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是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对单位财产进行非法占有的行为,侵占单位财产数额达到较大的,如果用于非法活动的,或者用于经营活动超过三个月不归还的,就会构成刑事犯罪。
而当事人被冤枉构成职务侵占罪的,被取保候审后可以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为自己进行辩护,同时收集自己没有侵占单位财产的证据,为自己洗脱罪名。
如果被冤枉是他人诬告陷害的,当事人也可以反过来向公安机关报案,但需要有相应的证据,所以证据的收集是非常重要的。而与职务侵占有关的证据包括被侵占财产的流向、物证、证人证言、视听材料等。
刑事案件的证据是需要经法院审查才能成为证据的,而案件开庭审理的时候,在庭审期间会进行质证,质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庭审环节,当事人要做也充分的准备,有理有据对证据提出质疑。
没有吸毒被冤枉怎么办,已有档案
没有吸毒被冤枉怎么办,已有档案处理具体如下:
1、没有吸毒,却被警方纳入吸毒人员动态管控系统,当事人可以向居住地公安机关提出异议,办案部门应当向原查处地公安机关调取吸毒史处理决定原件或者重新加盖原查处地公安机关印章的复印件,并对相关事项进行核实。如果确实出现错误,就应该取消。
2、没有吸毒被冤枉已有档案的,可以聘请专业的律师来帮助自己辩护,积极收集自己没有吸毒的证据,后向公安机关报案,请求安机关调查。调查清楚后证明自己无罪的,不会进行刑事处罚。
容留他人吸毒犯罪构成要件具体如下:
1、客体要件是社会的正常管理秩序和人们的身心健康;
2、客观要件为行为人实施了容留他人吸毒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
法律依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二百零六条
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理决定的,法律没有规定公安机关强制执行的,作出行政处理决定的公安机关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向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因情况紧急,为保障公共安全,公安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立即执行。强制执行的费用由被执行人承担。
-
职务侵占罪取保候审后的法律后果
304人看过
-
职务侵占取保候审后多久到检察院
500人看过
-
职务侵占取保候审开庭前会被收监吗
107人看过
-
职务侵占取保候审的司法解释?
493人看过
-
取保候审申请书职务侵占罪怎么处罚
484人看过
-
职务侵占罪取保候审申请书2023怎么写
63人看过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划分。 根据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在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八大严重犯罪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低于十四周岁的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 更多>
-
职务侵占后被取保候审了,取保候审超期怎么办?西藏在线咨询 2022-07-24取保候审最长期限是一年,超过这个限期的应当视为自动解除。当事人未接到通知,可以向公安机关进行咨询或者听候消息。如果长时间没有消息的话,应当是撤案了。。
-
拉架被冤枉打架被拘留有办法取保候审吗?安徽在线咨询 2023-08-18当事人对行政拘留决定不服的,是可以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申请行政复议是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诉讼是向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的法院提出。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提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申请。
-
诈骗冤枉金额达6000能被取保候审吗河南在线咨询 2023-09-13可以取保候审,但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是指侦查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并
-
取保候审的职务侵占罪怎么判刑?上海在线咨询 2023-03-31一般的职务侵占罪是可以取保候审的,但关键还是要看其条件与社会影响力。如果犯职务侵占罪的当事人主动上交了侵占的金钱,并且态度比较好,保证人也比较好,那么被取保候审的几率就会大大的提高,根据《中华人民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下面 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
职务侵占被曝光了,取保候审后判处缓刑怎样?河北在线咨询 2022-07-25取保候审一般都是罪行比较轻微,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判缓刑的可能性很大。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由公安机关执行。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