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是属于谁管?
非法集资由各县级及以上公安局经济侦查大队管理。
公安局经济侦查大队主要从事经济犯罪侦查,为获得证明有无犯罪事实、犯罪情节轻重的有关证据以及捕获犯罪嫌疑人所依法采取的专门的调查措施和强制措施的总称。
非法集资是刑事犯罪,刑事犯罪案件是先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如公安机关认为该人涉及非法集资,会向检察院移送提交起诉意见,最终是否认定该人涉嫌非法集资的,由检察院提交给法院后,法院进行判决认定。
非法集资的特点有哪些
1、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包括没有批准权限的部门批准的集资;有审批权限的部门超越权限批准集资,即集资者不具备集资的主体资格
2、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出资人还本付息。还本付息的形式除以货币形式为主外,也有实物形式和其他形式。
3、向社会不特定的对象筹集资金。这里“不特定的对象”是指社会公众,而不是指特定少数人。
4、以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集资的实质。为掩饰其非法目的,犯罪分子往往与投资人(受害人)签订合同,伪装成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最大限度地实现其骗取资金的最终目的。
三、非法集资常用手段是什么
1、承诺高额回报,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不法分子为吸引更多的群众,往往许诺投资者以奖励、积分返利等形式给予高额回报,有些回报率甚至高达几百倍。为了骗取更多的人参与集资,非法集资者开始是按时足额兑现先期投入者的本息,然后是拆东墙补西墙,等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携款潜逃。
2、编造虚假项目或订立陷阱合同,一步步将群众骗入泥潭。不法分子有的以种植仙人掌、螺旋藻、芦荟、火龙果、冬虫夏草,养殖蚂蚁、黑豚鼠、梅花鹿、家禽再回收等名义,骗取群众资金;有的以开发所谓高新技术产品为名吸收公众存款;有的编造植树造林、集资建房等虚假项目,骗取群众“投资入股”;有的以商铺返租等方式,承诺高额固定收益,吸收公众存款。
3、混淆投资理财概念,让群众在眼花缭乱的新名词前失去判断。不法分子有的利用电子黄金、投资基金、网络炒汇等新的名词迷惑群众,假称为新的投资工具或金融产品;有的利用专卖、代理、加盟连锁、消费增值返利、电子商务等新的经营方式为幌子,欺骗群众投资。
4、装点门面,用合法的外衣或名人效应骗取群众信任。为给犯罪活动披上合法外衣,不法分子往往成立公司,办理完备的工商执照、税务登记等手续,以实际经营活动掩盖其非法目的。一些公司采取在豪华写字楼租赁办公地点,聘请名人做广告等加大宣传,骗取群众的信任。有的利用曾是信贷员人头熟、关系多等身份优势骗取群众信任。
综合上面所说的,非法集资已成为我国重点的打击对象,就是为了可以更好的保护公民的财产安全,一旦公民发现非法集资的组织之后一定要全力的向相关的部门进行举报,因此,非法集资是所有人所痛恨的,只有把这些违法的人抓捕了才能换来大家的和平。
-
非法集资属于哪个部门管,非法集资属于刑事案件吗
167人看过
-
金交所是属于非法集资
484人看过
-
收押金属于非法集资吗,是怎么规定的
427人看过
-
如果犯非法集资谁管?
465人看过
-
是否属于组织非法集资罪
173人看过
-
约定给利息属于非法集资吗?
199人看过
-
2020年非法集资属于什么规定香港在线咨询 2022-08-29非法集资(根据《关于取缔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中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是指单位或者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者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行为。为依法惩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非法集资犯罪活动,最高人民法院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有关单位,研究制定了《关
-
达到非法集资多少属于法律?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8-30达到非法集资的标准为:个人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单位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非法集资是指单位或者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者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的行为,是一种犯罪活动。
-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高利贷属于非法集资?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12-23放高利贷,一般只是民事借款行为,与非法集资无关系。但是高利贷活动当中有可能会转换为非法集资行为,比如说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数额标准才会构成相关犯罪。
-
非法集资属于经济犯罪,法律上有哪些规定广西在线咨询 2023-08-17非法集资属于经济犯罪,一般会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或集资诈骗罪。法律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
-
借多少钱属于非法集资,法律上该如何规定宁夏在线咨询 2023-06-15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 (2)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三十户以上的; (3)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五十万元以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