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自信的恶果与间接故意的后果的辨析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10 19:54:53 130 人看过

(一)概念:

1、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2、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社会结果的心理状态。

(二)区别:

1、意志因素不同:一般而言,过于自信的过失排斥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间接故意不排斥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2、认识因素不同:就过于自信的过失而言,虽然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也可能不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但行为人认为由于主客观条件比较好,因而在其看来,发生危害社会结果的可能性非常小;就间接故意而言,行为人对哪一种可能性较大通常没有预见。

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

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社会的结果,从而构成犯罪。这种过失,就行为人的认识能力来说,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同时又怀着某种侥幸心理,轻信这种结果也许不会发生。

还是以汽车驾驶员为例,某驾驶员已经知道自己驾驶的汽车制动不灵,需要修理,但由于急于出车跑业务,并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高超,出不了事,结果遇到紧急情况,将人撞死。作为驾驶人员,汽车制动不灵,可能会造成事故,是应该预见到的,但该驾驶员自认为技术高超,怀着侥幸心理,结果造成危害,应当负交通肇事罪的责任。

应当注意到,刑法对过失犯罪的规定,与故意犯罪有很大的不同。一是在过失犯罪的构成条件上作了很大限制,过失行为只有造成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刑法才规定为犯罪,如果没有造成实际危害结果,虽有过失行为,则不是犯罪,可以进行教育或行政处罚。而在故意犯罪中,许多犯罪只要行为一经实施,就构成犯罪,比如行为人实施了杀人行为,虽然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得逞,也应当负杀人未遂的。二是在处罚上,鉴于过失犯罪的主观恶性比故意犯罪小,刑法对过失犯罪的处罚比对故意犯罪的处罚规定得轻。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是由于故意所造成的犯罪,因为大多数情况之下,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都非常明确的告诉大家他主观上是一种故意,但是也有一些交通肇事等行为是由于疏忽大意所导致的过失犯罪的发生。

