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是哪些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2-01 05:39:33 119 人看过

一、民法典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是哪些

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即在进行继承或者赠与时,应当将胎儿视为是自然人。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即胎儿出生为死体的,继承的份额应当由被继承人的其他继承人按份享有,赠与的财产仍归赠与人所有。

《民法典》第十六条

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二、遗产继承的方式、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是哪些

如果被继承人生前立有遗嘱的,应当按照遗嘱规定的顺序和份额进行继承,如果被继承人生前没有订立遗嘱的,应当按照法定顺序进行继承。第一顺序是配偶、父母、子女,第二顺序继承人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租父母。继承时应当先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如果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同一顺序继承人之间继承的份额应当是均等的。如果双方协商一致也可以不均等。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法定继承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n(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n(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n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n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n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n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3日 17:2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有哪些关于胎儿利益保护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于胎儿权益保护有着详尽的法律规定,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胎儿拥有人之生命中的基本权利和尊严,即生命权;其次,具备良好的身体状况和健全的心智水平,保障其健康权;再次,胎儿在父母离世后也享有对于其父母所持财产的法定继承权以及接受他人遗赠的权力,这也是保障胎儿权益的重要手段。详细来看:第一,胎儿只有在落地呱呱坠地之后才能正式获得进行民事活动的权利与资格,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遵循的原则底线。第二,当涉及到遗传财富的分配、受赠财产等对胎儿权益可能产生影响的事项时,要将胎儿视作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主体来对待。第三,如果胎儿在分娩过程中不幸夭折,那么其生前享有的民事权利将会立即终止。《民法典》第十六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2024-07-28
    256人看过
  • 如何保护胎儿的利益有哪些法律规定
    关于胎儿的权益保障问题,特别是涉及到遗产继承权以及礼物和财产的受赠权,法律将胎儿一律视作拥有民事权利能力。然而,当婴儿在出生之际未能存活下来,其原先所享有的民事权利能力便自动宣告终止。至于对胎儿保留份额的处理方式,也根据胎儿诞生之时是否处于存活状态分为两种情况来进行对待。倘若孕妇因生产出现状况而导致新生儿死亡,那么自初始就无法再享有任何的继承权。《民法典》第十六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2024-08-14
    421人看过
  • 民法典中关于胎儿受赠财产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六条:胎儿利益的特殊保护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第一千一百五十五条: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娩出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民法典胎儿和民法典的规定是怎样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8条规定遗产分割应保留胎儿的份额,胎儿出生为死体的,所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处理综上,腹中胎儿享有法定继承权,应保留其应得的份额,若胎儿出生后不幸为死体,所保留的份额,由胎儿的法定第一顺序继承权人继承。
    2023-08-18
    214人看过
  • 胎儿可不可以接受遗产继承
    一、胎儿可不可以接受遗产继承胎儿尚未与母体分离,不是独立的自然人,不能依据民事权利能力的一般规定进行保护。但出于对生命的尊重,民法典设立了胎儿利益特别保护制度,规定在涉及遗产继承时,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有继承遗产的资格和权利。民法典第十六条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第一千一百五十五条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娩出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二、口头遗赠扶养协议合法吗?可以解除吗?遗赠扶养协议,是遗赠人与扶养人之间关于扶养人承担遗赠人生养死葬的义务,遗赠人的财产在其死后转归扶养人所有的协议。该类协议一般应为书面形式,但并未禁止口头形式。当发生争议时,主张存在口头遗赠扶养协议的当事人应当提供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为避免履行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纷争,建议尽量
    2024-01-25
    102人看过
  • 分割遗产时,胎儿的继承权利是否应该受到保护?
