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放火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也就是说,放火行为一经实施,就可能造成不特定多数人的伤亡或者使不特定的公私财产遭受难以预料的重大损失。这种犯罪后果的严重性和广泛性往往是难以预料的,甚至是行为人自己也难以控制的。这也是放火罪同以放火方法实施的故意杀人、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的本质区别。因此,可以说,并非所有的用放火方法实施的犯罪行为都构成放火罪,关键是要看放火行为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如果行为人实施放火行为,而将火势有效地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没有危害也不足以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就不构成放火罪,而应根据案件具体情节,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或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等。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所谓放火,就是故意引起公私财物燃烧的行为。放火的行为方式,可以是作为,即用各种引火物,直接把公私财物点燃;也可以是不作为,即故意不履行自己防止火灾发生的义务,放任火灾的发生。例如,某电气维修工人,发现其负责维护的电气设备已经损坏,可能引起火灾,而他不加维修,放任火灾的发生。这就是以不作为的方式实施的放火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由于放火罪社会危害性很大,所以本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放火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的放火行为会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如果不是出于故意,不构成放火罪。放火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如因个人的某种利益得不到满足而放火,因对批评、处分不满而放火,因泄愤报复而放火,为湮灭罪证、嫁祸于人而放火,因恋爱关系破裂而放火,因家庭矛盾激化而放火,等等。不论出于何种动机,都不影响放火罪的成立。但是,查明放火的动机,对于正确判断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是定罪量刑的关键。
我们要知道,其中要想认定犯罪嫌疑人构成放火罪,其中主观要件是非常重要的,犯罪嫌疑人必须是故意实施的放火行为,才会涉嫌放火罪,如果是过失放火,那么机会涉嫌失火罪,而这两者的处罚是完全不同的。
-
第114条第115条放火罪
219人看过
-
放火罪刑法第几条 放火罪该如何认定
171人看过
-
放火罪如何认定怎么认定放火罪
64人看过
-
怎么认定放火罪 放火罪如何认定
227人看过
-
2024对于放火罪刑法是如何规定的
474人看过
-
放火罪刑法第几条规定的?
219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放火罪如何认定放火罪如何进行认定重庆在线咨询 2023-08-23纵火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指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及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主体为一般主体,并且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本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
放火罪刑法第几条放火罪该如何认定辽宁在线咨询 2023-12-10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依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般放火行为,是指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放火罪与一般放火行为,在客观上都可能造成轻微的危害结果。
-
放火罪法律规定是如何罚山西在线咨询 2023-10-30法律分析 放火罪的量刑:放火危害公共安全,如果还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放火导致有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应该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
如何认定放火罪刑法规定放火罪怎样处罚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8-20放火罪应作以下处罚: 1、犯放火罪的,一般应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因其放火行为致人重伤、死亡或给公私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的,依法应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
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第115条如何规定的?云南在线咨询 2022-09-22违反军队房地产管理规定,擅自出租、出售、转让军队房地产,擅自改变军用土地用途,或者管理不善造成军用土地流失,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职(级)、降衔(级)、撤职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