《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8日 13:2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故意犯罪相关文章
  • 【过失致人死亡罪】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
    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是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但凭借一定的自认为能够避免他人死亡的结果发生的因素,如行为人自身能力方面的技术、经验、知识、体力等因素,或他人的行为预防措施,以及客观条件或自然力方面的有利因素等,轻信他人死亡的结果不会发生,以致他人死亡的结果最终发生了。间接故意杀人,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但对这种结果的发生采取听之任之、有意放任的态度,从而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的相似点在于:两者都发生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行为人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且都不希望这种结果发生。两者的显著区别在于:第一,在认识因素上,对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主观估计不同。二者虽然都是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使他人死亡,但间接故意杀人中行为人对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并未发生错误的认识和估计,因而在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即他人
    2023-06-11
    438人看过
  • 间接故意杀人罪是什么意思?与过于自信的过失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什么是间接故意杀人罪?实施的行为在主观上是属间接故意,还是过于自信的过失。所谓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引起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而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可以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从而构成过失犯罪的主观心理态度。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这种心理状态容易混淆。两者的相似处是:第一,两者都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第二,都不是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区别主要在于:第一,区别的关键在于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所抱的心理态度不同。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不仅不希望发生这种结果,而且是完全反对这种结果的发生,相信是可以避免的,发生这种结果是违背其主观意愿的,出乎其意料之外的。而间接故意,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放任态度。既不希望也不反对,既不追求,也不防止,发生与否均不违背其主观意愿。第二,促使和支配行为人实施行
    2023-06-03
    364人看过
  •  过失与间接故意的梳理
    本文介绍了间接故意和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的概念及其区别。间接故意是指预见危害结果可能发生,但对此持放任态度,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漠不关心;而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是预见危害结果可能发生,但轻信可以避免。两者在主观上都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但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放任态度,而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则轻信可以避免。两者都预见到了潜在的危害结果。不过,它们的区别在于,间接故意是指预见危害结果可能发生,但对此持放任态度,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漠不关心,认为即使发生危害结果也无所谓。采取这种放任态度,就是间接故意,而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是预见危害结果可能发生,但轻信可以避免。在主观上,它们都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预见危害结果与轻信避免的区别预见危害结果与轻信避免的区别在于,预见危害结果是指已经预先认识到可能出现的危害结果,而轻信避免则是指轻视或忽视可能出现的危害结果。这两种行为在法律上有着不同的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第
    2023-11-12
    304人看过
  •  间接故意杀人的果报问题
    间接故意杀人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故意杀人罪属于结果犯,必须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因此,间接故意杀人不仅要实施具体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而且必须导致被害人死亡,才能构成犯罪既遂。间接故意杀人是从结果来考虑的,同时也旨在杀人。故意杀人罪属于结果犯。结果犯不仅要实施具体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而且必须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以故意杀人罪为例,行为人对被害人着手实施杀害行为后,只有导致被害人死亡的,才能构成犯罪既遂,如果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未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只能成立犯罪未遂。间接故意杀人的后果构成要件间接故意杀人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其构成要件包括:1. 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行为人必须明确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对他人造成伤害,或者已
    2023-12-10
    436人看过
  • 收养关系解除的间接后果与直接后果是什么
    第一、收养关系解除的间接后果:收养关系解除的间接后果,主要是指收养解除导致当事人生活抚育费的追偿及后期支付的后果。民法典第1118条规定:“收养关系解除后,经养父母抚养的成年养子女,对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养父母,应当给付生活费。因养子女成年后虐待、遗弃养父母而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可以要求养子女补偿收养期间支出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生父母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可以要求生父母适当补偿收养期间支出的生活费和教育费,但因养父母虐待、遗弃养子女而解除收养关系的除外。”1、经养父母抚养的成年养子女,对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养父母,应当给付生活费。2、因养子女成年后虐待、遗弃养父母而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可以要求养子女补偿收养期间支出的生活费和教育费。3、生父母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可以要求生父母适当补偿收养期间支出的生活费和教育费。4、但因养父母虐待、遗弃养子女或成年后的养子女虐待
    2023-05-05
    465人看过
  • 自信失误与间接故意的区分要点
    一、自信失误与间接故意的区分要点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区别是:过于自信的过失排斥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间接故意不排斥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但在其看来,发生危害社会结果的可能性非常小;就间接故意而言,行为人对哪一种可能性较大通常没有预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二、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犯罪的区别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犯罪的区别:1.从认识因素上看,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必然发生或可能发生。而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2.从意志因素上看,直接故意是希望即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而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明知结果的必然发生而持放任态度时,也应属于间接故意。这两
    2023-10-24
    374人看过
  • 恶意注册商标后果分析
    法律对于恶意抢注商标后果的规定是,注册商标被宣告无效的风险并有可能承担民事责任。并且在先使用商标未及时申请商标注册,被抢注后将面临使用范围受到极大限制,即只能在原有的范围和规模内使用,而且不得扩张使用。因此对于恶意抢注商标的行为,则如果这些目的不能达到,则会提起侵权之诉或向工商行政管理商门举报并索取赔偿。被恶意抢注商标企业应如何维权?本报讯西门子(含博世-西门子及西门子所属公司)恶意抢注中国七家企业商标行为再度引起中国知识产权界高度关注。2月24日,北京钓鱼台大酒店冠盖如云。由中华商标协会主办的中国商标海外维权研讨会在此举行,中国知识产权界权威专家,商务部、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局以及国务院国资委等相关部门的专家和部分官员齐聚于此,以案说法,对新形势下中国商标海外反抢注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对于恶意抢注中国商标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剖析。2004年9月份,自海信的驰名商标HiSense以及东林电子
    2023-07-01
    470人看过
  • 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的概念辨析及其后果
    我们把价值和价格规律讲完了,现在来补讲一下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的概念辨析及其后果。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绝大多数把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等量齐观。这么做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经济学殖民。因为概念混淆了,那么对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诊断就产生错误。分析和诊断的错误就会导致政策的错误,政策错误就会引发严重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由此导致我们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不可能稳定、持续地发展经济、壮大国力、改善民生。这个概念混淆究竟错在哪里呢?说物价上涨等同与通货膨胀,实质就是物价=通货。通货就是钞票和支票。那么控制通货就可以控制物价。这就是殖民经济学传授给我们的根本要义。从朱*融*基到温*家*宝,二十年来,中国的宏观调控就是这个,就是控制通货,进而控制物价。首先看通货能否控制住:可以说,就控制通货而言,是可以控制住的,只要央行不发钞少发钞就行。近二十年来,央行发钞只发给为外资配套。因此,外资势力在中国十分强大。由于
    2023-06-14
    298人看过
  • 恶意公开传唤的后果
    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视情节轻重处以罚款或者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实践中,当事人基于经济纠纷或者民事欺诈、诈骗等原因,往往将票据背书给他人,然后意图拒付或者追缴票据款,虚报票据灭失原因,并向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因此,恶意申请公示催告现象出现的最根本原因是个别申请人故意利用公示催告程序谋取不正当利益。在实践中,主要有以下现象:(1)出票人、背书人签发票据或者背书转让票据后,因存在经济纠纷,不愿向持票人付款或者不想追回款项的,应当在持票人提示付款前申请公示;
    2023-05-31
    130人看过
  • 恶意举报偷税的后果
    一、举报偷税漏税的后果1、偷税的行为有哪些按照新《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偷税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伪造(设立虚假的账簿、记账凭证)、变造(对账簿、记账凭证进行挖补、涂改等)、隐匿和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二是在账簿上多列支出(以冲抵或减少实际收入)或者不列、少列收入;三是不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仍然拒不申报;四是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即在纳税申报过程中制造虚假情况,比如不如实填写或者提供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及其他的纳税资料等。2、税收管理方面的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二条: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或者发生纳税义务之日起15日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账簿。《发票管理办法》第十九条: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收款方应当向付款方开具发票;特殊情况下,由付款方向收款方开具
    2023-03-21
    388人看过
  • 合同恶意违约的后果
    作方合同违约的法律后果有:1、合同的另一方有权要求解除合同;2、合同另一方觉得合同还有继续履行的必要,可以要求违约的合作方继续履行合同义务,同时可以要求违约方赔偿由于违约导致自己遭受的损失;3、违约的合作方拒绝继续履行的,守约方可以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一、诺成合同不履行怎么办诺成合同签订之后一方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继续履行,指合同义务没有履行或者履行不符合约定的,守约方可以要求违约方按照合同约定继续履行,直至达到合同目的。(2)采取补救措施,指履行债务的标的物品质不符合合同约定的条件,在不需继续履行而只需采取适当补救措施时,即可达到合同目的或守约方认为满意的目的。(3)违约金,指合同各方在合同中约定的一方或各方违约时,违约方要支付给守约方一定数额的货币,以弥补守约方损失同时兼有惩罚违约行为作用的违约责任方式。(4)赔偿金,指合同各方在
    2023-03-10
    358人看过
  • 恶意商标异议的后果
    法律综合知识
    恶意商标异议的后果的解释:恶意商标异议是出于不正当的目的利用商标异议程序阻止他人的商标及时注册。恶意异议人在异议裁定期间于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被异议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具有不法性,并需承担赔偿责任。同时,对于借用商标异议程序敲诈、勒索被异议人的,被异议人可以提供相关证据请求商标局提前裁定异议案件。《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经异议裁定核准注册的商标,自该商标异议期满之日起至异议裁定生效前,对他人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该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的行为不具有追溯力;但是,因该使用人的恶意给商标注册人造成的损失,应当给予赔偿。
    2024-04-28
    363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与故意杀人辨析
    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是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但凭借一定的自认为能够避免他人死亡的结果发生的因素,如行为人自身能力方面的技术、经验、知识、体力等因素,或他人的行为预防措施,以及客观条件或自然力方面的有利因素等,轻信他人死亡的结果不会发生,以致他人死亡的结果最终发生了。间接故意杀人,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但对这种结果的发生采取听之任之、有意放任的态度,从而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的相似点在于:两者都发生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行为人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且都不希望这种结果发生。两者的显著区别在于:第二,在意志因素上有重要区别。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中的行为人虽然都不希望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但深入考察,二者对他人死亡结果的态度是有明显差别的。间接故意杀人的行为虽然不希望他人死亡
    2023-06-11
    246人看过
  • 恶意规避工龄的后果?
    用人单位恶意规避工龄的行为,应认定为无效,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和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次数仍应连续计算。根据相关规定恶意规避工龄的行为包括:1、为使劳动者工龄归零,迫使劳动者辞职后重新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的;2、通过设立关联企业,在与劳动者签订合同时交替变换用人单位名称的;等等。通过恶意规避工龄对企业有什么影响公司恶意规避工龄后果:通过迫使劳动者辞职后重新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恶意规避工龄,工龄继续计算,劳动者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并且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通过非法劳务派遣恶意规避工龄,劳动者可以拒绝劳务派遣,造成劳动者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其他。《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
    2023-07-25
    57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故意犯罪是指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危害社会,希望或放任这一结果,构成故意杀人、抢劫等犯罪的。如果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犯罪分子故意犯罪并核实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执行死刑。... 更多>

