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量刑起点是:
1、犯了交通肇事罪,导致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由于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既成立疏忽大意的过失,也成立过于自信的过失。交通肇事罪所强调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对于发生事故的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而言,至于对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规定的注意义务,则既可能是明知故犯,也可以是过失,不影响交通肇事罪的成立。如果行为人主观上对于其行为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持一种故意的心理态度,那么该行为应当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以及其他相关犯罪论处,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交通肇事罪量刑起点(杨东律师推荐阅读)
在法定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1,法定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量刑起点
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的规定,下列九种情形的法定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交通肇事致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交通肇事致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交通肇事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
(4)酒后,吸毒后驾驶机动车辆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
(5)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
(6)明知是安全装置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7)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而驾驶,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8)严重超载驾驶,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9)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并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量刑指导意见规定,构成交通肇事犯罪,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可以在6个月至2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对于那些具有上述九种情形的案件,在确定量刑起点时,就应当根据事故责任,事故后果的具体情况,结合当地交通肇事犯罪的治安形势以及对同类案件的事故责任标准,宜就低以主要责任或者同等责任作为确定量刑起点的标准。确定具体案件的量刑起点时,同样是交通肇事致一人死亡的案件,负事故全部责任的量刑起点应当高于负事故主要责任的情形;同样是负事故全部责任的,交通肇事致二人死亡案件的量刑起点应当高于致一人死亡的案件,略高于致一人死亡一人重伤的案件。也就是说,对于交通肇事造成同样后果的案件,负事故全部责任的量刑起点应当高于负事故主要责任的;对事故负相同责任的,造成较为严重事故后果的量刑起点应当高于造成相对不太严重事故后果的,但是,对于事故后果相近,事故责任相当的,量刑起点应当基本相同或者相近。
2,法定刑为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量刑起点
依照刑法第133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第4条的规定,下列十一种情形的法定刑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1)交通肇事致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且肇事后逃逸;
(2)交通肇事致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且肇事后逃逸;
(3)交通肇事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且肇事后逃逸;
(4)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且肇事后逃逸;
(5)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肇事致一公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且肇事后逃逸;
(6)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且肇事后逃逸;
(7)明智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而驾驶,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且肇事后逃逸;
(8)严重超载驾驶,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且肇事后逃逸;
(9)交通肇事致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10)交通肇事致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11)交通肇事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60万元以上的。
量刑指导意见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可以在3年至4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量刑中在对具有上述十一种情形的案件确定量刑起点时,应当根据事故责任,事故后果的具体情况,结合当地此类交通肇事犯罪的治安形势以及对同类案件的量刑尺度确定。一般情况下,追究行为人构成交通肇事罪某一法宝刑幅度的事故责任标准,宜就低以主要责任或者同等责任作为确定量刑起点的标准。确定具体案件的量刑起点时,对于事故后果相同的,负事故全部责任案件的量刑起点应当高于负事故主要责任的情形,负事故主要责任的量刑起点应当高于负事故同等责任的情形;事故后果相近,事故责任相当的,量刑起点应当基本相同或者相近。
3,法定刑为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量刑起点
依照刑法第133条的规定,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处7年以上有期末徒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也就是说,由于肇事人逃逸造成被害人得不到救助,从而导致被害人死亡的,法定刑为7年以上有期徒刑。
量刑指导意见规定,因逃逸致一人死亡的,可以在7年至8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在对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交通肇事案件量刑中,应当以事故后果一人死亡作为基本犯罪构成事实中的结果要素,在7年至8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具体如何确定,应当根据事故责任,事故后果的具体情况,结合当地同类交通肇事犯罪的治安形势以及量刑尺度确定。一筋骨情况下,事故后果相近,事故责任相当的,量刑起点应当基本相同或者相近;事故后果相同的案件,负事故责任大的量刑起点应当高于负事故责任相对较小的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交通事故罪量刑标准是多少(交通肇事罪量刑细则解释)
118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量刑起点(杨东律师推荐阅读)
329人看过
-
多少因交通肇事罪判刑
464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起刑点是什么
441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的起刑点如何判断
137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刑法多少条规定的量刑标准
464人看过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
交通肇事罪的量刑起点是什么交通肇事罪的缓刑适用对象及条件有哪些台湾在线咨询 2022-04-08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可以根据下列不同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1)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可以在六个月至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可以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3)因逃逸致一人死亡的,可以在七年至八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交通肇事罪在一定情况下可以使用缓刑,其条件主要包括条件: (1)犯交通
-
关于交通肇事罪量刑起点和基准刑是怎样的, 交通肇事有什么样的规定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3-0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规定的下列情形之一,依法应当在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确定量刑起点和基准刑:(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量刑起点为一年至二年有期徒刑。(2)重伤四人,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量刑起点为一年六个月至二年六个月有期徒刑。(3)死亡三人,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量刑起点为一年至二年有期徒刑。死亡人
-
寻衅滋事罪量刑起点和基准刑, 寻衅滋事罪量刑起点, 加刑刑限是多少台湾在线咨询 2022-03-28三个月以上。 (十三)寻衅滋事犯罪量刑起点和基准刑 寻衅滋事构成犯罪的,可以在三个月拘役至一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寻衅滋事次数、伤害后果、强拿硬要他人财物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务数额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 (1)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二个月刑期; (2)每增加轻伤一人,可以增加三个
-
交通肇事罪量刑标准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量刑标准, 交通肇事罪量刑陕西在线咨询 2022-01-171、3年以下、拘役的,可以缓刑。 2、依据是,第二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
根据交通肇事罪量刑要求,交通肇事罪全责会判多少年山西在线咨询 2022-03-241、涉嫌交通肇事罪,依法可判处“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量刑问题:根据是否构成什么犯罪,综合考虑犯罪动机、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是否累犯、有无自首、立功认罪态度、是否具有从轻或者减轻情节,是否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等因素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