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交通事故时,先判断有无人员伤亡,或者受伤人员受伤程度。如果在没有人员伤亡的情况,交通事故只涉及到车辆之间的擦伤,可以被视为轻微交通事故。当事人需要维护好交通事故现场,对于以后的责任认定尤为重要。当事人在保护现场的过程中要立即拨打110报警,告诉警方交通事故发生的地点。《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酒驾交通事故怎么处理
酒后驾驶车辆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酒驾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处理如下:
1、发生交通事故必须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
2、写出肇事详细经过的书面材料。
3、造成财产损失的由公安机关作出车辆、物品损失评估。
在日常的机动车驾驶的安全规定中,喝酒后不能驾驶机动车的,如果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属于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如果醉酒驾驶,还会构成危险驾驶罪,此时也是要被我国的公安机关等追究刑事责任的,此时也是需要承担其他的责任的。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1、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2、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3、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
-
交通事故索赔指南:保险公司应对全攻略
361人看过
-
交通事故赔偿指南:如何应对伤亡赔偿问题?
356人看过
-
遭遇交通事故:对方全责的索赔指南
387人看过
-
私人医院医疗事故应对指南
233人看过
-
交通事故律师须知事项指南
419人看过
-
对方交通事故起诉所需材料简明指南
83人看过
交通事故处理的程序如下: 1、立即停车、保护现场。 2、抢救伤员并报警处理。如果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 3、接到当事人或其他人的报案之后,按照管辖范围予以立案。 4、交管部门受理案件后,立即派员赶赴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勘... 更多>
-
交通事故刑事责任的提交指南香港在线咨询 2024-11-13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法律责任。其中,刑事责任的承担是最严厉的惩罚,它涉及到对人身自由的限制,甚至对生命的剥夺。根据我国刑事法律的规定和实践中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与交通事故有关的刑事罪名有:交通肇事罪、危险驾驶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这些罪名的刑罚可能包括罚金、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
-
宁德市交通事故肇事处理指南西藏在线咨询 2024-11-211、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由法院进行立案审查。符合立案条件后,法院将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当事人交纳诉讼费后,法院将予以立案。若不符合立案条件,法院将裁定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当事人对裁定不服,可在10日内向上级法院提出上诉。 2、法院在立案审查后,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给当事人。当事人15日内进行答辩。若当事人不服法院的裁定,可于10日内向上级法院提出上诉。 3、在开庭审理前,法
-
枣庄交通事故会车处理指南海南在线咨询 2024-11-091、交通部门进行现场勘查。交警部门在复核记录无误后,要求当事人或见证人在现场图上签名。为了检验需要,可以扣留肇事车辆和当事人相关证件。 2、交通部门进行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交警部门经过调查后,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3、交通部门进行赔偿调解。在确认伤者治疗终结或确定损害结果后,如果事故当事人同意进行赔偿调解,交警部门可以组织调解。调解次数一
-
交通事故责任保险赔偿指南宁夏在线咨询 2024-11-06在交通事故中,交强险将不考虑事故责任方,按照以下规定进行赔付: 1. 机动车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的有责范围内的赔偿限额为人民币180,000元,包括对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赔偿。 2. 医疗费用的最高赔偿金额为人民币18,000元。 3. 财产损失的最高赔偿金额为人民币2,000元。
-
申请交通事故认定书复核指南陕西在线咨询 2024-11-16(一) 申请复核的期限 如果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交警部门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适用程序错误或责任划分不公,他们可以及时申请复核。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当事人对交警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有异议的,可以在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三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 (二) 不能申请复核的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复核申请不予受理,并书面通知当事人。 1. 任何一方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