责任。这种赔偿是针对精神上的痛苦、悲伤、焦虑、精神恐惧等非物质性损失的一种补偿。精神损失要求在法律上的确立是为了保护个人...... 更多>
#精神损失
最新文章
#精神损失
相关咨询
-
交通事故造成的精神损失费对方不认可交通事故造成的精神损失费赔偿云南在线咨询 2022-01-23根据你目前的描述属于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交通事故造成的精神损失费需要看你的伤残等级才能确定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受害者必须在事故发生一年内向法院起诉维权。因为时效只有1年,超过了时效起诉,如果对方提起时效抗辩,法律上便不支持了,便可能丧失了胜诉权. 你们可以到司法鉴定机构进行伤残等级鉴定,鉴定时需要伤者本人带上身份证复印件,病历,片子等。然后根据
-
交通事故造成人员精神损害赔偿金,是交强险的一项吗?陕西在线咨询 2022-03-29审判实践中,受害方及车主请求判决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内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并没有超出车主与保险公司关于赔偿限额的约定,是会得到法院认可和支持的。因此,在不超出保险责任限额的情况下,当事人完全可以主张由保险公司来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以充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依据保险法、道路交通事故安全法等,保险公司应依法赔偿项目包括:丧葬费、死亡补偿费、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食宿及误工费、残疾赔偿金,残疾
-
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害,如何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交通事故的赔偿问题福建在线咨询 2022-03-18申请伤残鉴定,参考如下法条主张赔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八条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权,不得让与或者继承。但赔偿义务人已经以书面方式承诺给予金钱赔偿,或者赔偿权利人已经向人民法院起诉的除外。 第十九条
-
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医疗损害赔偿,精神损失赔偿浙江在线咨询 2022-07-10下面就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精神损失的问题回答如下:精神损失费即受害人依法律之规定,就无形损害请求金钱救济的制度。应注意的是,对精神损害金钱救济是必要的,但只有在金钱赔偿对于受害人受到侵害的精神和心理状况恢复正常的确有必要时,才应当考虑金钱赔偿,在任何具有精神损害的损害后果的案件中,侵权人首先应当承担的是停止侵害、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只有在上述民事责任不能起到救济作用的情况下,才承担赔偿损失的
-
交通事故造成软组织损伤,是否可以索赔精神损失费?上海在线咨询 2024-12-04关于交通事故导致人身损害的赔偿问题,具体的赔偿金额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医疗费用,包括在交通事故中产生的相关治疗费用以及必须进行的疗程费用。 2. 残疾赔偿金,计算方式是以争议发生地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基数,乘以30%再乘以20年。 3.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估算,综合考虑侵权者的过失程度、侵权行为对受害人造成的实际影响以及争议发生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