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合同代为履行的法律要件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8 22:54:39 238 人看过

那么,构成合同代为履行的法律要件是:

1、当事人之间有合同关系存在。

但在此并不强调合同当事人之间合法的债权、债务关系,也不必强调合同当事人之间与第三人有代为履行的约定,当然,合同当事人之间如果没有第三人代为履行的约定,第三人主动代为履行债务的应征得合同当事人的同意。

2、第三人明确表示愿意代为履行。

第三人向债权人表示愿意为债务人代为履行债务的承诺,或者与债务人订有代为履行合同债务的协议。

3、第三人不能对债权人进行抗辩。

第三人的代为履行债务时,不能以合同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抗辩理由进行抗辩,此时应视为第三人拒绝履行,而由债务人承担履行或违约责任。

知识总结:合同之债是特定当事人间的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因为通常情况下,债应由债务人履行,债权人也只能向债务人请求履行。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05日 17:5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合同代为履行相关文章
  • 非法代孕行为构成犯罪?代孕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一、非法代孕构成犯罪的行为有哪些?代孕的方式有很多种,非法代孕很明显就是不合法的,非法代孕哪些行为构成犯罪?1.非法代孕的孩子如果不健康,或是代孕的夫妇离婚了导致孩子没人抚养便构成遗弃罪;2.以代孕为由,不断地索要钱财,像是缴纳定金、配对费、移植费、代孕费、保胎费等,涉嫌诈骗罪;3.参与代孕的医疗人员如果没有医生执业资格就不能从事诊疗活动,否则就对违反《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就构成了非法行医罪;4.代孕者在生完孩子后,以出卖的形式将孩子给对方就构成了拐卖妇女儿童罪。二、代孕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有很多不孕不育的夫妇会选择找他人进行代孕,而且为保证代孕的顺利进行,往往会先签订代孕合同。那么问题是这个签订的代孕合同是否受到保护和认可?根据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该在医疗机构中进行,以医疗为目的,并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伦理
    2023-02-07
    281人看过
  • 第三人代为履行合同的法律责任由谁承担
    1、第三人代为履行合同的法律责任一般由由债务人承担。债务人因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第三人代替履行成为履行主体,并不表示第三人因此成为合同的一方当事人。2、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一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根据债务的性质不得强制履行的,对方可以请求其负担由第三人替代履行的费用;第五百二十三条,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一、第三人代为履行与债务承担如何理解第三人代为履行的法律后果主要有二,一是债权人应该接受第三人的履行,二是因为第三人只是代替债务人履行债务,并非当事人,所以,当第三人违约时,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责任。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在这个规定
    2023-02-28
    489人看过
  • 同时履行抗辩权构成要件,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法律效果是什么
    一、同时履行抗辩权构成要件同时履行抗辩权构成要件如下:1.须有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2.须双方互负的债务均已届清偿期同时履行抗辩权制度,旨在使双方当事人所负的债务同时履行,所以,只有双方的债务同时届期时,才能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如果一方当事人负有先履行的义务,就不由同时履行抗辩权制度管辖,而让位于不安抗辩权或先履行抗辩权。3.须对方未履行债务或未提出履行债务4.须对方的对待给付是可能履行的同时履行抗辩权制度旨在促使双方当事人同时履行其债务。对方当事人的对待给付已不可能时,则同时履行的目的已不可能达到,不发生同时履行抗辩权问题,应由合同解除制度解决。二、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法律效果是什么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法律效果如下:1.实体法上的效力同时履行抗辩权在实体法上的效力,分为本体的效力与其它效力。本体的效力体现为拒绝履行权,其他的效力体现在对抵消权的影响,对履行迟延构成及合同解除的影响等。就同时履行抗辩
    2023-03-31
    350人看过
  • 合同履行中能否构成表见代理
    一、合同履行中是否构成表见代理1、会不会构成表见代理,和合同是否在履行中无关。签2、订合同一方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签订合同的,就会构成表见代理。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二条【表见代理】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有效。二、表见代理主要功能1、表见代理体现着当事人无过错条件下的选择。表见代理是指代理人没有代理权,但相对人有充分理由相信代理人有代理权。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人与代理人发生的法律行为的结果由本人承担。在表见代理的情况下,第三人必须是善意无过错的,对这一点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是没有争议的。2、表见代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事人利益的法律平衡,进一步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有的学者认为,表见代理是为了保障财产的动态安全,也有的学者认为表见代理既为了保障动态安全,也为了保障静
