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未成年人的“五种权力四项原则”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6 22:15:07 494 人看过

五种权力四项原则保护未成年人

草案在总则一章中设专条对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做出了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受教育权等权利,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为进一步明确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草案还特别强调保护工作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要遵循四项原则,即优先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强调教育和保护相结合。

为了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草案从两个方面做出了规定,使未成年人保护法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有机衔接。对其他法律、法规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确的都做出了具体规定,并明晰了处罚力度。

1、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法律法规禁止未成年进入的场所允许未成年人进入,或者没有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2、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或者没有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研究标志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3、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的,或者招用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的,由劳动保障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权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5、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或者组织未成年人进行有害其身心健康的表演等活动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讨论中,很多委员对一些突出的社会问题在草案中该如何体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李连宁:

我建议对校园暴力问题要单列一条,现在校园暴力越演越烈,在草案中关于这一点还不够突出。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郑斯成:

像这样的留守子女问题和弃婴和流浪儿童问题,怎样保护他们的权利,这应该是法律草案关注的一个重点。

记者出镜:未成年人保护法自1992年1月1日施行以来,对于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全面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既强调了法律修改的针对性也增强了可操作性。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2日 19:5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营业执照相关文章
  • 探讨未成年监护人确认原则
    未成年监护人的确认原则如下:1、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2、未成年人父母死亡或者无监护能力的,以下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为监护人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3、其他关系密切的亲戚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父亲、母亲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居住地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同意。未成年监护人的设定有哪些方式1.法定监护:监护人和被监护人都是由法律所规定的监护称为法定监护,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2.委托监护:委托监护是指通过委托监护合同而设立的监护。3.指定监护:是指有法定监护资格的人之间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时,由监护权力机关指定的监护。监护人是指对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的人身、财产和其它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督和保护责任的人。一般来说,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及其他有严重精神障碍的人,都应设置监护人。我国《民法典》规定的监护人有以下三种情况: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包括、成年子女、配偶、兄弟姐妹
    2023-07-03
    117人看过
  • 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什么原则
    特殊、优先保护原则。对未成年人的权利,对未成年人的生存、发展和保护,国家和社会都要予以高度重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应把未成年人放在最优先考虑的地位。法律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条第1款规定,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优先保护,即“未成年人优先”原则。《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条第1款规定,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优先保护,即“未成年人优先”原则。
    2022-02-06
    122人看过
  • 保护地板五大原则
    法律综合知识
    地板每天被出入踩踏无数次,却很容易被忽略,平常也多只是擦一擦而已,其实若是注意到一些小细节,是可以事半功倍地增加地板的寿命。在此提供五个保护地板的要点,让您的地板更加耐用,辛苦diy地板的心血更能历久弥新。1.各式地板都需要经常除尘平时用扫帚或吸尘器清除灰尘,经常践踏的地方更要勤于吸尘。特别要注意门厅和通向外面的走道。另外为了防止尘土进入屋内,可在入门处放置防尘垫,或于门底部加装防尘条。2.干比湿好使用拖把清洁地板时,将拖把拧干后再使用比较好,过湿的拖把,在使用时水会渗入接缝处,伤害地板,造成地板的翘起变形,特别是木地板、塑料地板、软木地砖。3.慎选合适的保养品选择适合地板的水性腊,一次只使用一种腊品,若使用不同的腊品混合会互起反应,使地板发粘变脏。4.腊品用量要适量若涂的太厚会尘土将更易沾粘于地板上,更难擦亮地板。5.移动要小心若要移动家具,建议使用抬的方式,避免拖动,以免刮伤地板;为进
    2023-04-22
    262人看过
  •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否为未成年人的侵权行为承担责任以及未成年人的侵权行为归责原则
