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伐森林的法律后果是:1、行政责任: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依法赔偿损失;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盗伐株数十倍的树木,没收盗伐的林木或变卖所得,并处盗伐林木价值三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2、刑事责任: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非法砍伐他人树木什么情形下会构成犯罪
1、若是存在以下情形,涉嫌犯罪
(1)非法收购盗伐、滥伐的林木二十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一千株以上的;
(2)非法收购盗伐、滥伐的珍贵树木二立方米以上或者五株以上的;
(3)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2、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在林区非法收购盗伐、滥伐的林木“情节特别严重”:
(1)非法收购盗伐、滥伐的林木一百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五千株以上的;
(2)非法收购盗伐、滥伐的珍贵树木五立方米以上或者十株以上的。
3、非法砍伐树木不构成犯罪的处罚
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立木材积计算不足0.5立方米或者幼树不足20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盗伐株数10倍的树木,没收盗伐的林木或者变卖所得,并处盗伐林木价值3倍至5倍的罚款。
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立木材积计算0.5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20株以上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盗伐株数10倍的树木,没收盗伐的林木或者变卖所得,并处盗伐林木价值5倍至10倍的罚款。
一般砍伐树木需要先获得伐木证,若是没有获得该证件,就实施了砍伐行为,首先违反了《森林法》等法律的规定,若是砍伐的数目过多,或者是砍伐行为造成的后果严重,那么私自砍伐者涉嫌犯滥伐林木罪。对于罪名不成立的情形,一般需要承担支付罚款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四十五条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量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量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森林法的规定,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量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非法收购、运输明知是盗伐、滥伐的林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盗伐、滥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从重处罚。
第三百四十六条单位犯本节第三百三十八条至第三百四十五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
偷砍他人树木犯什么罪
94人看过
-
侵犯他人让座权益的法律问题
163人看过
-
恶意砍伐他人树木犯法吗?
118人看过
-
盗窃他人树木是什么罪
266人看过
-
侵犯个人合法权益保险欺诈的法律后果
419人看过
-
偷砍他人树木2棵犯法吗
99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侵占他人树木的法律责任海南在线咨询 2022-10-22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还有可能触犯刑事犯罪。
-
-
砍伐树木的法律后果: 砍伐树木有哪些补偿广东在线咨询 2021-10-28“砍伐树木涉嫌盗伐林木罪或者滥伐林木罪。盗伐林木罪是盗伐林木或其他林木,数量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留或管制,处罚金数量大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处罚金数量特别大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处罚金。
-
伤害是侵犯他人的生命权还是合法权益重庆在线咨询 2023-12-11交通事故导致他人受伤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同时如果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还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承担刑事责任。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条【生命权】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自然人的生命安全和生命尊严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权。第一千零三条【身体权】自然人享有身体权。自然人的身体完整和行动自由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身体权。第一千零四条【健康权】自然人享有健康权
-
什么是未成年人侵犯他人权益的法定救助机构辽宁在线咨询 2022-03-2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以及救助场所,对弃婴、孤儿、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和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依法救助保护和管理教育,并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领回;对孤儿、无法查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其他生活无着的未成年人,由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或者实行家庭寄养。公安机关或者其他部门发现前款规定的未成年人,应当及时采取保护性措施,并护送到救助场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