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性商标误认的主要情况是什么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31 19:26:01 379 人看过

1、欺诈性商标误认的主要案例有哪些?

关于主要的误认案件:

关于具体的误认案件,现行《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采用的是挂牌方式,即特征和来源。其中,对商品特性的描述是采取举例列举和概括的方式,即列出商品的质量,其他特性用“等”字概括。由于商品特性的内容丰富,文章采取列举的形式,但实际上它仍然是一个非常开放的条款。对商品特性的误解包括:对商品(含服务,下同)性质、商品质量、商品原材料、成分、商品功能和用途、商品技术、技术特性、商品价格、规格、重量、数量、生产时间等的误解。

对商品原产地的误解,是指商标含有国家名称、地名或者其他表明原产地的因素,但商标申请人并非来自原产地,容易引起公众误解。在审查地名的使用是否具有欺骗性和误导性时,是否应当考虑地名的通俗性以及地名与商品的具体关系,并在明确排除上述规定后予以制止,在实践中也存在争议争论的问题。如果没有一定的知名度或者特定的联系方式,即使不是来自某一地区的申请人申请商标注册,即使显得“欺骗性”,也不会误导公众,因此现行《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的规定不适用。

对商品或服务来源的虚假认定,即对生产来源的虚假认定,能否纳入现行《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的范围?如果可以包含,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定义它?例如,根据现行审查标准,商标中企业名称与申请人名称存在实质性差异,在商标评审实践中被视为虚假承认产地,并通过现行《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规定的,以误导公众为由,驳回以名人名称或者其谐音注册的商标。在商标审批实践中,以虚假认定产地为由拒绝注册或不予注册的情况也不少,如“神八树脂”商标被指定用于未加工的人造树脂等商品上,商标评审委员会和人民法院认定,在起重机等商品上指定使用“中美”商标,在服装商品上指定使用“加勒比海盗”商标,在食用油商品上指定使用“千村千乡”商标上述商标会导致消费者对商品来源产生误解,从而拒绝或不予注册。从词义上看,生产的来源似乎很难被认定为商品的特征,而且与产地也有明显的区别。然而,这种误解的根源在于商标的“欺骗性”,这在性质上与现行《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中的误解最为接近。因此,对于这样或类似的案件,是否有必要作出有目的的扩大解释,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厘清的问题。此外,在上述案件中,有些商标实际上涉及到特定主体的民事权益保护。从现行《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的定位来看,不宜适用本条的规定。如何平衡公共利益与私权的保护,如何在实体正义、程序经济与社会效果之间做出选择,从而划出一个合适的界限,仍然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和厘清的问题。二是《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关于假冒商标的法律法规解释商标不能注册和使用的原因,即绝对原因,对于维护商标注册管理秩序的正常运行,维护商标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公共秩序、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根据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二修正案》(以下简称《商标法第二修正案》)进行比较2001年10月27日,我国现行《商标法》对绝对理由条款进行了多次修改,其中对确权实践影响最大的是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修改,将“夸大宣传、欺骗”改为“欺骗”,容易引起公众对商品的质量和其他特性或原产地的错误认识”。从法律术语来看,“欺骗”是指用虚假的言行掩盖事实,使人受骗;“误解”是指错误的理解。“欺骗”和“误读”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不同的定义对于本条适用要件的确定非常重要:一种理解是,“欺骗”与“误读”是平行关系,“欺骗”是现行《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规定的核心,“容易使公众意识到商品质量等特性或不动产”的“虚假认定”不仅是“欺骗”的后果,更是对“欺骗”的进一步解释,这是一种特定的现象和情形;另一种理解是,“骗”与“假认”是递进关系,仅“骗”不足以适用该条款的规定,而这种“骗”也应导致“假认”才能适用该条款。