    一、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否为未成年人的侵权行为承担责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为未成年人的侵权行为承担责任。无论从道德上来说还是从法律上来说,父母都对其未成年子女具有监管义务。基于此,很多国家在未成年人侵权责任的承担上都将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作为责任承担主体或是赔偿主体,一方面能更好的保障当事人权益的实现,弥补未成年人财产能力的缺陷;另一方面也能督促监护人更好的对被监护人进行教育和监管,提升监护人的责任感。就目前来说,我国未成年人侵权的责任主体是其监护人,监护人无论过错与否都要承担侵权责任,但尽到监管义务的可以减轻责任。学界通说认为这是一种严格的无过错责任。二、未成年人的侵权行为归责原则未成年人的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有:1.过错责任原则,即以当事人是否具有过错来认定责任;2.过错推定原则,即对于某些领域和主体,因其特殊职责推定其有过错,要担责;3.无过错责任原则,即无论是否有过错,都需担责。三、侵权行
    2023-06-25
    296人看过
  • 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国家法律规定了哪些原则?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条规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四)教育与保护相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四条 保护未成年人,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处理涉及未成年人事项,应当符合下列要求:\n(一)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n(二)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n(三)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n(四)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特点;\n(五)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n(六)保护与教育相结合。
    2021-12-05
    161人看过
  • 保障未成年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的原则
    未成年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除保障其享有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作为任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享有的诉讼权利以外,还要注意认真落实其作为未成年人所享有的一些特别权利。从有关规定来看,主要有两点:1.法定代理人的在场权。我国刑事诉讼法1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讯问和审判时,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规定》第十一条规定:“讯问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时,根据调查案件的需要,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外,应当通知其家长或者监护人或者教师到场”。《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第十一条规定:“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告知其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十九条规定:“开庭审理前,应当通知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出庭。法定代理人无法出庭或
    2023-02-17
    157人看过
  •  保护个人信息的七项基本原则
    这份《草案》提出了七项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目的明确原则、最小必要原则、公开透明原则、准确性原则、可问责性原则和数据安全原则。这份《草案》共提出了七项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第五条)、目的明确原则(第六条)、最小必要原则(第六条)、公开透明原则(第七条)、准确性原则(第八条)、可问责性原则(第九条)以及数据安全原则(第九条)。 公 开 透 明 、 准 确 性 、 可 问 责 : 个 人 信 息 保 护 的 三 大 原 则个人信息保护是现代社会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根据《民法典》第1034、1035、1036条的规定,个人信息保护的三大原则是公开透明、准确性和可问责性。首先,个人信息应当公开透明。这就要求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处理等过程应当公开透明,让个人知道自己的个人信息是如何被收集、使用的,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同时,个人信息的处理者也应当对
    2023-09-01
    276人看过
  • 未成年人保护中的四大亮点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出台《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确定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该司法解释规定,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未成年人由于其身心特点,易冲动,可塑性也强,因此,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与成年人犯罪适用不同的审判原则。因此,最高人民法院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无疑有利于对未成年人的权利保护以及对其的教育、改造,解读这一司法解释,我们能从中发现四大亮点。亮点一:教育为主是原则亮点之一是重申了在司法审判中对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司法解释除在开头强调了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外,在各条解释的规定中都将这一原则贯彻,如第十一条专门规定:对未成年罪犯适用刑罚,应当充分考虑是否有利于未成年罪犯的教育和矫正。而以前虽然在一些未
    2023-06-06
    355人看过
  • 未成年人在家庭暴力中的权益与保护
    1、找到能够庇护的亲人一般来说,父母对实施家庭暴力的之后应该找到对爱护的亲人,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在亲人的劝说下,父母会对的态度好转很多。如果身边没有其他亲人,可以联系远方的亲人让他们过来保护。2、亲人之外的朋友,老师在举目无亲的情况下,为了避免自己遭受更多的伤害,应该果断的选择离开自己的家,选择自己能够信任的老师,或者同学的家里,将遭到家庭暴力的事实告诉他们,当然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家庭暴力出现的更加猛烈。所以躲在朋友家里的时候,还是应该尽快联系自己的其他亲人。3、报警当自己遭受危险的时候,赶往附近的派出所可以及时避免进一步的危险。如果无法及时赶到派出所,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应该及时报警,请警察介入,可以有效的保护自己不受伤害。4、联系媒体,曝光到网络。现在最有力量的方式,就是将自己的遭遇公之于众,让大家都知道,在亲人不在身边,警察不予立案的时候,可以考虑这点,但是这个必将造成和父母之间不可
    2023-07-16
    482人看过