    分割遗产时应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出生时死体,保留的份额依法继承。遗产分割时,应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保留的遗产份额未保留的,从继承人继承的遗产中扣除。胎儿保留的遗产份额,如胎儿出生后死亡,由其继承人继承;胎儿出生时死亡的,由继承人继承。由于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通过出生获得的,根据相反的解释,胎儿在出生前没有民事权利能力,但胎儿在出生后成为民事权利能力的主体。因此,为了保护未来民事主体的利益,有必要保护胎儿的利益。转继承的遗产份额是如何划分的转继承的遗产份额:1、同一水平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2、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要予以照顾。3、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4、对有抚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2023-07-04
    357人看过
  • 涉及遗产继承胎儿会有父亲的继承权吗
    涉及遗产继承胎儿有父亲遗产的继承权。法律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娩出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应当为胎儿保留的遗产份额没有保留的,应从继承人所继承的遗产中扣回。一、试管婴儿受法律保护吗试管婴儿是受法律保护的。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胎儿娩出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夫妻双方一致同意进行人工授精,所生子女应视为婚生子女,适用父母子女间的有关规定,受法律保护。二、继承财产保护弱者的原则是什么继承财产保护弱者的原则如下:1、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公公婆婆,履行主要赡养义务,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2、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3、继承人杀害被继承人,遗
    2023-06-26
    413人看过
  • 财产继承、赠与、接受遗赠的公证费用
    :受益额20万元以下的部分,按不超过1.2%收取;超过20万元不满50万元的部分,按不超过1%收取;超过50万元不满500万元的部分,按不超过0.8%收取;超过500万元不满1000万元的部分,按不超过0.5%收取;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按不超过0.1%收取。证明单方赠与或受赠的,减半收取。财产继承的相关规定继承以被继承人的死亡作为前提条件。死亡一般是指人的自然死亡,也包括法律制度上的宣告死亡。继承是一种单方的民事法律行为。财产继承是只要被继承人或者继承人一方作出意思表示,就可以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单方的民事法律行为。
    2023-08-15
    135人看过
  • 民法典中胎儿能否遗嘱继承
    一、民法典中胎儿能否遗嘱继承民法典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所以在继承的情况下,胎儿可以遗嘱继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六条【胎儿利益的特殊保护】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第一千一百五十五条【胎儿预留份】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娩出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二、如何办理遗嘱继承公证办理遗产继承公证,并不是说只要当事人直接去公证处申请就可以的,还需要当事人准备好申请遗产继承公证的相关材料,然后经过一定的程序才能最终办理好遗产继承公证。办理遗产继承公证需经过以下程序:(一)、填写《公证申请表》根据你的申请要求,用钢笔填写相应的《公证申请表》。(二)、提交证明材料1、法定继承人亲自到公证处提交身份证、户口簿原件。若是放弃继承
    2023-06-04
    373人看过
  • 民法典对胎儿的继承权是如何规定的
    一、民法典对胎儿的继承权是如何规定的胎儿有继承权,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出生后是否能继承遗产,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如果胎儿出生时为活体,胎儿即成为活的婴儿,也就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这时,为胎儿所保留的遗产即成为婴儿的财产,可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保管。2、如果胎儿出生时为死体,不能继承遗产,则该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3、如果胎儿出生时为活体不久即死亡,为胎儿保留的遗产则由婴儿的唯一继承人即其父母法定继承。《民法典》第十六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五条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娩出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二、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继承是如何规定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股东死亡后,股东资格视具体情况进行继承。自然人股东死亡后,其合法继承
    2024-01-22
    66人看过
  • 保险继承人的权益受到民法典保护
    保险继承人包括遗嘱继承人和法定继承人,还有抚养协议的继承人。其中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配偶、子女、父母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只有当他们都不在了,或者放弃继承的时候,才由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死者的遗产。民法典规定哪些人属于第二顺序继承人《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民法典》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民法典》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民法典》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
    2023-08-11
    102人看过
  • 遗产继承:民法典中有哪些规定?
