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犯罪分子是否适用缓刑都应该全部退赔。我国法律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都应该被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缓刑是否属累犯之除斥情形
司法实践中,一些被判处有期徒刑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往往在考验期满后五年内又犯新罪。如果再犯之罪依法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而且前后罪都是故意犯罪,是否构成累犯呢?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缓刑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和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刑罚不致危害社会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暂缓执行刑罚的制度。如果在考验期限内不发生撤销缓刑的法定事由,考验期满后,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否则,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刑罚。而刑法第六十五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目前,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对缓刑考验期满后再犯罪是否构成累犯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缓刑考验期满后再犯罪的不构成累犯。累犯是指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五年内又犯新罪,而被判处有期徒刑宣告缓刑的,考验期满后,原判刑罚不再执行,即考验期间一直没有执行过刑罚,考验期满后也不需再执行,而不是刑罚执行完毕,也非赦免,因此不发生累犯问题,缓刑考验期满后再犯罪的不构成累犯。
第二种观点认为:缓刑考验期满后再犯罪构成累犯。缓刑是刑罚的具体运用,也是刑罚执行的一种特殊方法,刑法将缓刑规定于总则第四章刑罚的具体运用之中,就是明证。而且,刑罚执行并非以监禁作为唯一的方式,监外执行也是法定的刑罚执行方式。缓刑作为一种非监禁刑,属于监外执行的情形。从累犯的规定来看,并没有限定前罪刑罚执行的方法,不管是采取监禁还是缓刑、假释、保外就医等监外执行方式,都不影响累犯的成立。
第三种观点也认为缓刑考验期满后再犯罪构成累犯。但理由是: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在考验期限内没有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缓刑的监管规定,考验期满后,刑罚即告消灭,因此,缓刑实质上是刑罚赦免,只不过附一定条件罢了。根据累犯的规定,刑罚赦免后五年内再犯罪的,构成累犯,因此缓刑考验期满后再犯罪构成累犯。
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认为缓刑考验期满后再犯罪构成累犯,具体分析如下:
一、对于缓刑(有期徒刑以上)考验期满后五年内又犯罪是否构成累犯的问题,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刑法第七十六条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含义,即原判刑罚不再执行是否属于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首先,原判刑罚不再执行是不是刑罚执行完毕?从词义上分析,刑罚不再执行就是没有执行过刑罚,显然不是刑罚执行完毕。缓刑虽然是刑罚的具体运用,但并非刑罚执行的特殊方法,也非监外执行。刑罚的具体运用与刑罚执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刑罚的具体运用是累犯、缓刑、自首、立功、数罪并罚等一系列刑罚裁量制度的统称,而刑罚执行是指依据法院生效的判决或裁定,对犯罪分子执行刑罚。那种认为缓刑是刑罚执行的特殊方法或监外执行方式,缓刑考验期满就是刑罚执行完毕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二、缓刑并不是累犯制度中所讲的刑罚赦免。累犯规定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中的赦免,是指有权的国家机关以政令的形式,免除犯罪人刑罚的制度。虽然学界通常将缓刑称为附条件的刑罚赦免,但这只是形象的说法,此赦免不同于彼赦免,缓刑是法院在判决的同时宣告暂缓执行刑罚,而赦免是由国家权力机关以政令的形式作出,通常不附带任何条件,也不需要法定事由,因此不能将缓刑等同于赦免。
三、从立法的角度来看,立法者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将缓刑犯排除在累犯之外,但从刑法第六十五条和七十六条的规定来看,立法者在累犯和缓刑的刑罚执行上采用了不同的措辞,缓刑的表述是原判刑罚不再执行,而累犯则表述为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可见,立法者是有意识地将缓刑犯排除在累犯的适用范围之外的。这是立法上的缺陷。
