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公益诉讼刍议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6 19:34:49 392 人看过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但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臭氧层空洞等无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一、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公益诉讼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益诉讼是指所有为了维护公共利益的诉讼,既包括由国家机关代表国家以国家的名义进行的诉讼,也包括法人机关团体以自己的名义提出的诉讼。狭义的公益诉讼仅指国家机关代表国家以国家的名义提起的诉讼。环境公益诉讼是指由于行政机关或其他公共权力机构、公司、企业或其他组织及个人的违法行为或不作为,使环境公共利益遭受侵害或侵害之虞,法律允许公民或团体为维护环境公共利益而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制度。所以环境公益诉讼包括两种模式: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即公民、法人、团体对于一般的民事主体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提出的诉讼;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即公民、法人、团体对于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污染破坏环境的行政行为,甚至对于国家的污染破坏的计划、规划和政策,提出的诉讼。

环境公益诉讼是公益诉讼的典型体现,它具有不同于一般公益诉讼的特征:

1、环境公益诉讼的被诉行为侵害或危及到的是社会的公共权益,一般并不直接损害被告私人的利益。在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一个怪现象,一方面,环境污染等案件日益增多,这些案件和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紧密联系,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另一方面,社会公共利益一旦遭到损害,普遍存在着无人应诉等问题,致使国家和社会利益遭受损害。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维护整个社会和人类的环境公益,即包括国家、社会、组织团体和个人的环境整体利益。

2、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范围广泛。环境是一种公共产品,它与每个人的利益都密切相关,环境公益诉讼可以由社会全体成员提出,只要有任何侵害环境公益的行为,无论是直接利害关系的组织和个人还是无直接利害关系的组织和个人都可以提起诉讼,其原告的范围是多元的。

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现状

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使公民个人对国家事务的治理从一种缺乏制度保障的权力进化为一种触手可及的实实在在的权利。

全国各类公益诉讼案件曾出不穷,但却屡屡败诉。法院驳回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原告与被告之间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直接利害关系成了横亘在公益诉讼面前一道过不去的关坎。这也就是说公益诉讼缺乏理论上的有力支持。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起诉资格的人必须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这显然对环境民事侵害的受害人十分不利。因为他们所遭受的环境侵害大多是间接的和无形的。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有资格提起行政诉讼的主体,是人为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活人或其他组织,而对侵害环境公共利益的抽象行政行为,仍不能通过诉讼途径得到救济。

三、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

(一)构件环境公益诉讼机制是保障公民环境权的需要

公民环境权是指公民享有舒适、健康、良好生活环境的权利和平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包括日照权、通风权、安定权、清洁空气权、清洁水权和观赏权等。我国虽没有明确规定公民的环境权,但宪法第26条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规定,已经逻辑地隐含了环境权的概念。然而由于现行民事诉讼法律制度和行政诉讼法律制度对原告资格所作的限制,使公民的环境权受到侵害时不能借助诉讼制度来寻求救济。而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公民可以依其对破坏环境公益的行为提起诉讼,保障其环境权的实现。

(二)构件环境公益诉讼是应对WTO竞争,是加强我国环境安全的需要

入世后,面临的竞争是激烈的和多方面的。今后的市场准入包括大量外国资本和商品的进入,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跨国环境污染和环境垃圾的转移,这些行为在中国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法律加以规制,必然会使中国变成国际环境污染的倾销地和最终消费地,严重侵害我国的环境公共安全。环境公益诉讼作为公众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入世后加强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之一。