    遗产按照顺位继承,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继承顺序是指上述继承人继承遗产的先后顺序。《民法典》将继承人分成两个继承顺序: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先由第一顺序的继承人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包括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及虽有第一顺序继承人但全部放弃或丧失的,才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继承份额是指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时,份额一般均等。对于有特殊困难的人、未成年人、缺乏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应该予以照顾,适当多分配一些遗产。对于有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抚养义务的,在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
    2023-07-15
    273人看过
  • 胎儿继承遗产时被视为民事权利能力有哪些规定
    根据《民法》总则第十六条的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此处的“遗产继承”不仅包括法定继承,也包括遗嘱继承、遗赠。胎儿是法定继承人的,按照法定继承取得相应的遗产份额;有遗嘱的,胎儿按照遗嘱继承取得遗嘱确定的份额。胎儿不是法定继承人的,被继承人也专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胎儿,将来按遗赠办理,胎儿取得遗产继承权。“接受赠与”指赠与人可以将财产赠与给胎儿,胎儿此时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享有接受赠与的权利。除了遗产继承和接受赠与,实践中还有其他涉及胎儿利益保护的情况,因此这一条规定用了一个“等”字,没有限定具体范围,为今后进行这方面立法留下空间。为了属更周延地保护胎儿利益,根据《民法》总则第十六条的规定,胎儿自母亲怀孕之时起就应当被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出生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则自始不存在。1、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五条的规定,遗产分
    2023-06-28
    343人看过
  • 父母遗产继承新规:民法典女儿平等分配
    根据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女儿继承父母遗产需遵守继承权男女平等的原则,按照法定继承人继承范围及继承顺序执行,女儿是第一顺序继承人,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女儿作为第一继承人可以优先继承遗产,父母遗嘱有其他特殊意愿的除外。民法典父母的遗产怎么样继承如何过户父母的房产遗产,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的条款来处理,没有遗嘱的可以按照法定继承的方式来办理继承过户,必须是父母的遗产才可以进行继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内容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根据《民法典》的相关内容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
    2023-07-01
    230人看过
  • 胎儿利益保护相关规定是什么
    一、胎儿利益保护相关规定是什么有关于维护胎儿权益之法律制约:若与遗产继承和受赠礼遇等胎儿权益相关者,应将胎儿视为具备民事行为能力之人。然而,若在新生儿出生之际已经死亡,则自此时起,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即不再存在。若被遗属未能妥善保留应为胎儿预留的遗产份额,应从继承人所获传承的遗产中扣除返还婴儿。《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五条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娩出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二、胎儿利益的特殊保护有什么胎儿利益的特殊保护如下:一、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二、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五条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娩出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民法典》第十六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
    2024-07-19
    303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接受遗产继承赠与胎儿利益
      山东在线咨询 2023-11-21
      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即在进行继承或者赠与时,应当将胎儿视为是自然人。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即胎儿出生为死体的,继承的份额应当由被继承人的其他继承人按份享有,赠与的财产仍归赠与人所有。
    • 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胎儿利益,法律上该如何规定
      天津在线咨询 2023-08-10
      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即在进行继承或者赠与时,应当将胎儿视为是自然人。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即胎儿出生为死体的,继承的份额应当由被继承人的其他继承人按份享有,赠与的财产仍归赠与人所有。
    • 我国民法典第16条规定,涉及什么等胎儿利益保护的
      江苏在线咨询 2023-11-24
      《民法典》第十六条并未赋予胎儿完整的权利能力,只有涉及到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的,才视为具有权利能力,这种利益应该是纯利益,即不要求胎儿承担任何义务的,同时。胎儿的此种权利能力是预设型的,即如果胎儿娩出是死体,则其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 胎儿有继承接受赠与权吗?
      福建在线咨询 2021-09-05
      第16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解读:比如母亲怀孕时,胎儿遭受了人身伤害,此条法律赋予了胎儿在出生后提起赔偿的权利。
    • 胎儿是否可以享有继承和接受赠与的权利
      福建在线咨询 2022-11-14
      生活中,涉及胎儿利益保护的情况越来越多。一个胎儿还没有出生,父亲就去世了,这个胎儿有没有继承父亲财产的权利呢。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胎儿也可以继承遗产或者接受赠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