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到期后,如果是员工不愿续约的,一般情况下员工不可以再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或者经济补偿金;但是,如果是因为用人单位降低劳动合同约定条件而导致员工不续签劳动合同的,则员工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员工合同到期不续签需要提前通知吗
不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都没有规定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到期单位不续签的必须提前三十日通知,那就要看当地的地方性劳动法规中是否有规定或劳动合同中是否有约定,没有规定或约定的双方都不需要提前通知对方,有规定或约定的按照规定或约定执行。因用人单位的原因未办理终止或者续订劳动合同手续,劳动者继续在该用人单位工作,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视为劳动合同的继续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
合同款项未到账应对策略
321人看过
-
未签合同公司拖欠工资应对策略
176人看过
-
未签合同的员工困境: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后果及应对策略
65人看过
-
购房首付未签合同应对策略
290人看过
-
合同未签装修起诉应对策略
275人看过
-
试用期结束,老板未签合同应对策略
62人看过
继续履行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条件和期限履行合同义务。 继续履行可以确保合同的顺利履行和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在出现违约行为时,双方应当及时协商解决,并根据合同约定要求违约方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包括支付违... 更多>
-
雇主未签订劳动合同,员工拖欠工资应对策略山东在线咨询 2024-11-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而如果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另外,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
-
购买期房到期未交房应对策略上海在线咨询 2024-11-17一、为了解决逾期交房问题,需要明确导致逾期交房的原因。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开发商自己的原因,例如拖延施工时间或者施工质量不过关;二是不可抗力因素,例如自然灾害、政府政策调整、法律变化等。对于开发商原因导致的逾期交房,购房者可以要求开发商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二、在了解《商品房买卖合同》对逾期交房的规定后,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追究开发商的违约责任。 三、如果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根据法
-
老板未签劳动合同,工资未按时发放应对策略江苏在线咨询 2024-11-0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而如果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另外,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
-
工作十四年合同到期,公司未与员工续签合同,员工应如何应对?台湾在线咨询 2024-11-05当劳动合同到期且没有法律规定必须续签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有权自行决定是否续签合同。但是,如果员工没有过错,公司可以不续签合同,并且应当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如果劳动者
-
员工劳动仲裁应对策略云南在线咨询 2024-11-11当公司遇到员工提出劳动仲裁时,该怎么做呢?首先,公司应该尝试与这名员工坐下来进行良好对话,以尽可能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那么公司可以寻求当地劳动部门的帮助,让他们成为中间人尝试调解此事。如果最终仍无法解决,则必须走劳动仲裁程序。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必须积极配合劳动仲裁部门,提交答辩书,并参加庭审。当然,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公司还可以使用法律武器来解决争议,那就是向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