  •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以什么原则履行监护职责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以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五条【监护人履行职责的原则与要求】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应当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保障并协助被监护人实施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对被监护人有能力独立处理的事务,监护人不得干涉。一、监护人的职责有哪些?(1)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2)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产生的权利,受法律保护;(3)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4)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
    2023-06-23
    448人看过
  • 未成年监护人有什么权力
    一、未成年监护人有什么权力《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一条明确指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申请进行不动产登记时,应由他们的法定监护人代理进行。对于此类情况,监护人应提交包含监护人与被监护人身份证明及户口簿等佐证资料,同时需出具关于他们之间监护关系的详细文件;如涉及处分不动产申请登记的情形,预计应附有专门为保护被监护人利益的书面保证书。在不考虑父母以外的监护人处理未成年人不动产的情形下,相关的监护关系文件可包括由人民法院所签发的指定监护的法律文书,或是经公证机关认证对被监护人拥有监护权的其他证明性文书材料。《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一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申请不动产登记的,应当由其监护人代为申请。监护人代为申请登记的,应当提供监护人与被监护人的身份证或者户口簿、有关监护关系等材料;因处分不动产而申请登记的,还应当提供为被监护人利益的书面保证。父母之
    2024-08-02
    181人看过
  • 未成年人取保候审的优先使用原则
    未成年人同样适用取保候审。有人保和保证金。应优先使用保证人。取保候审,是指侦查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它通常对犯罪较轻,不需要拘留、逮捕,但需要对其行动自由作一定限制的犯罪嫌疑人采用。未成年人取保候审有什么好处未成年人取保候审的好处:由于青少年正处在心理和生理发育成长阶段,人格尚未完全塑造成型,其实施犯罪具有一定的突发性与偶然性,尤其在初次实施犯罪行为后情绪比较紧张,无论是从保护未成年人身体健康,还是从实现教育、感化、挽救青少年的目的,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出发都应以取保候审为原则。《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十条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对同一犯罪嫌疑人,不得同时责令其提出保证人和交纳保证金。
    2023-07-15
    236人看过
  • 订立合同的五项原则
    1、平等原则: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2、自愿原则: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3、公平原则: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4、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5、权利滥用禁止和公序良俗原则: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一、如何订立合同根据《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合同订立形式】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第四百七十条【合同主要条款与示范文本】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
    2023-02-26
    337人看过
  • 未成年人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有哪些
    1、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当事人的主观过错是构成侵权行为的必备要件的归责原则。过错是行为人作出行为的一种故意或者过失的主观心理状态。根据过错原则,如果行为人能够证明自己尽到应有的合理、谨慎的注意义务,即使发生了损害结果,也不需要承担责任。过错推定原则,是指一旦行为人的行为致人损害就应当承担责任,除非行为人能够证明自己无过错。行为人即使能证明损害结果是由于第三人引起的,若不能证明自己无过错,行为人仍应承担侵权责任。过错推定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的一种特殊形式,不能随意运用,要有法律的明确规定。2、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当事人实施了加害行为,虽然其主观上没有过错,但根据法律规定仍应当承担责任的归责原则。实行无过错责任的原则要根据法律的规定,主要的情形有:从事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行为,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行为,饲养动物致人损害(动物园适用过错推定原则)、产品不合格致人损害的行为。适用无过错原则受害者不需要证明
    2023-02-18
    339人看过
换一批
#公司设立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营业执照是企业或组织合法经营权的凭证。《营业执照》的登记事项为:名称、地址、负责人、资金数额、经济成分、经营范围、经营方式、从业人数、经营期限等。营业执照分正本和副本,二者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正本应当置于公司住所或营业场所的醒目位置,营业执... 更多>

    #营业执照
    相关咨询
    • 国家未成年人保护原则是什么?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9-01
      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四)与保护相结合。
    • 未成年犯罪的辩护原则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6-26
      从宽处理的原则、不适用死刑的原则教育、感化和挽救的原则、分案处理的原则、保障未成年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的原则、不公开审理的原则、全面调查的原则、迅速简约的原则。
    • 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怎样的原则
      山西在线咨询 2022-11-04
      1、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2、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3、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 第五十四条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条款有哪些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9-16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 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国家法律规定了哪些原则?
      香港在线咨询 2022-10-20
      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国家法律规定了哪些原则《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条规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四)教育与保护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