(三)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可以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首先,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实行,有利于公众监督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建立包括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内的公众监督机制,可以有效地防止因为行政主体的权力竞争而导致的公共利益受到损害,防止因行政机关的违法或不当行为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其次,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实行,有利于公众协助行政机关监督不法企业。我国小规模企业为数众多且污染问题广泛存在,我国对这些企业的环境管理也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使得这些企业有机可乘。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可以广泛的发动群众,使其承担起监督污染者的责任,使环境污染得到更好地治理。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7日 00:3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公益诉讼相关文章
  • 环境保护中的公益诉讼实践
    环境公益诉讼环境公益诉讼即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公益性诉讼,是指由于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违法行为或不作为,使环境公共利益遭受侵害时,法律允许其他的法人、自然人或社会团体为维护公共利益而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环境公益诉讼与环境行政诉讼的区别有吗?环境公益诉讼与行政诉讼两者是有很大的区别;最直观的差别是:前者是对侵害环境的民事主体提起诉讼,而后者是在环境保护方面疏于职守的行政机关提起的诉讼。由于诉讼主体的不同,导致的诉讼方式、救济方式、诉讼费用等都有差别。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不允许提起这两类诉讼,尤其是环境行政诉讼,因为该两类都是公益诉讼,很难得到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公益诉讼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
    2023-07-05
    305人看过
  • 明确环境公益诉讼社会组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近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依据民事诉讼法第55条、环境保护法第58条等法律的规定,对已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具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重大风险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提起诉讼,符合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征求意见稿明确,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可以认定为有关组织。社会组织成立5年以上,章程确定的宗旨和主要业务范围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且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的,可以认定为环境保护法规定的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5年以上。社会组织提起的诉讼所涉及的社会公共利益,应与其宗旨和业务范围具有关联性。社会组织在提起诉讼前5年内未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受到行政、刑事处罚的,可以认定为环境保护法规定的无违法记录。该司法解释征求意见
    2023-04-24
    219人看过
  • 污染环境罪公益诉讼可以吗?
    可以对污染环境罪提出公益诉讼,公益诉讼包括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这是按照适用的诉讼法的性质或者被诉对象(客体)的不同划分的。诉讼法理论认为,利益受到了损害,受害者就有权向法院起诉,请求司法救济。按照提起诉讼的主体公益诉讼可以划分为检察机关提起的公益诉讼、其他社会团体和个人提起的公益诉讼,前者称为民事公诉或行政公诉,后者称为一般公益诉讼。一、污染环境罪的立案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60条的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涉嫌下列情形之一,应予立案追诉:(一)致使公私财产损失三十万元以上的;(二)致使基本农田、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五亩以上,其他农用地十亩以上,其它土地二十亩以上基本功能丧失或者遭受永久性破坏的;(三)
    2023-06-23
    475人看过
  • 环境公益诉讼急需“救济基金”
    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环境保护审判庭成立一年多来,因诉讼成本太高等难题,环保公益诉讼受理数字一直为零。面对零公益诉讼的尴尬,该法院与昆明市环保局等部门正联手建立环境公益诉讼救济基金,破解公益诉讼成本这一难题。借助民间环保组织开展公益诉讼打击污染环境的行为,是国外环境治理中的一个好经验。在国外一些大的环保案例中,几乎都能看到公益诉讼的身影。然而,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少得可怜。昆明等一些地方即使建立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成立了环保法庭,也面临零公益诉讼的尴尬,这固然与我国公益诉讼制度不健全、公益诉讼社会氛围不浓有关,但也与公益诉讼成本巨大有关。据悉,打一个环保公益官司,费用动辄数十上百万元,要让作为原告的公益诉讼组织来承担这笔费用,显然是不可能的。庞大的诉讼成本问题,正成为环保公益官司面临的最大难题。建立环境公益诉讼救济基金,有利于减轻公益诉讼的成本,有利于鼓励更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加到保护环境的队伍中
    2023-06-06
    371人看过
  • 宪法诉讼刍议
    违宪审查
    二战后宪政呈现全球化趋势,世界各国面对纷繁复杂的,诸如个人宪法权利的侵害、法律审查、政党争议、选举争议、权限争议、特殊公职人员的违宪等等宪法争议现象,越来越认同通过诉讼来解决,从而最终保障和发展宪法。宪法诉讼作为国家权力制衡的结果,是一个国家最高级别和最后的诉讼安排。它区别于立法机关的宪法审查,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对公权力的行使引进了来自第三方的制度性的评价机制。宪法诉讼所适用的程序是诉讼程序,有符合宪法规定的当事人和专业的裁判者,这种程序肯定会带有某些政治性安排的特点,而不同于普通程序。宪法诉讼的落脚点是宪法,它的依据是宪法,最后所维护的归根结底还是宪法,因此,宪法诉讼的功能和目的都是围绕着宪法本身展开的。当然,这里的宪法包括宪法的文本,也包括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宪法是现代国家宪政体制和宪法秩序的根本出发点,它的权威来自于它的稳定性,不宜频繁地修改。但是,宪法文本终究要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这就
    2023-04-24
    160人看过
  • 环保社团都有权参与环境公益诉讼
    近日,因恶意排污并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环保社团组织中华环保联合会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诉上法庭,要求法院判令吉林油田立即停止违法排污,支付人民币6075万元用于恢复其污染的渗坑周边等地的生态环境,承担本案诉讼和执行所发生的合理费用。目前该案已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受理,这标志着中国最大的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案件正式进入诉讼程序。长期以来,我国环保领域存在一个怪现象:一方面,污染事件日益增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另一方面,虽然社会公共利益频遭损害,却普遍存在无人起诉、无人追责的问题。此番,中华环保联合会将污染企业告上法庭,让我们看到了环境公益诉讼的希望。借助民间环保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力量,打击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是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通常做法。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却少得可怜。这无疑是我国环境治理工作中的一个主要短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此次中华环保联合会向石油
    2023-04-24
    79人看过
  • 环境公益诉讼的环保逻辑与法律逻辑
    【出处】《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摘要】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建构中,应该分析环境公益诉讼自身的环保逻辑与法律逻辑,以准确展现环境公益诉讼的基本理论问题。环境公益诉讼的环保逻辑的研究,在于解释环境公益诉讼能否有效回应中国环境治理的困境;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逻辑的研究,重在厘清环境公益与诉讼的关系、环境公益诉讼的性质、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等问题。【关键词】环境公益诉讼;环保逻辑;法律逻辑;原告资格【写作年份】2010年【正文】近些年来,环境法学研究中一个突出现象是环境公益诉讼研究的兴起,并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环境公益诉讼的研究,大致可以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环境公益诉讼理论体系的建构,另一部分是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的具体生成过程。前者是应然的研究,后者是实然的研究;前者侧重于理论自洽,即从法律的逻辑自洽性角度进行理论的阐释,后者侧重于现实关照,即从政治社会现实角度选择制度的推进策略。