根据最初的理解,现行《商标法》第10(1)(7)条的核心在于“欺骗”。从因果关系来看,“欺骗”是原因,“误解”是结果。“骗”的根源不是公众的误解,而是“名”(商标的形式)与“实”(事物的本来面目)的不一致。这种不一致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可以推定公众会产生误解,即使公众没有意识到(或暂时没有意识到),也不会影响“欺骗”的存在。根据第二种理解,“误解”是该条款的核心。商标欺骗是指相关公众,即商标指定的商品或服务的经营者和消费者。按照虚构的“理性人”(即具有常识、经验和能力的人)的判断标准,只有当相关公众有了错误的认识,影响了自己的利益时,这种“欺骗”才能在消费者行为过程中被法律制止。在《商标法》第二修正案的框架下,除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第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第十条第(二)项、第十条第(八)项、第十条第(二)项、第十条第(十一)项、第十条第(二)项有关商标审查标准的规定外,关于“误认”的规定都有,即商标标识含有国家名称、国家名称、国家名称、国家名称、国家名称、国家名称、国家名称、国家名称、国家名称、国家名称、国家名称、国家名称、国家,国家、国家、国家地名、商品特征描述等不适用于国家名称、地名和显著性条款,但它们确实会导致误解。在法律适用方面,适用《商标法修正案(二)》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的规定。在现行《商标法》对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作出调整的情况下,应当将原本分散在各地的“误解”剔除,纳入本条规定的范围。同时,要对这些误解进行分类,细化认定标准,统一法律适用。此外,应特别注意本条与上述条款之间的协调,并划定这些条款之间的适用界限。根据法律适用的一般原则,特别规定优先于一般规定。在适用现行《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第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第十条第二款、第十一条、第十六条时,第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第十条第二款、第十一条、第十六条的规定比较明确,而第十条的规定,第1(7)款相对有原则性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27日 05:3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商标相关文章
  • 如何认定商标带有欺骗性易使公众误认
    一、如何认定商标带有欺骗性易使公众误认商标带有欺骗性是指商标容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的产地、质量、品质、特性等产生不正确的认知,从而误导消费者。商标法修改前相关的条款中对于欺骗性的认定要同时满足夸大宣传并带有欺骗性,修改后的商标法对于欺骗性的条款进行单一限制,使得对于没有夸大宣传但是具有欺骗性的标志也可以用此条款进行规制。标志的欺骗性更多是指标志的含义和内容与商品本身的属性不一致,产生欺骗性。标志本身是商品的一种代表,欺骗性的标志最后产生的结果是造成消费者的误认。司法实践中对于商标是否有欺骗性的认定是要求商标对商品的产地、原料、制作工艺、性质、特地、功能等有密切的描述,而其描述本身是虚假的或者引导消费者的错误认识,最终会误导消费者的消费。在实践中,如果标志对商品的描述是虚假的或者不能证明是真实的,则使用以上条款。如果描述真假不明则使用显著性的条款。总之,标志是商品的代表,标志不可以对商品进行虚
    2023-04-23
    168人看过
  • 如何认定商标带有欺骗性易使公众误认
    商标带有欺骗性是指商标容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的产地、质量、品质、特性等产生不正确的认知,从而误导消费者。商标法修改前相关的条款中对于欺骗性的认定要同时满足夸大宣传并带有欺骗性,修改后的商标法对于欺骗性的条款进行单一限制,使得对于没有夸大宣传但是具有欺骗性的标志也可以用此条款进行规制。标志的欺骗性更多是指标志的含义和内容与商品本身的属性不一致,产生欺骗性。标志本身是商品的一种代表,欺骗性的标志最后产生的结果是造成消费者的误认。司法实践中对于商标是否有欺骗性的认定是要求商标对商品的产地、原料、制作工艺、性质、特地、功能等有密切的描述,而其描述本身是虚假的或者引导消费者的错误认识,最终会误导消费者的消费。在实践中,如果标志对商品的描述是虚假的或者不能证明是真实的,则使用以上条款。如果描述真假不明则使用显著性的条款。总之,标志是商品的代表,标志不可以对商品进行虚假的描述,也不可以显示商品的相关属性。
    2023-02-19
    266人看过
  • 商业欺诈的认定标准
    构成要件根据上述对商业欺诈的定义来看,商业欺诈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四:(一)主体方面商业欺诈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商业活动中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只要从事了商业欺诈行为,均可成为商业欺诈行为的主体。商业欺诈行为的主体既包括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主体,如公司、合伙企业、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又包括未具备合法经营资格未经工商机关核准登记的主体,这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应经工商机关核准登记,但未经工商机关登记便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无照经营者;另一种情况是指无需工商机关核准登记便可从事经营活动的行政、事业单位,如行政机关出售、出售空闲办公场所中的商业欺诈行为,学校、医院、科研院所的商业欺诈行为。商业欺诈常见的违法主体有商贸行业、生活服务行业的单位和个人,比如商场、超市、美容院等等。(二)主观方面商业欺诈在主观上表现为具有欺诈的故意,其动机一般是为了牟利。所谓欺诈的故意,是指欺诈的一方明知自己告知对方
    2023-04-17
    50人看过
  • 一般什么情况是价格欺诈
    一、什么情况是价格欺诈国家计委出台《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认定以下13种价格行为为价格欺诈行为:1、标价签、价目表等所标示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质地、计价单位、价格等或者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内容与实际不符,并以此为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购买的。2、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一交易场所同时使用两种标价签或者价目表,以低价招徕顾客并以高价进行结算的。3、使用欺骗性或者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计量单位等标价,诱导他人与其交易的。4、标示的市场最低价、出厂价、批发价、特价、极品价等价格表示无依据或者无从比较的。5、降价销售所标示的折扣商品或者服务,其折扣幅度与实际不符的。6、销售处理商品时,不标示处理品和处理品价格的。7、采取价外馈赠方式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时,不如实标示馈赠物品的品名、数量或者馈赠物品为假劣商品的。8、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带有价
    2023-04-29
    61人看过
  • 商标注册欺诈的标准是什么?
    商标注册欺诈的标准是:以牟利为目的,以不正当手段抢占他人在该领域或相关领域使用并产生一定影响的商标、域名或商号的注册。“恶意抢占”主要发生在基于“申请优先”的授权原则,能够带来一定经济或精神利益的权利领域,因此它主要发生在商标,域名和商号I.商标注册欺诈的标准是什么商标注册欺诈的标准是使用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商标的行为,已在该领域或相关领域使用并产生一定影响的域名或商号,以获取利润。“恶意抢占”主要发生在基于“申请优先”的授权原则,能够带来一定经济或精神利益的权利领域,因此主要发生在商标、域名和商号中。商标注册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补救:1如果注册商标处于初步试行公告期,可以向商标局提出异议。经核准注册的,可以在商标注册后五年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注销申请;注册商标为驰名商标的,申请撤销的时间不受限制。注册商标注册后长期不使用的,可以连续三年停止“有理由向商标局申请注销。4.重新注册商标,商标
    2023-05-07
    424人看过
  • 驰名商标的认定情况是什么
    首先需要提供对商标知晓程度的证明。还需要提供驰名商标所需要使用的时间以及使用的范围等等。驰名商标是商业的品牌的先锋队,只有做好做强驰名商标,才能够带动中国商业经济等领域的发展。主要是有三个原则:第一个原则,被动原则。就是必须由驰名商标的注册人主动来申请。第二个原则,个案原则。就是不允许与驰名商标类似,等同的商标存在。第三个原则是客观驰名原则。指驰名商标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有用的。《商标法》第十三条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持有人认为其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请求驰名商标保护。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第十四条驰名商标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作
    2023-02-28
    128人看过
换一批
#商标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商标
    词条