    2023-06-26
    131人看过
  • 张某的行为不符合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
    根据法律规定,代理权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形:一是基于法律规定,二是基于有关机关指定,三是基于被代理人的授权,四是基于表见代理。本案情形显然不属上述第一、二种情形;对于第三种情形,杨某虽主张系张某主动称能代表刘某,但张、刘对此均予否认,因无正式的书面委托手续,杨某也未能就此提供证据予以证实,故其也不属于授权委托的情形;作为表见代理,其应当具备客观上足以使相对人相信行为人具有代理权,且相对人须为善意无过失。一般而言,妻子代表丈夫作出的意思表示可视为表见代理行为。但这应限于对夫妻家庭共同财产或为家庭重大生活事务所需而作出的表示,即夫妻双方均知情且均有处理权时,一方作出的表示可合理视为是双方的共同意思,从而构成表见代理。一、表见代理的相对人能行使撤销权吗?表见代理的相对人可以行使撤销权。如果相对人与表见代理人签订的合同具有可撤销情形,相对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申请撤销。根据《民法典》第一百
    2023-03-14
    263人看过
  • 履行合同是事实行为还是法律行为?
    是法律行为法律行为是指能发生法律上效力的人们的意志行为,即根据当事人的个人意愿形成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它是在社会生活中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最经常的事实。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事实行为分别包括:无因管理行为、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以及侵权行为、违约行为、遗失物的拾得行为、埋藏物的发现行为等。一、合同的效力问题合同又称为契约、协议,是平等的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作为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是当事人协商一致的产物,是两个以上的意思表示相一致的协议。合同一经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就发生了权利、义务关系或者使原有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未按合同履行义务,就要依照合同或法律承担违约责任。作为一个完备的合同,应当内容真实,表述完整、约定明确、页面规整
    2023-06-22
    340人看过
  • 不完全履行的构成要件
    债务人的履行行为构成不完全履行,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须有履行行为不完全履行的基本条件就是债务人有履行债务的行为,如果没有履行行为,则可能构成履行不能,而不会构成不完全履行。还需注意的是,债务人的履行行为,是指以履行债务为意思的行为;与履行债务无关的行为造成债权人损害的,不属于加害给付,属于一般的侵权行为。2、须债务人的履行不完全合乎债的内容债务人履行债务应以满足债权人的利益为目的,同时债务人的履行行为也不能给债权人带来损害。这是法律对债务人的最基本的要求。而在不完全履行的场合,债务人违反了此义务,没有按照债务本旨履行债务。债务人的履行不完全合乎债的内容,具体表现为:履行的数量上不完全,标的物的品种、规格、型号不合乎规定或标的物有缺陷,加害给付,履行方法上的不完全以及违反附随义务的不完全履行。3、须可归责于债务人可归责于债务人,是指债务人对其履行债务所造成的对于债权人的损害,未尽相当的注
    2023-06-09
    253人看过
  • 抽象行政行为是否构成合同履行的障碍
    抽象行政行为可以构成合同履行的障碍,政府抽象行政行为应构成不可抗力。不可抗力的一般观点。关于不可抗力的认定,一般而言,存在三种观点,即主观说、客观说和折中说。主观说认为,当事人主观上已尽最大的注意,但仍不能防止阻碍合同履行的事件发生。不可抗力事件是与当事人主观因素无关、发生在当事人外部的、非通常发生的事件。折中说则兼采主观说和客观说而立论,认为从性质上说不可抗力具有客观性,不受当事人主观意志的左右,但在具体认定不可抗力事件时,要看当事人主观上是否尽到了应有的注意义务,据此判断当事人主观上是否存有过错;两个标准缺一,则不构成作为免责事由的不可抗力。一、抽象行政行为有哪些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将作不同的分类。以抽象行政行为的制定依据、内容和目的为标准,可以将抽象行政行为分为制定执行性、补充性、试验性行为规则。以抽象行政行为的权力来源为标准,可以将抽象行政行为分为依授权制定行为规则的行为和依职
    2023-06-23
    118人看过
  • 不完全履行是什么意思,合同不完全履行的构成要件
    一、不完全履行是什么意思不完全履行,是指债务人虽然履行了债务,但其履行不符合合同的约定。不完全履行,有瑕疵给付和加害给付两种情形。瑕疵给付是指债务人履行的标的物在品种、规格、数量、内在质量等方面不符合合同约定的履行行为。如果因债务人交付的标的物的缺陷而造成他人的人身、财产损害的,此种给付行为则为加害给付。债务人不完全履行所违反的债的关系上的义务,可以是主给付义务,也可以是从给付义务,还可以是附随义务,但违反附随义务的,债权人不得单独诉请执行。不完全履行与迟延履行不同。前者是债务人履行债务不符合债的本旨,而后者是债务人未按照债务履行期限履行债务。二、合同不完全履行的构成要件债务人的履行行为构成不完全履行,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须有履行行为不完全履行的基本条件就是债务人有履行债务的行为,如果没有履行行为,则可能构成履行不能,而不会构成不完全履行。还需注意的是,债务人的履行行为,是指以履行债务