    2023-06-11
    204人看过
  • 环境公益诉讼分为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吗
    1、环境公益诉讼分为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环境公益诉讼可以是针对民事主体,也可以是针对行政主体。一般民事主体是指由于在社会生活经济活动中对环境造成破坏或损害即可以成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对象。而在行政主体而言,行政机关作为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在个体利益的驱动下也往往未履行其法定职责,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国家推行的一些规划计划政策也只注重了经济利益忽略了环境价值,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所以这也就成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另一类对象。2、环境公益诉讼具有显著的预防性,同时兼具补救功能。环境公益诉讼的提起及最终裁决并不要求一定有损害事实发生,只要能根据有关情况合理判断出可能使社会公益受到侵害,即可提起诉讼,由违法行为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社会秩序不受违法侵害行为的侵害,把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在环境公益诉讼中,这种预防功能尤为明显且显得更为重要,因为环境一旦遭受破坏就难以恢复原状,
    2023-03-02
    240人看过
  • 公众享有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权利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加深,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环境保护形势严峻,人民群众维护自身权益、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日益增强。但公众对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却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今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首次就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作专章规定,充分表明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地方立法提供了基本依据。作为全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综合立法的首次尝试,《河北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条例草案》近日被提请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共分总则、环境信息的公开与获取、公众参与的范围和途径、公众参与的保障和促进措施、法律责任、附则等六章四十八条,具有极强的探索性与操作性。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强调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因此,在公众极大关注的环境保护方面,引导
    2023-04-24
    167人看过
  • 谁可以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一般为公民、环保组织以及检察院。《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一、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原告必须与被诉行政行为之间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即需要承担该行政行为的法律后果或者合法权益受其影响的。行政诉讼的原告包括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但并不限于行政相对人,只要是与行政行为有法律上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该行政行为不服的,均可作为原告。二、怎么确认行政诉讼的主体资格一、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相关规定行政诉讼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2000年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
    2023-02-17
    460人看过
  • 村委会能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吗?
    《环境保护法》没有授权村委会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权利。但是《环境保护法》第五十七条赋予举报权利。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的,有权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举报。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有权向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举报。接受举报的机关应当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村委会没有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权利,但是其具有举报的权利。发现存在危害人类生活环境,破坏生态资源的情况,可以向环境保护部
    2023-04-11
    481人看过
  • 环境公益诉讼共同原告有哪些?
    一、环境公益诉讼共同原告有哪些?环境公益诉讼共同原告有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符合前款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二、环境公益诉讼的特征是什么?与传统的、一般的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相比,环境公益诉讼有其特殊性:1、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具有特殊性。环境公益诉讼的发起者不一定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环境公益诉讼的提起者包括社会成员,如公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社会成员,既可以是直接的受害人,也可以是无直接利害关系的人。任何组织或个人为了维护国家、社会利益都可把侵害公共环境利益之人推上被告席。
    2023-08-30
    140人看过
  • 新《环保法》实施后首例环境公益诉讼立案
    昨天,在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召开的发布会上,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和服务中心诉讼部部长刘某展示了一份粉红色的《案件受理通知书》——今年元旦,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正式生效实施当天,由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和福建绿家园作为共同原告提起的福建南平生态破坏案被福建省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受理。刘某表示,新《环保法》明确了环境公益诉讼主体,本案作为新《环保法》实施后的首例环境公益诉讼案,对今后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引意义。明确环境公益诉讼主体根据自然之友的介绍,该案是一起破坏生态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谢某等四被告被控组织违法开矿,严重破坏了周围的林地。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和福建绿家园在赴现场进行生态损害调查、获取事实证据后,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请求法院责令四被告依法承担相应民事责任,包括清除矿山采石处现存设备及弃石,原地恢复其破坏的林地植被。环保部政策法规司法规处副处长李某某表示,
    2023-04-24
    390人看过
  • 电磁辐射环境污染诉讼属于公益诉讼吗
    是的,可以对污染环境罪提出公益诉讼,公益诉讼包括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这是按照适用的诉讼法的性质或者被诉对象(客体)的不同划分的。诉讼法理论认为,利益受到了损害,受害者就有权向法院起诉,请求司法救济。按照提起诉讼的主体公益诉讼可以划分为检察机关提起的公益诉讼、其他社会团体和个人提起的公益诉讼,前者称为民事公诉或行政公诉,后者称为一般公益诉讼。污染环境罪的犯罪事实是基于实际来进行合法的处理的,但相关情况的认定,是基于实际的犯罪事实来进行判决的,涉及到需要用公益诉讼的方式来进行起诉的,也是可以按照法定的程序来进行办理的,具体情况可以咨询检察机关。一、环境污染的公益诉讼诉前程序有什么?检察机关在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之前,应当在新闻媒体上公告,告知有关组织提起民事公益诉讼。1、适用条件侵权主体在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基本事实已查清、基本
    2023-02-28
    360人看过
换一批
#反垄断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公益诉讼是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按照适用的诉讼法的性质或者被诉对象客体的... 更多>

