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伪证行为增多的原因
(一)我国法律规定不健全
1、刑法规定不严密。在刑法中对民事伪证行为加以规定的只有《刑法》第307条,“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犯前两款罪的,从重处罚。”从本条文中可以看出,刑法并没有将民事诉讼当事人自己伪造、毁灭重要证据而妨害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行为规定为犯罪。故根据我国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可知民事诉讼当事人自己实施的伪证行为并不构成犯罪。
2、民事诉讼法规定不严密。《民事诉讼法》第102条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对在什么情况下罚款、什么情况下拘留、由谁来认定和制裁、程序如何启动等好多问题,我国法律均没有作出明确规定。这就造成了现实中的两种极端,一种是乱处罚,一种是不处罚。
(二)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不完备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0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提交书面证言。”现在重点就在于这个“确有困难”。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十六条之规定:“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是指有下列情形:(一)年迈体弱或者行动不便无法出庭的;(二)特殊岗位确实无法离开的;(三)路途特别遥远,交通不便难以出庭的;(四)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无法出庭的;(五)其他无法出庭的特殊情况。前款情形,经人民法院许可,证人可以提交书面证言或者视听资料或者通过双向视听传输技术手段作证。
笔者认为,第一,规定不够细致。法律规定证人有义务出庭作证,也规定了可以不出庭作证的正当理由。但是对这个“确有困难”规定的过于笼统,比如年迈应为多大岁数以上,行动不便要达到什么程度,特殊岗位的范围等等没有做出细致规定。第二,立法空白。对证人无正当理由或未经法庭许可而拒绝出庭作证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可以对其采取什么强制措施和处罚措施等并无规定。将这些全部交由法官自由裁量,实在不妥。
(三)我国民诉法中无证人宣誓制度
所谓的证人宣誓制度,是为了增强证人作证的严肃性,而由证人在出庭时所做的对愿意如实作证和作伪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一种保证。目前世界各国的程序法中一般都有关于证人宣誓的规定。因为按照普通法,证人必须作出说真情的宣誓,才能听取他的证言。而我国没有这项制度。证人对出庭作证的意义和作伪证要承担何种法律责任没有充分认识,有时会产生无所谓的态度和侥幸心理。
(四)证人的法制观念不强
现在证人大致有以下几种心理:
(1)应当事人的要求而提供伪证。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碍于亲戚朋友的情面,有的是因为利益的驱动,有的则是迫于暴力胁迫等等。
(2)证人不出庭作证。有的是害怕自己因出庭作证而被对方当事人报复,有的是担心自己利益受损而得不到补偿而不愿意出庭作证等等。
证人提供伪证,造成了法律事实和客观事实的背离,严重干扰了法官对案件的正确认识,影响了司法审判的正常进行,导致冤案、错案的发生。证人不到庭,则法官和对方当事人无法了解取得证言的途径、方式等,仅仅靠一纸在庭外形成的证言,其客观性、真实性、合法性都让人难以置信。
二、对我国伪证行为的立法建议
(一)完善我国法律对伪证行为的处罚
1、完善刑事责任。笔者认为,对民诉中的伪证行为追究刑事责任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增加作伪证的成本,从而有效遏制伪证行为。具体做法有:第一,将《刑法》第305条伪证罪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三大诉讼。第二,在《刑法》第307条中,增加当事人自己实施伪证行为为犯罪的规定。
2、完善民事责任。完善《民事诉讼法》第102条的规定。
(1)将实施伪证行为“可以”进行处罚更改为“应该”进行处罚。
(2)将规定细化。第一,规定认定情节轻重程度的标准。
3、增加行政责任处罚。我国对民诉中的伪证行为并没有规定行政责任。笔者认为,为了加大对民诉中伪证行为的打击力度,应当增加伪证行为的行政责任。对于在民事诉讼中作伪证的证人,司法机关可以建议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如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对于作伪证的鉴定人,司法机关应当通知司法行政部门对其进行行政处罚,如罚款、吊销执照等。
(二)完善我国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我国法律虽然认定了证人出庭作证是常态,书面证言是例外。但是其规定还有不足,笔者建议进行如下改进:
1、对于证人不出庭作证情况的规定。首先,对于我国法律现已规定的“确有困难”进行细致规定。如年迈要到80岁以上,体弱要有医院开具的证明。对特殊岗位应做具体的限制性规定。其次,增加可不出庭作证的情况。笔者建议增加以下几点:
(1)控辩双方对书面证言无争议的;
(2)虽对某一证言有争议但其他证据可以证明清楚的;
(3)众多证人证明同一事实,选择有代表性的证人出庭作证,其他证人可不出庭的。