    商标,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牌子,在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商标的本质作用是区别商品的来源或服务的提供者。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上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在其提供的服务上采用的,区别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由文字、... 更多>

    #商标
    相关咨询
    • 商业欺诈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商业欺诈的主要特征是? () 原因是什么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4-08
      商业欺诈的主要特征: 折叠欺骗性强 商业欺诈往往披着合法的外衣,欺骗性很强。商业欺诈的主体一般都是经过注册的公司法人,经营形式上合法的业务,甚至还办理了工商执照、税务登记、司法公证等。由于欺诈者披着合法的外衣,因此欺骗性较强,致使很多人受骗。 折叠危害性大 商业欺诈往往在骗局即将败露或达到预定欺诈目标的临界点时,诈骗者便会携款逃之夭夭。因此,受骗的损失很难通过司法途径得到补偿,严重侵害了社会公众的
    • 商标带有欺骗性的主要情形有哪些
      陕西在线咨询 2022-11-14
      1,“欺骗性”系对第二次修正的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的概括归纳,“误认”是对“欺骗性”的解释说明。条文中除明确质量与产地两种具体的误认情形外还用一个“等”字来概括与质量特点相类似的误认情形。 2,实践中商标标志“带有欺骗性”主要有以下情形: 第一:易使公众对商品质量等特点产生误认。 质量即为商品或服务的优劣程度,系中性词,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商标标志中如果涉及对商品或服务质量进行描述的文字,往
    • 商业欺诈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河南在线咨询 2022-11-11
      符合下列条件认定构成商业欺诈: 1.主体为一般主体。 2.主观上表现为具有欺诈的故意,其动机一般是为了牟利。 3.实施了故意陈述虚伪事实或故意隐瞒事实情况使他人陷入错误的欺诈行为。 4.侵犯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以及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 商业欺诈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5-16
      符合下列条件认定构成商业欺诈: 1.主体为一般主体。 2.主观上表现为具有欺诈的故意,其动机一般是为了牟利。 3.实施了故意陈述虚伪事实或故意隐瞒事实情况使他人陷入错误的欺诈行为。 4.侵犯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以及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商业欺诈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1-03
      符合下列条件认定构成商业欺诈: 1.主体为一般主体。 2.主观上表现为具有欺诈的故意,其动机一般是为了牟利。 3.实施了故意陈述虚伪事实或故意隐瞒事实情况使他人陷入错误的欺诈行为。 4.侵犯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以及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