    2023-03-22
    152人看过
  • 代为履行合同的定义是什么
    《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三条规定: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由该条可以得出,所谓第三人代为履行,是指第三人依照合同当事人约定由其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合同当事人就此所订合同,通常称为第三人代为履行合同,即合同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代替债务人履行合同义务的合同。其法律特征如下:(一)第三人即非缔约当事人,世非合同当事人,无需参与合同的订立或在该合同上签字或盖章。只需第三人单方表示其愿意代替债务人清偿债务,或者与债务人达成代替其清偿情务的协议即可产生效力。(二)合同当事人的约定对第三人不具有拘束力,第三人可以同意履行,也可以拒绝履行。故在此意义上讲,第三人仅为履行主体而非义务主体,对于合同的债权人而言,他只能将第三人作为债务履行的辅助人而不能作为合同
    2023-08-17
    476人看过
  • 代为履行合同程序可以吗
    债务人主张代为履行合同义务可行。债务人经债权人同意,可以经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由第三人代为履行;或者第三人也可以与债务人约定加入债务并通知债权人。一、债务加入的含义是怎样的债务加入是指债务人并不脱离合同关系,而由第三人加入到合同关系当中,与债务人共同承担合同义务的债务承担方式。债务加入的基本特征如下:1、以原已存在的有效债务为前提,且第三人所承担的债务仅限于原债务范围内,不会因债务的转移而增加或减少。2、第三人承担债务原则上不需取得债权人的同意,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向债权人发出债务承担的通知即可。3、第三人加入债的关系后,得以原债务人对抗债权人的事由对抗债权人,但不得以自己与债务人之间的事由作为抗辩理由对抗债权人。4、并存的债务承担成立后,债务因原债务人或者第三人的全部清偿而消灭,债务的消灭因第三人的清偿发生时,在第三人与债务人之间可能发生求偿关系。二、债权转让是否需要债务人书面允许
    2023-06-28
    343人看过
  •  合同要件:如何构成符合法律规定的要式合同?
    要式合同的成立需要满足双方就合同内容达成一致并通过要约和承诺达成协议的实质性要件,以及合同一方已履行主要义务并承认合同存在的要件。要式合同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书面合同,其中前者称为法定要式合同,后者称为约定要式合同。要式合同的成立所需要件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双方需已就合同内容达成一致,通过要约和承诺达成协议,这是合同成立的实质性要件,也是合同成立的基础;其次,合同一方需已履行主要义务,表明当事人承认合同的存在;最后,合同对方需接受履行。要式合同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书面合同。前者称为法定要式合同,后者称为约定要式合同。 要 式 合 同 的 实 质 性 要 件 是 什 么 ?要式合同是指必须按照合同规定的形式和内容订立的合同。在法律上,要式合同具有其独特的法律效力。那么,要式合同的实质性要件是什么呢?首先,要式合同的实质性要件是合同的形式要件。这意味着合同双
    2023-09-08
    284人看过
  • 被执行人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行为义务能否代为履行
    一、被执行人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行为义务能否代为履行1、可以代为履行,代为履行的规定如下:(1)被执行人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行为义务,该义务可由他人完成的,人民法院可以选定代履行人。(2)法律、行政法规对履行该行为义务有资格限制的,应当从有资格的人中选定。必要时,可以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代履行人。(3)申请执行人可以在符合条件的人中推荐代履行人,也可以申请自己代为履行,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五百零一条二、第三人代为履行的性质所谓第三人代为履行,严格依据法条规定是指双方当事人约定由债务人指定的第三人代替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合同的义务,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的行为。1、第三人替债务人代为履行是一种形成权,其意思表示具有单方性,也就是说,只需第三人单方面表示其愿意代替债务人清偿债务即可产生效力。2
    2023-06-16
    110人看过
  • 什么是合同履行中的代为清偿
    债务本应由债务人清偿,但债务的清偿,无非在于使债权人满足其利益要求。如第三人的履行能使债权人满足,同时又对债务人没有不利时,原则上第三人的清偿应为有效。此种情形即债法或民法典理论中的第三人清偿制度,包括合同成立时约定或法定由第三人清偿以及合同成立后第三人的代为清偿。债权人对于第三人为清偿的履行行为,如无正当理由而拒绝受领时,发生受领迟延的效果。代为清偿与代理清偿的区别第三人代为清偿与债务人的代理人为清偿有别。代为清偿与代理清偿之区别在于:第一,代理清偿系基于代理人与债务人之间代理清偿的合意,为任意行为。而代为清偿无须有此种合意,且既有任意行为又有法定行为。第二,代理清偿中给付的提出视为债务人自己提出,而且必须有清偿的效力直接对债务人发生效力的意思表示。而代为清偿中给付的提出,仅对债权人而言,可视为债务人自己提出,且代为清偿的效力也有特殊之处。第三,在代理清偿场合,合同一般都因清偿而绝对地消
    2023-06-14
    72人看过
换一批
#合同履行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第三人对履行该债务具有合法利益的,第三人有权向债权人代为履行;但是,根据债务性质、按照当事人约定或者依照法律规定... 更多>