    #故意犯罪
    相关咨询
    • 怎么区分过于自信与间接故意的两种行为
      新疆在线咨询 2022-10-30
      一.间接故意有哪些情况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同意它的发生。间接故意包括三种情况: (1)为了追求一个合法的目的而放任一个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 (2)为了追求一个非法的目的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 (3)在突发性
    • 过于自信的过失和间接故意的区别在哪里?
      广东在线咨询 2023-02-22
      (一)概念: 1、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2、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社会结果的心理状态。 (二)区别: 1、意志因素不同:一般而言,过于自信的过失排斥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间接故意不排斥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2、认识因素不同: 就过于自信的过失而言,虽然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
    • 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都有哪些
      福建在线咨询 2022-11-10
      1、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主要包括:间接故意中,行为人是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的;而在过于自信的过失中,行为人是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的。《刑法》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
    • 间接与过于自信的过失区别在哪里?
      云南在线咨询 2022-10-29
      一、间接故意杀人罪的概念简述实施的行为在主观上是属间接故意,还是过于自信的过失。所谓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引起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而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可以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从而构成过失犯罪的主观心理态度。二、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第一,区别的关键在于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所抱的心理态度不同。过于
    • 过失犯罪中过于自信的过失和间接故意怎么区分
      湖北在线咨询 2022-10-06
      罪过形式主要由认识因素+意志因素构成。认识因素可能有:认识到行为危害结果必然发生、认识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应该认识到而没有认识到会发生危害结果。意志因素可能有:希望结果发生、放任结果发生、轻信结果不会发生、疏忽大意。不同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组合可以得到:直接故意、间接故意、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四种罪过形式。直接故意:认识到行为危害结果必然发生或者可能发生,而希望这种结果发生间接故意: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