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同通过转账支付也可当面给。所谓抚养费,是指父母或具有抚养未成年人的义务的人为未成年承担的生活,教育等费用。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规定:夫妻双方离婚后,不需要抚养孩子的一方需要承担未成年子女全部或者一部分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等,至于抚养费应该给多少和要给持续支付多长时间就由夫妻双方进行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功,那么就就需要由人民法院来判决。
支付抚养费的数额应该符合以下三个前提:
1、孩子实际需要多少钱;
2、父母双方能够负担多少;
其生活的地区的生活水平的高低。不和孩子一起生活的父亲或母亲其中一方需要支付多少抚养费可以根据其收入状况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如果在离婚之后需要支付孩子抚养费的一方本身是有稳定工作,也就意味着对方应该是有比较固定的收入,那么此时抚养费的金额一般按照其工资总额(工资和奖金)的20%~30%来给,如果有两个及以上孩子的,比例可以相应提高,但最多也不能超过50%。
2、如果支付抚养费的一方没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依照当年的收入或者同行业的平均收入的20%~30%支付来支付孩子的抚养费。但要是家里面有两个及以上的孩子需要抚养的话,则支付的抚养费比例可以相应有所提高。
3、如果存在类似于子女患有重大疾病或者子女残疾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下可能需要更多的钱来给子女看病治疗,因而也可以适当提高抚养费。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子女已满18周岁但仍就读于高中及其一下水平的学校,不和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仍然需要支付抚养费。而且抚养费的前提是必要支出,给孩子购买电子产品,外出旅游的费用等都不属于抚养费所涵盖的范围,这些支出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所以支付抚养费的一方是可以拒绝支付的。
-
不支付抚养费,离婚后如何照顾孩子?
240人看过
-
孩子的抚养费如何支付,离婚后如何增加子女抚育费
285人看过
-
离婚双方各自抚养一个孩子抚养费如何支付
260人看过
-
离婚怎样支付孩子抚养费,孩子抚养费要支付多久的时间
247人看过
-
抚养费如何支付,离婚后如何支付
92人看过
-
孩子生病时如何支付抚养费
102人看过
孩子抚养费的标准如下: 1、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20%-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孩子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 2、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 更多>
-
离婚独自抚养孩子另一方抚养费如何支付?宁夏在线咨询 2023-02-12有固定收入的应为月总收入的20%-30%;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一般不超过月总收入的50%。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数额可按照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一般是按月支付,有条件的可以一次性支付。
-
离婚怎样支付孩子抚养费,孩子抚养费要支付多长时间西藏在线咨询 2022-06-01一、离婚怎样支付孩子抚养费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应向直接抚养子女一方支付抚养费。抚养费的给付方式一般有两种:按月给付和一次性给付。按月给付是考虑到父母的收入一般是按月结算的,所以按月给付抚养费比较方便,而且按照生活周期给付有利于保障子女正常的生活。一次性给付是在非抚养方的收入不稳定或居住地不固定,可能长期拖欠抚养费的情况下使用的一种支付方法。离婚双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协商决定抚养费给付方法,可以
-
哺乳期抚养费哺乳期离婚孩子抚养费如何支付湖北在线咨询 2022-10-20哺乳期离婚抚养费哺乳期离婚孩子抚养费如何支付哺乳期离婚孩子抚养费如何支付哺乳期离婚抚养费怎么给给多少对方工资的20%-30%,一直计算到孩子18周岁为止。如果孩子发生重大疾病及上学可以要求另行支付。【哺乳期离婚】离婚抚养费的支付标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7条规定: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
-
离婚后孩子如何抚养? 如何给付孩子的抚养费?海南在线咨询 2022-04-1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八条规定:抚育费应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可一次性给付。第九条规定:对一方无经济收入或者下落不明的,可用其财物折抵子女抚育费。根据以上规定,抚养费的支付方式一般是按月支付,按月打入孩子抚养费的专用账户或在探视孩子时支付,实践中,很多当事人都要求对方一次性支付抚养费,因为这样一来省去要钱的麻烦,二来可以折抵给付对方房款。但是,是否采用
-
如何避免在离婚后向孩子支付抚养费?广东在线咨询 2024-12-09根据您的描述,您可以向男方主张孩子的抚养费。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的规定,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