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遗嘱无效走法定继承公证有效吗
倘若遗嘱由于其自身的不合理性或无效性,在订立之时便被认定为无效,那么无论是在正式的公证程序中还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都无从对它进行有效地处理。
值得留意的是,我国相关现行法规已经明确指出了遗嘱的有效性所必须满足的各项必要条件。如果一份遗嘱的实体内容本身就存在着法律上的过失或者无效之处,则不能够进行任何形式的公正程序,这是因为这样的遗嘱从法律角度来看并不具有任何效能。
如若遗嘱无效,那么针对遗嘱进行公证的程序将无法进行,且公证遗嘱中存有无效情形的,当事人自收到公证书的那天开始算起,可在一年期间内向作出此项公证书的公证机构提出书面复查申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遗嘱的实质要件】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
伪造的遗嘱无效。
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二、遗嘱无效的12种情形
遭遇紧急情势且解除后,立遗嘱之人若有能力以文字或音像录制的方式订立遗嘱时,先前作出的口头遗嘱便失去效力。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者或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者而言,他们所立之遗嘱也适用于此规定,属无效遗嘱。无论何时,遗嘱必须体现出遗嘱人内心真实意愿,否则因受到欺骗甚至威逼恐吓而缔结的遗嘱毫无法律约束力。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
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
伪造的遗嘱无效。
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法律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它的约束力,更在于它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它教育我们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遗嘱无效走法定继承公证有效吗”,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价值的启示和教训。我们应该珍视这些教训,将它们内化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以便更好地遵守法律,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
-
遗嘱剥夺法定继承办理公证理当无效
427人看过
-
遗嘱无效继承人告公证处(图)
110人看过
-
遗嘱生效后还须办遗嘱继承公证吗
337人看过
-
如何认定遗嘱的效力及无效遗嘱的继承
424人看过
-
公证遗嘱由情人继承对财产无效吗?
408人看过
-
遗嘱继承公证书什么时候生效,遗嘱继承公证书时效多长
373人看过
-
无效遗嘱可以被继承吗无效遗嘱怎么继承天津在线咨询 2022-07-27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第九条继承权男女平等。 第十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
遗嘱继承无效期间有效吗宁夏在线咨询 2022-10-14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如果遗嘱继承无效,则按法定继承分割。遗嘱继承有多种形式,比如: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公证遗嘱、紧急情况下的录音遗嘱等。效力最高的相对讲还是公证遗嘱。法定继承按照第一顺序继承人(父母、配偶、子女)先继承,在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时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
公证遗嘱能够证明继承权公证的遗嘱无效吗天津在线咨询 2023-01-07公证遗嘱是在公证人员面前签署的遗嘱,在各种遗嘱中效力最高,必须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该遗嘱存在欺诈、胁迫或立遗嘱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情况下才能使继承权公证遗嘱无效。怎样推翻公证遗嘱或者你能拿出在此之后的第二份公证书。
-
什么是继承遗嘱公证遗嘱有效吗?在哪做公证有效山东在线咨询 2022-04-13我国实行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的原则;也就是说,对公民个人遗产的继承,如果财产所有权人生前立有遗嘱,只要该遗嘱是合法有效的,必须按遗嘱继承,而不能按法定继承。 遗嘱公证,是指公证机关对遗嘱人立遗嘱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给以证明。它要求遗嘱人必须在公证员面前订立遗嘱,然后由公证员对遗嘱的内容和遗嘱人的签名给以证明。经过公证的遗嘱,有如下好处:(一)遗嘱的内容和形式都符合法律规定,所立遗嘱有效。(二)遗嘱内
-
如何证明遗嘱无效 遗嘱无效遗产如何继承河北在线咨询 2023-09-05证明遗嘱无效从以下方面: 1、立遗嘱人必须具有立遗嘱能力。 2、遗嘱内容必须是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的表示。 3、遗嘱处分的遗产只能是个人合法所有的财产,处分其他财产无效。 4、遗嘱中不得取消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继承权。 5、遗嘱中应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遗嘱无效遗产依照法定继承进行分配。 遗嘱无效后,继承人应当按照法定继承的顺序进行遗产继承。第一顺序:配偶、父母、子女;第二顺序:兄弟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