    #合同代为履行
    相关咨询
    • 什么是第三人代为履行,第三人代为履行的法律要件
      山东在线咨询 2022-10-29
      一、什么是第三人代为履行合同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由该条规定我们可以知道,所谓第三人代为履行,是指第三人依照合同当事人约定由其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由此可知,其法律特征如下: 1、第三人替债务人代为履行是一种形成权,其意
    • 合同有效无法履行这样的行为和构成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2-03
      解除合同。 合同有效成立后,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发生情势变更,致合同之基础动摇或丧失,若继续维持合同原有效力显失公平,允许变更合同内容或者解除合同。
    • 合同欺诈行为的构成要件是什么,合同欺诈行为的构成要件主要有哪些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2-15
      合同欺诈行为的构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构成合同欺诈行为一般必须具备以下4个要件: (1)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欺诈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陈述是虚伪的,并会导致对方陷入错误认识,而希望或放纵这种结果的发生。 欺诈的故意包括两方面: 一是陈述虚伪事实的故意; 二是诱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的故意。 实际生活中,陈述错误事实并不少见,根据行为人的动机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行为人故意陈述错误事实,此时就
    • 代为履行合同追偿法律依据:
      辽宁在线咨询 2023-07-20
      1、当事人之间有合同关系存在,但在此并不强调合同当事人之间合法的债权、债务关系,也不必强调合同当事人之间与第三人有代为履行的约定,当然,合同当事人之间如果没有第三人代为履行的约定,第三人主动代为履行债务的应征得合同当事人的同意。 2、第三人向债权人表示愿意为债务人代为履行债务的承诺,或者与债务人订有代为履行合同债务的协议。 3、第三人的代为履行债务时,不能以合同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抗辩理由进行抗辩,此
    • 不履行合同义务的构成什么行为
      辽宁在线咨询 2023-08-17
      不履行合同义务的构成违约行为。 构成违约行为的话,要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