2、对证人无正当理由或未经法庭许可而拒绝出庭作证作出规定。笔者认为,此时可以参照外国法的经验,对证人采取强制其出庭作证的措施。第一,拘传。改变现行通知证人出庭的做法,在开庭三日前向证人送达出庭传票,证人在接到法院传票后,无法定理由拒不出庭的,法院就以拘传方式强制其到庭。第二,罚款和拘留。根据具体情况对证人进行罚款或拘留,其数额和天数可以仿照上述伪证行为的规定。
(三)其他制度的完善
1、建立证人宣誓制度。我国法律规定有要求证人在保证书上签名的具结制度,它的作用是提醒证人明确虚假陈述的法律后果。但证人宣誓制度除此之外,更加注重的是对证人良知的唤醒。并且,证人宣誓制度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采用。所以,在我国建立证人宣誓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2、建立证人人身安全保障制度。证人出庭作证往往受到有关当事人的威胁、打击、报复。民诉法虽规定了对打击报复证人者的制裁措施,刑法也规定了打击报复证人罪,但对其适用条件比较严格,对证人的人身保障力度仍不够。笔者建议,应加大对证人人身安全的保障制度,并且将证人的近亲属也纳入保护范围。
3、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全民法律意识提高了,公民就会知道作伪证的危害性,就会明白出庭作证的重要性。因此,全民法律素养的提高对从思想意识上杜绝伪证行为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民事诉讼中作伪证不利于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损害法律法规的权威。为杜绝作伪证的行为,应该建立完善各种制度,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制意识。另外在民事诉讼中,法院检查各类证据时,发现作伪证的行为,务必秉公惩治,减少和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公平公正对待各种案件。
-
民事作伪证由谁处罚
471人看过
-
如何处罚在行政诉讼中作伪证的证人
385人看过
-
民事诉讼作伪证犯罪吗是什么意思?
264人看过
-
民事作伪证能增加诉讼吗
409人看过
-
伪证的特征及民事诉讼做伪证处罚是哪些
429人看过
-
民事诉讼伪造证据罚款是怎样规定的?
271人看过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的立法体现: 1、刑法总则中的体现:我国刑法实现了犯罪的法定化和刑罚的法定化。 2、刑法分则中的体现:在分则罪名方面,我国刑法作了相当详备的规定。在1997... 更多>
-
-
伪证的特征及民事诉讼做伪证处罚是什么?重庆在线咨询 2023-09-15伪证的特征: 1、犯罪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与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是复杂客体。 2、犯罪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刑事侦查、起诉、审判中,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的行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3、犯罪主体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能是在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 4、犯罪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自直接故意。 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
-
在民事诉讼中做伪证可以免除处罚吗, 可以对哪些证人作伪证进行处罚新疆在线咨询 2022-02-05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有举证责任,对方当事人对其证据可以进行驳斥,因此,当事人作伪证相对于刑事案件来说对案情的发展以及危害的结果要小的多,但是并不是指在民事诉讼中证人作伪证就不追究其法律责任,《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二)
-
民事诉讼伪造证据怎样处罚,有没有法律规定江西在线咨询 2023-10-16若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具有伪造证据的行为的,我国人民法院应当对其按照以下规定进行处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诉讼代理人、诉讼代理人在作伪证、伪造证据的情况下作伪证如何处罚香港在线咨询 2022-03-08此行为恐怕很难定为伪证罪。第三百零五条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 、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 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 第三百零六条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 灭、伪造证据,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 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 刑或者拘役;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