四、从司法实践来看,将缓刑犯排除在累犯之外,不符合累犯的立法精神。纵观当今世界各国,无一例外地将刑满释放后一定时间内又犯罪的犯罪分子,列为从严惩处的对象。我国的累犯制度就是旨在从重打击犯罪后不思悔改、人身危险性较大、刑满后继续作奸犯科的犯罪分子。对于此类犯罪分子,只有通过累犯制度给予从重打击,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刑罚惩罚、改造罪犯的功能,达到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的目的。因此,凡是刑满后一定期限内继续作奸犯科、人身危险性较大的犯罪分子,都应当列为从重处罚的对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虽然没有被实际执行刑罚,但考验期满后又犯罪,表明犯罪人具有较深的主观恶性和更大的人身危险性,理应纳入累犯范畴从重打击。其次,缓刑和假释都属于刑罚的具体运用,二者在刑罚执行上有相似之处。假释在执行部分刑期后,将犯罪分子释放,同时设置一个假释考验期,在考验期内如果不发生撤销假释的法定事由,就不再执行余下的刑罚。既然假释期满后刑罚也没有执行完毕,再犯罪可以构成累犯,那么缓刑期满后再犯罪也应当构成累犯。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将缓刑期满后再犯罪纳入累犯的适用范围之内。由于这属于立法层面的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刑法修正才能解决。笔者认为,只要将刑法第七十六条关于缓刑的规定稍作修改即可,修改方法可以采用法律拟制的办法,将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修改为缓刑考验期满,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或原判刑罚视为已经执行完毕,这样,就可以满足累犯的前罪刑罚执行完毕的时间要件,构成累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四条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
诈骗犯归还部分赃款,被害人是否再受骗?
107人看过
-
诈骗从犯退赃需要退还全部吗
184人看过
-
职务侵占罪从犯是否会归还赃款?
113人看过
-
退还全部赃款怎么判刑
282人看过
-
缓刑是否需要14万退赃?
342人看过
-
挪用公款全部归还是否需要坐牢,这点需要注意!
113人看过
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更多>
-
偷窃3000元并归还赃款是否需要被判刑?广西在线咨询 2024-11-22纵使盗窃行为仍未被改变,其构成的盗窃罪仍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已经归还的损失,刑法会采取一定程度的宽容处理,从而减轻其刑罚。 然而,破坏他人私人财产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最终仍将受到刑事责任的追究。具体而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盗窃公私财物价值在1000元至3000元、3000元至10万元和30万元至50万元之间,将被判处第二百六十四条所规定的三个不同刑罚档次。
-
贪污犯罪不能全部退赃款的是否可以减刑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0-08贪污犯罪不能全部退赃款的,如果服刑期间符合条件的可以减刑。《刑法》第七十八条【适用条件与限度】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四)在日常生产、生活
-
职务侵占罪被判刑后,罪犯还需归还赃款吗?宁夏在线咨询 2024-11-17拖延的款项将会被偿还。涉及犯罪的赃款在量刑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主动返还赃物的人,司法机构通常会给予从轻处理。针对那些身为公司、企业或其他组织成员,如果他们利用职权之便,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且达到一定金额,将会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而涉案金额较大时,这些人可能会被判处五年以上的有期徒刑以及财产罚款。
-
退回全部赃款是否会加刑广东在线咨询 2022-03-12不会加刑。现行刑事法律的规定都是根据一般刑事犯罪的犯罪行为及造成的相应后果设定了对应的刑罚后果。但是为了体现刑法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目的,针对犯罪之后积极对被害人损失进行退赃、退赔的,可以按照规定在法定刑罚范围内对其从轻量刑。其实,对退赃、退赔的犯罪分子从轻量刑也是考虑其退赃的行为表现出来其认罪、悔罪的态度比没有退赃犯罪分子更好,也部分挽回了被害人的损失导致犯罪的后果更加轻微,因此在刑法原则上对这类
-
诈骗从犯退赃需要退还全部吗陕西在线咨询 2024-03-08诈骗从犯退赃需要退还全部。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