    #公益诉讼
    相关咨询
    • 环境公益诉讼的环境公益诉讼能申请哪些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9-13
      环境公益诉讼即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公益性诉讼,是指由于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违法行为或不作为,导致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允许其他的法人、自然人或社会团体为维护公共利益而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这里的行为或者不作为不一定完全是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生产经营者的行为,国家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导致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符合规定条件的社会公益性组织也可以对其提起诉讼。根据
    • 应该如何解释环境公益诉讼社会组织能否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9-13
      环境公益诉讼即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公益性诉讼,是指由于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违法行为或不作为,导致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允许其他的法人、自然人或社会团体为维护公共利益而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这里的行为或者不作为不一定完全是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生产经营者的行为,国家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导致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符合规定条件的社会公益性组织也可以对其提起诉讼。根据
    •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上诉状范文?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7-27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上诉状范文如下: 起诉状 原告:××××环保联合会。住所地:××省××市××区××街××号。 法定代表人:×××,该联合会主任。 委托代理人:×××,该联合会工作人员。 委托代理人:×××,××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住所地:××省××市××路××号。 法定代表人:×××,该公司董事长。 被告:李××,女,汉族,××年××月××日出生,个体工商户,住××省×
    • 环境公益诉讼具备什么条件
      辽宁在线咨询 2023-07-19
      环境公益诉讼的条件根据《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符合前款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
    • 环境公益诉讼需要哪些条件?
      浙江在线咨询 2023-03-13
      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符合前述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