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房二卖有时效吗
一房二卖现象在房地产交易中较为常见,此类纠纷均归类于买卖合同范畴之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之相关规定,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益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三年。
但如遇法律另行规定之时,应遵从法规之要求。
具体而言,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晓或理应知晓自身权益遭受损害并明确责任主体之日开始计算。
但若自权利遭受损害之日算起,超过20年仍未主张,则该权益将不受人民法院保护,在此基础上,特制定一些特殊情况,人民法院可依申请决议是否予以诉讼时效延长。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一房二卖合同有效吗
一房二卖的合同只要符合以下规定就是有效的: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但是合同有效并不意味着所有买受人都有房屋的所有权,未获得房屋所有权的买受人可以依据合同要求出卖方按照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法律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它可以保护弱者,制约强者,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但是,法律的力量并不仅仅在于它的规定和惩罚,更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理解和遵守。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一房二卖有时效吗”,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学习和理解法律,去遵守法律,去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诉讼时效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n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起诉状:如何撰写装修合同纠纷案件
244人看过
-
如何撰写服务合同未履行纠纷起诉状
202人看过
-
房屋继承权纠纷:如何撰写民事起诉状?
110人看过
-
农村房屋买卖纠纷案件中,如何撰写原告的起诉状?
396人看过
-
起诉状应如何撰写以解决债权纠纷
136人看过
-
撰写合同纠纷诉讼状的步骤
119人看过
-
建设工程买卖合同纠纷怎么写起诉状(买卖合同纠纷起诉状怎么写)广东在线咨询 2023-12-04原告:杨某,男,汉族,xx年x月xx日生,现住某市甲区某街道xx组xx号,联系电话:xxxxxxxxx 被告:李某,男,汉族,xx年x月xx日生,现住某市乙区某街道xx组xx号,联系电话:xxxxxxxxx 诉讼请求: 1、请求被告李某返还原告杨某欠款xx元人民币及利息xx; 1/13页 2、诉讼费XX元由李某承担。 事实与理由: xxxx年x月x日,李某因经营资金紧张向杨某借款xx元用于周转,写
-
交房违约金纠纷诉讼状应当如何撰写?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4-12-04延期交房违约金纠纷起诉状 原告:肖XX,女,1971年8月18日出生,现住XX市河南东路XXXXXX花园小区,身份证:6590011971081XXXXX,联系电话:1502XXXXX90。 被告: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地址:现住XX市南湖北路XXXX小区,身份证:6590011971XXXXXX,联系电话:15026XXXXX0。 授权代理人:XX,地址:现住XX市南湖北路XXXX小区,
-
如何写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答辩状四川在线咨询 2023-03-07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答辩状首先应当写明答辩人与代理人的姓名等信息;其次,写明本案的事实以及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写明答辩所依据的事实和法律依据;其他注意事项等;最后,双方签字并写明时间。
-
如何撰写债权债务纠纷的诉讼状?安徽在线咨询 2024-12-0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七条,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若发现公司财产不足清偿债务,应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公司经人民法院裁定宣告破产后,清算组应将清算事务移交给人民法院。
-
租赁合同纠纷如何写诉状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9-04当事人双方如果在合同中没有有订立仲裁条款,或在纠纷发生后没有达成协议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递交个人房屋租赁合同纠纷起诉书。根据《》第121条之规定:应当记明下列事项:(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