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按正常的民事法理理解,就是知道或应当知道的劳动侵权发生之时。但是,由于劳动争议案件的特殊,劳动争议案件的时效认定等都是必须遵守相关的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规定的。由于对于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的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迁,如何确定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还得首先研究立法精神和立法本意。
《劳动法》关于何时是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没有明确规定,于是劳动部于1995年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85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是指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这个规定是与民事法理关于诉讼时效方面的原则性规定相一致的,没有受到什么非议。
及至到了二OO六年,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弱势群体劳动者的利益,最高人民法院矫枉过正,颁布施行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对于何时是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开始起了争论,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也开始成倍成倍地增加。因为该规定第一条第一款第(二)项明确规定:因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产生的争议,用人单位不能证明劳动者收到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书面通知时间的,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换一句话说,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就是劳动者收到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书面通知的时间,否则就是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没有正式作出书面文字并通知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一律以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在法治不通明、人们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均不强的过去的年代,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没有书面文字通知尚且比比皆是,何况还要找送达的证据?因此,默认了与单位无任何瓜葛的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离开了单位的前职工均纷纷向原单位发难,要求恢复两者之间的劳动关系、购买养老保险、补发工资等,企事业单位终日惶恐纷纷。该如何确定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在审判实践中也对《解释(二)》的规定有了遵从与违背的截然相反的认定,导致了同类案件截然反判事实的出现。
到这时止,我们该如何适用法律规定来确定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用一般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民事法律规定来界定特殊的劳动争议案件,显然是不妥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效力也显然较劳动部的部门规章高,人民法院审理该类案件当然得以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为依据。于是,我们在审理该类案件时就只能变通——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是用人单位依法作出了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书面通知并且劳动者已经知道的日期(送达与否不是必须要件);没有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文字材料的,以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而不是强求一定要送达回证(当时法院送达尚不规范,企事业单位更不能对其提高要求标准的)。
《劳动合同法》也没对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进行明确规定。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正式实施,关于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该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换言之,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就是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这个法条可以割裂为两个部分适用:劳动争议发生于2008年5月1日以后的,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无论劳动争议发生在任何时间,只要是2008年5月1日之前未审结的,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均可以确定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而不是强求一定要作出文字处理规定或送达该类规定。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法律,其效力高于行政规章和司法解释,对于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的理解存在歧义或相反规定的,应以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为准,当事人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事实为当事人知晓的,均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
但是,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关于劳动争议仲裁期限的规定后,对于如何正确确定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还应当注意如下两种情况:
1、按当时的法律法规规定,如果劳动者不能因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而获得任何经济补偿的,用人单位不是非得作出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书面决定,只要有证据证明通知或告知了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事实就行(《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已废止,关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必须作出书面决定并送达的规定也不再当然地适用);
2、按当时的法律法规规定,用人单位因对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应付一定经济补偿,而单位为了规避经济补偿而故意不作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书面决定或通知的,即使其告知劳动者已经解除或终止彼此劳动关系的事实也不行,因为没有书面决定,劳动者不能进行维权,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时的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就应当是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
见有利益可捞,不管离开单位多少年,只要与单位扯得上点关系,都回来瓜分单位的财产,无论是于法还是于理,都不应当支持的,否则就会违背社会公平正义、就会对一直在单位勤勤恳恳劳作的劳动者造成侵害。所以,正确确定劳动争议发生之日以杜绝此类不合理的案件进入法院和诉讼请求得到支持,既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稳定中国社会经济、和谐构建中国社会的需要。在此,笔者提出自己的拙见,望能给一切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同仁们提供一定的帮助。
-
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是根据什么日期确定的?
126人看过
-
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是什么意思?
102人看过
-
如何认定双倍工资争议发生之日
328人看过
-
如何知道劳动争议发生的日子?
68人看过
-
“劳动发生之日”如何理解
430人看过
-
"劳动争议发生时间的确定方法"
291人看过
劳动争议调解是指在劳动争议发生后,由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争议进行调解的过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通常由用人单位或工会组织派代表组成,也可以由第三方机构组织成立。 在调解过程中,律师可以作为调解员参与调解过程,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和指导,帮助当... 更多>
-
劳动争议发生之日与承诺支付之日的异同,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如何确定辽宁在线咨询 2022-05-06方案一、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第一条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对下列情形,视为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三)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后产生的支付工资、经济补偿金、福利待遇等争议,劳动者能够证明用人单位承诺支付的时间为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后的具体日期的,用人单位承诺支付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劳动者不能证明的,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之日
-
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计算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四川在线咨询 2022-02-03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二)》对关于支付工资的劳动争议诉讼时效做出了对劳动者特别保护并加重用人单位义务的特别规定:“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支付工资争议,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已经书面通知劳动者拒付工资的,书面通知送达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用人单位不能证明的,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因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产生的争议,用人单位不能证明劳动者收到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书面通知
-
如何理解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是否是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的真实内北京在线咨询 2022-02-10《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85条对《劳动法》第82条中的“劳动争议之日”作了规定,即“劳动争议之日是指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如何理解该条款“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的真实内涵,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法律的保护。一、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是被侵害的劳动权益双方发生争议之日,而非发生争议的劳动权益被侵害之日。二、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
-
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是根据什么日期确定的?广东在线咨询 2021-10-23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是指当事人应该知道或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对下列情形,视为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发生之日”:(一)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支付工资争议,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已经书面通知劳动者拒付工资的,书面通知送达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用人单位无法证明的,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
-
劳动争议怎么认定发生之日海南在线咨询 2022-07-23根据不同争议,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如下: 1.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支付工资争议,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已经书面通知劳动者拒付工资的,书面通知送达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2.因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产生的争议,用人单位不能证明劳动者收到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书面通知时间的,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3.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后产生的支付工资、经济补偿金、福利待遇等争议,劳动者能够证明单位承诺支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