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出版物中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分别以侮辱罪或者诽谤罪定罪处罚。
2、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1)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2)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3)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3、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3)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4、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1)引发群体性事件的;
(2)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
(3)引发民族、宗教冲突的;
(4)诽谤多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5)损害国家形象,严重危害国家利益的;
(6)造成恶劣国际影响的;
(7)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
5、一年内多次实施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行为未经处理,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转发次数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6、需要注意,犯本罪的,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诽谤案的立案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1、诽谤案进行立案的法定标准是:本罪是情节犯,只要行为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应当立案。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
立案标准:如何认定诽谤罪?
126人看过
-
诽谤案件立案标准及实例
147人看过
-
诽谤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诽谤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494人看过
-
诽谤罪立案标准中对同事的诽谤有何规定
279人看过
-
立案标准如何影响造谣诽谤罪的定罪?
118人看过
-
刑法如何规定微信诽谤罪的立案标准
437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什么是诽谤罪,诽谤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如何认定诽谤罪,量刑标准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3-22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
-
口头造谣诽谤罪立案标准,造谣诽谤罪立案标准浙江在线咨询 2022-08-22回答"造谣诽谤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的答案如下:网络诽谤与传统的诽谤罪主体一样,凡是具备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能成为本罪的主体。然而网络空间里很少有人以自己的真实面目出现,这就必然涉及到对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责任认定问题。 网络服务提供商主要分为网络技术服务商(ISP)和网络内容提供商(ICP)两种。ISP(InteetServiceProviders),是指营利性使用网络,为网络用户提
-
诽谤案立案标准是什么,诽谤的法律责任澳门在线咨询 2021-11-09诽谤案件的立案标准如下:1、必须有捏造事实的行为;2、必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3、诽谤必须针对特定人;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严重。《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式公开侮辱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受害人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告诉人民法院,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
-
公诉案件的网络诽谤案立案管辖贵州在线咨询 2023-01-291、网络诽谤罪作为公诉案件的标准。网络诽谤罪作为公诉案件的标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实践中,因被诽谤人是政府工作人员或地方政府而认定其符合公诉条件,提起公诉或进行拘捕的现象屡有发生。问题的关键是政府或政府工作人员的所有行为是否都代表了国家利益。刑法学界通常认为,诽谤罪是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 2、我国将诽谤罪归类于侵害名誉权类犯罪下。诽谤罪之所以进行公诉,本质原因是由于诽谤损害的法益已经超过
-
诽谤罪的立案标准以及最高刑事案件标准江西在线咨询 2022-08-19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犯本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这里所谓“告诉的才处理”,是指犯诽谤罪,被害人告发的,法院才受理,否则不受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例如,因诽谤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引起当地群众公愤的诽谤外国人影响国际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