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神类司法鉴定怎么做
1.首先由人民检察院委托有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鉴定。
2.司法鉴定机构首先应明确鉴定的目的和要求,审阅案情和病情等有关材料,拟定鉴定方案。
3.对被鉴定人进行躯体的、神经系统的和精神状态的各项检查,必要时还应做心理测验、脑电图、CT扫描及其他特殊检査。
4.通常由3至5人组成的鉴定小组进行鉴定,简单案件也可由专家个人承担。最后根据检查所见,结合案情,进行分析说明,作出鉴定结论,缮写鉴定书,交付委托鉴定机关。
二、精神类司法鉴定的结果分类是什么
1.无刑事责任能力
精神障碍患者如果处于疾病的发作期且危害行为与精神症状直接相关,丧失了对自己行为的辨认或控制能力,可以评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
2.限定刑事责任能力
我国《刑法》规定,尚未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即患者在实施危害行为时,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并未完全丧失,但又因疾病的原因使这些能力有所减弱的,评定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精神障碍患者如果处于发病期,但危害行为与精神症状不直接相关;或间歇期缓解不全,遗留不同程度后遗症的,在这些情况下实施危害行为,其辨认能力或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削弱,应评定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
3.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我国《刑法》规定,间歇期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精神障碍患者如果处于间歇期且无任何后遗症状;或者患者病情完全缓解,社会功能良好,在这些情况下,患者对自己的行为有辨认和控制能力,应评定为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三、精神病的司法鉴定收费标准是多少
精神病司法鉴定的收费标准各地并不完全一样,大体上每例在1200元至2000元
由于各地的经济水平不同,收费也有区别,一般是根据当地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费。而且在鉴定之前有些鉴定机构会要求作一些检查,这些检查费用比普通的高不了多少。司法鉴定更是比常规鉴定贵一些。
-
精神人际交往多少天能做精神司法鉴定
154人看过
-
哪些人员需要做精神病司法鉴定
105人看过
-
上诉期可以做精神病司法鉴定吗
137人看过
-
立遗嘱之前去那做司法精神鉴定
280人看过
-
精神病人做民事司法鉴定都问什么,鉴定流程怎样
362人看过
-
司法鉴定如何鉴定精神病
342人看过
-
司法鉴定精神鉴定问题该如何做?四川在线咨询 2023-03-29关于司法鉴定精神鉴定问题一般是由法院委托有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做出鉴定。至于如何确定被鉴定人是否存在精神异常,属于什么精神疾病,专家会根据旁证材料、全面精神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等给予医学诊断(医学结论的主要依据是现有的诊断标准,如ICD10、CCMD3、DSM4等)。还要根据委托要求给予责任能力、行为能力等相关能力的评定。但并非患精神疾病就一定无责任能力、行为能力等。
-
司法鉴定机构可以做精神病鉴定吗河北在线咨询 2021-08-131、执行司法精神病鉴定任务的组织或单位,叫做鉴定机构。目前在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地级市,一般都设有精神病院,均承担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任务。另外,开展这项工作的,还有部分从事司法精神病学的教学和研究机构。 2、根据中国的精神病司法鉴定工作,应有各地区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领导,该委员会是由当地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司法、卫生机关的有关负责干部和专家若干人组成,负责审查、批准鉴定人,
-
法医精神病鉴定怎么鉴定精神病鉴定的精神病鉴定后河南在线咨询 2022-05-08“法医精神病鉴定”,是指运用司法精神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涉及与法律有关的精神状态、法定能力(如刑事责任能力、受审能力、服刑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监护能力、被害人自我防卫能力、作证能力等)、精神损伤程度、智能障碍等问题进行鉴定。法医精神病鉴定,鉴定对象规定如下:对可能患有精神疾病的下列人员进行鉴定; 1.刑事案件的被告人,被害人; 2.民事案件的当事人; 3.行政案件的原告人; 4.违反治安管理应当受
-
&&&精神病司法鉴定都做哪些项目天津在线咨询 2024-05-10精神病司法鉴定做的项目如下:1、刑事受审能力,是指刑事被告人参加庭审,接受审判的能力;2、服刑能力,鉴定被鉴定人是否因患精神病致使其无辨认能力或控制能力,为无服刑、受劳动教养能力或者无受处罚能力;3、性自我防卫能力,精神障碍患者的性自我防卫能力的评定;4、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的行为能力;5、精神损伤程度鉴定;6、智能障碍,智力明显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
-
派出所怎么做精神鉴定重庆在线咨询 2022-03-111、家属提出申请,提供嫌疑犯曾经患病或可能患病的相关依据(包括嫌疑人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再依法鉴定。2、公安机关查获或发现嫌疑犯有精神病症状,怀疑可能患有精神病的,为了更好破案、诉讼、定罪量刑等情况,会做司法鉴定。3检察院怀疑嫌疑犯患有精神病的。不管哪种,提出鉴定方都要提供相关事实证据(认为有病的表现),以书面形式向主管方提出申请,主管方依据法律规定依法受理或否决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