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自然环境普遍受到污染,农业环境更是不容乐观。耕地土壤、灌溉水源乃至大气都不同程度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特别是高残留、高毒性农药,使得土壤农残问题日趋严重。而化肥则使土壤成分、结构遭到破坏,富于有机物质的天然土壤逐年减少。土壤中的残留物质又随水体循环扩散到江湖河流,对饮用水源、水产养殖等造成危害。同时,大量受污染、品质差的农产品进入市场,直接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现在,人们不禁对着餐桌问:哪道菜是安全的?
农业污染的直接原因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在农村全面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对承包的责任田负责,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但种植管理权下放的同时,农药使用权也随之失控。尽管基层农业行政部门都按技术要求发布病虫害预测预报信息,指导农民用药,但由于农民自主生产、自主管理,使得用药行为散乱,不能协调一致。
首先,用药时间不统一。在得到病虫害防治信息后,可能张家今天就按时行动,而相邻田块的李家则会在明天甚至数天以后才施药。对于害虫,张家用药杀死了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则可能逃散到李家田块。这些害虫或许中了毒,但并未死亡,如果它们存活下去,其抗药性就增强了,并且这种后天获得的能力会遗传给下一代。等到数天后李家再施药,又可能有部分害虫逃回张家田块,而此时,张家田块的药力已经衰减。如此用药方式实在是杀虫的大忌,既不能一次性压低虫口密度至目标范围,又锻炼了害虫的抗药、耐药能力,导致农药品种必须不断翻新、使用浓度必须不断加大,而不能达到杀灭害虫之用的,如此恶性循环,对生态平衡的影响、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越来越大。
其次,用药浓度不达标。很难避免部分农民为了节省支出在农药用量上精减,用药浓度达不到规定值,结果是杀死了一部分病虫,而另一部分却能存活下来,这同样增强了病虫的抗、耐药性。
第三,农药制售不受控。也是为了节约成本,有的农民会从不法商家购买高毒性、高残留的农药,如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甲胺磷、久效磷等,以求一次用药、长期有效。从病虫害防治角度看,杀伤力与持久性是有了,但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及农作物而言,这种高毒与久效则变成了难以降解的有毒有害根源。
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污染
在这些直接原因的背后,实质是一些地方政府监管不力,不履行职责,甚至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我们不能完全指责农民使用违禁药品,因为他们可以买到这些农药。没有完备、有效的制度约束,不用说农民,任何人都有可能犯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说,好的制度能使坏人变好,而坏的制度能使好人变坏。各级地方政府应明确职责,负起责任,管理、服务既要到位,又不能越位、错位。
一是要切实履行农药使用管理职责。实行联产承包制,将土地耕作权交给农民,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但与此同时,我们的一些地方政府将农药的使用权也交给了农民。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环境质量对人们的重要性,农药对环境的伤害能力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和预计。但事实表明,农药的大量、无序使用正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深刻的教训面前,我们各级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尽快拿出一系列措施,将用药、施肥等事关人类和动植物生命健康、必须由政府管理的事务抓起来,更好地对人民负责。
二是要封杀违禁农药的制售渠道,净化农药源头。有关地方政府要彻底摒弃地方保护主义思想,坚决执行国家规定,严惩不法农药生产者和经营者,从根本上消除违禁农药产生的可能。农药是特殊商品,农药的产销是特殊的市场行为,不能像普通商品那样市场化,必须有政府的严格管理和严密监督。
出入境检验检疫的使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作为依法施检的执法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农产品检验检疫,严把质量关,不合格的农产品坚决不准出口,否则既是保护落后,又会影响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信誉,甚至影响政府形象。另一方面,应积极帮助生产企业对农产品卫生安全进行有效监控。利用信息优势,引导企业及时掌握国外检验检疫要求和技术标准,有目的地制定生产计划和目标;利用技术优势指导企业实施科学生产活动,提高生产效率,抑制农业污染;利用执法优势制定合理的政策,促使企业生产符合技术要求,产品达到质量标准。
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消除农业污染,让人们获得安全的食物,让人们生活在健康的环境里,是各级政府永恒的使命,是我国人民根本的、迫切的需求,也是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立足之基。
-
物业环境污染物和污染源
347人看过
-
环境污染的源头:随意排放污水
121人看过
-
农业环境污染防治及恢复措施
181人看过
-
污染环境罪治理方法
457人看过
-
气象与农业环境污染
254人看过
-
如何治理环境污染?减少环境污染的方法有哪些?
60人看过
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条件的现象。... 更多>
-
如何治理环境污染减少环境污染的方法有哪些贵州在线咨询 2023-03-06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 环境污染的治理要从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落实环境污染责任,加强惩治等等方面入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条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五条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
政府如何治理环境污染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13我国环境管理政策核心是采取防范措施和加强环境管理,力求不产生或少产生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一、主要措施 1、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和年度计划,在经济发展中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严格对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的生产主体工程与防治污染设施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产使用)。现在,全国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和“三同时”执行率都达到95%以上。 3、健全环境保护
-
从2020到2020的环境污染天津在线咨询 2022-08-29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
-
怀柔环境污染治理在哪里?广西在线咨询 2022-06-29环境污染事故分类有:水污染事故、大气污染事故、噪声与振动危害事故、固体废物污染事故、农药与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放射线污染事故及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与自然保护区破坏事故等。 环境污染事故的等级划分等级: 1、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 2、重大环境事件(Ⅱ级)。 3、较大环境事件(Ⅲ级)。 4、一般环境事件(Ⅳ级)。 《环境保护法》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