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保护知识产权执法
及司法审判新闻发布会
2005年6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办公室主任、商务部副部长张志刚、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沈德咏、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朱孝清、公安部部长助理郑少东介绍近期中国保护知识产权执法及司法审判等方面的情况,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在新闻发布会上,张志刚说:“自去年9月6日我国部署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以来,各执法和司法部门相互配合,重拳出击;各地方政府认真组织、积极行动,形成了宏大的声势和良好的工作局面。”
张志刚认为,从执法成效上看,各级执法部门查获的大案要案数,行政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数,检察机关批捕起诉数,各级法院判罪定刑数比上年同期有了一定的增长。2004年年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颁布实施,降低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刑事制裁的门槛。充分表明了中国政府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的决心和保护知识产权的一贯立场。
张志刚还详细介绍了我国保护知识产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成效。
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在保护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重点领域,抓住出口商品交易会、定牌加工和货物进出口等重点环节,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集中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工商部门共查处商标侵权案件24189件,罚款1.57亿元;新闻出版、文化、版权、公安部门等查缴各类违法音像制品、盗版品1.67亿余件,打掉非法光盘生产线24条,取缔非法印刷窝点2960余家,其中文化部组织销毁了6335万件盗版光盘;专利部门查处冒充专利1115件,假冒他人专利153件;海关查处进出口侵犯知识产权货物案件949起,案值7304万元。
为进一步加大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刑事打击力度,公安部开展了以打击侵犯商标专用权犯罪为重点的“山鹰”行动和打击盗版侵权违法犯罪的专项整治。“山鹰”行动中,全国公安机关已成功破获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000多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600余人,涉案总价值逾8.6亿元。这些案件主要是假冒国际、国内知名品牌,涉及的商品从机动车整车、汽车配件、电子产品,到食品、药品、农资、烟酒、服装、化妆品等等。其中,包括50余起影响面广、性质恶劣、案值较大的跨国犯罪等重大案件。
最高人民检察院加强对打击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立案监督和批捕起诉工作。专项行动以来,检察机关共建议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交生产、销售假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涉嫌犯罪案件1257件1483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侦查868件1111人。今年1-5月份,共批捕生产、销售假劣商品的犯罪嫌疑人882人,同比上升51.5%;起诉844人,同比上升45%。共批捕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犯罪嫌疑人340人,同比上升58.9%;起诉258人,同比上升20.6%。总体上批捕、起诉的案件数都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同时,检察机关还加大了对侵权案件背后的职务犯罪案件的查办,立案41件41人。
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其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依法受理和审结了一大批知识产权案件。从案件受理量上看,今年1-5月份全国法院共受理侵犯知识产权、生产、销售假劣商品和非法经营罪案件1280件,同比增长23.19%;审结1061件,同比增长28.29%。同期,全国法院还受理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5135件,同比增长48.9%;审结3076件,同比增长36.7%;受理涉及知识产权的一审行政案件266起,同比增长24.8%;审结83件,同比增长2.4%。
张志刚告诉,在坚持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各部门注重探索治本之策,加大了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如4月份以“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发展”为主题,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首次以7种语言对外公布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新进展》白皮书,营造了浓厚的保护知识产权舆论氛围。
张志刚特别指出,从总体上看,我国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和阶段性成果,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侵犯知识产权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其治理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深刻认识保护知识产权的必要性和复杂性,加强国家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加强磋商与对话,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探讨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正在成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们共同的认识和行动。
张志刚认为,保护知识产权是我国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只有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创造良好的保护知识产权环境,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不断扩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成效,才能更好地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和谐发展。
最后,张志刚郑重表明:“我国保护知识产权,打击侵权盗版行为的立场是一贯的,坚定的,这项工作将永不言收兵。”他强调指出,国务院已经决定将原定于今年8月结束的保护知识产权集中治理的专项行动延长到年底,各部门纷纷下发通知对此作出了阶段性工作部署。今后,也将长期坚持下去。公安部下发了《关于扎实推进“山鹰”行动的通知》,并准备在打击盗版领域开展类似的活动。我国对侵权盗版行为的打击力度,会不断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环境会越来越好,成效会越来越明显。
-
鲍红出席国家知识产权局执法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
113人看过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有权修改宪法吗
374人看过
-
09年四川省保护知识产权新闻发布会召开
356人看过
-
法律专家从法院的新闻发布制度谈审判公正与公开
82人看过
-
中国强力保护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并举
417人看过
-
天津海事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17条举措为自贸区护航
465人看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 国务院秘书长在总理的领导下,负责处理国务院的日常工作。国务... 更多>
-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新闻发布会河南在线咨询 2023-09-28(一)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的行为。不包括人民法院的调解书法律文书中应当履行的义务,而拒不执行的行为。 (二)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的,包括应当履行的义务的全部或部分。 (三)指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的行为。没有能力执行的,不构成本罪。 (四)情节严重的行为。是指下列行为: (1)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
-
-
公安机关发布假新闻侵权可向法院起诉香港在线咨询 2023-06-13法院受理侵权纠纷的情况一般属于民事案件,当事人主体是公民个人或者企业法人等,我国法律对民事侵权有着相关的规定;而公安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因此向法院起诉公安机关侵权的案件应属于行政案件,法律对行政侵权是没有明确规定的。公安机关发布虚假新闻侵权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不太能得到法律的明确支持,遇到公安机关等国家行政机关公务不当的行为,最好应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检举投诉。
-
保护新闻著作权安徽在线咨询 2022-08-12我国著作权法第22条第4款规定:“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时,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但作者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这一款是有关“时事性文章”合理使用的规定。既然著作权法要规定了“时事性文章”的合理使用,显然其在
-
的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法是哪年颁布的西藏在线咨询 2022-11-13中国没有知识产权法典,但有单行法。商标法(1982年颁布,现行2001年修订版)、专利法(1984年颁布,现行2008年修订版)、著作权法(1990年颁布,现行2001年修订版)都属于知识产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