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监护权归属对方,以后看不到孩子怎么办?
监护权归属对方后,未享有监护权之一方,仍然享有与未成年子女见面接触的权利,也就是所谓“探视权”,如何与子女面会交往?时间如何?方式如何?地点如何?都可以由父母亲加以协议,当然,如果父母协议不成也可以要求法院来处理。
经常会遇到一种情况,就是取得监护权的一方,会用手段妨害他方探视的权利,许多人遇到这种情形会相当沮丧难过,请特别记住,当有监护权一方蓄意刁难探视时,可以依法强制执行。
2、如果一方得到监护权,另一方就不用负担子女生活费用吗?
一般人经常有的观念:“既然已经失去子女监护权,自当不必负担生活费用!”事实上这个想法是绝对错误的,我们必须要提醒所有的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亲属关系与扶养义务,不因离婚与丧失监护权而消灭,所以当监护权归属对方后,未享有监护权之一方,仍要负担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费用,直到子女成年为止,如果未享有监护权之一方拒绝负担扶养费用,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诉讼的方式主张,称为“给付抚养费之诉”。
由法院在审理抚养费用时候,通常法院会参考每人每月经常性消费支出及抚养费支付义务人收入数额作为标准,判决或调解支付抚养费的数额。
3、被监护人打伤他人或者损害财物需要赔偿应由离婚的父母共同承担吗?
离婚后,被监护人的侵权责任首先是同被监护人共同生活的一方独立承担,并不是离婚的父母平摊费用。唯有共同生活的一方监护人不能独立承担时,另一方才承担“补充性连带责任”,即承担相应的余额。也就是说,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承担责任较重,另一方处于补充地位。
4、监护权判给对方,如果对方不照顾孩子,该怎么办?
监护权归属一方后,就应该对未成年子女负起教养责任,如果行使监护权之一方未尽保护教养之义务,或对未成年子女有不利之情事时,未享有监护权之一方、未成年子女,可以请求法院变更监护权。
-
离婚后争取孩子的抚养权:常见问题解答
412人看过
-
征收拆迁中常会遇到的问题以及解答
276人看过
-
常见的子女抚养问题咨询问答
54人看过
-
离婚当事人常遇问题解答
195人看过
-
抚养权与抚养费:相关问题与解答
249人看过
-
争取监护权法律常识问答
83人看过
监护,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民事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法律制度。履行监护职责的人称为监护人,受到监督和保护的人是被监护人。 早在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里就有关于为浪费人和精神病人设置监护的规定。但当... 更多>
-
离婚涉及到的法律问题:抚养权与监护权河北在线咨询 2024-11-11在婚姻关系解除之际,无论是寻求子女的抚养权还是监护权,其权力仍将由父母双方共享,并不发生任何变更。若子女年龄未满两周岁,则抚养权应当优先考虑由母亲亲自承担,而非男方。至于年满两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首先应当由双方面对面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如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则需提交至人民法院进行裁决,以确保裁决结果符合未成年人身心发展需求,以及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离婚后的父
-
非婚生子女的监护和抚养问题河南在线咨询 2024-11-12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出现未办理结婚登记却生育孩子的情况。那么,未婚生子或非婚生子女的抚养权如何归属呢? 根据民法典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对于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即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的抚养权归属原则一致。 在处理孩子的抚养权问题时,法院会根据父母双方的情况综合考虑,判断哪一方对抚养
-
关于变更抚养权的程序问题解答山东在线咨询 2022-03-14关于变更抚养权的程序问题解答: 夫妻在离婚后,一方或双方的情况或抚养能力发生较大变化,均可提出变更子女抚养权的要求。变更子女抚养权一般先由双方协商确定,如协议不成,可通过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判决变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 (2)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子女行为,或其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确有不利影
-
孩子的抚养问题请您解答香港在线咨询 2022-07-13夫妻离婚后的任何时间内,一方或双方的情况或抚养能力发生较大变化,均可提出变更子女抚养权的要求。变更子女抚养权一般先由双方协商确定,如协议不成,可通过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判决变更。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变更子女抚养权: (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 (2)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子女行为,或其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确有不剩影响的
-
关于孩子抚养权与监护权问题青海在线咨询 2022-11-041、孩子抚养权包括监护权,但不是监护权。监护权从法理上区分,属于亲属法中的身份权,但是,监护制度更强调的是国家对个人的强制性和个人对家庭和社会利益的服从性。 2、从这个意义来讲,监护具有公法上的义务属性似乎更为妥当。抚养权的权利和义务是基于血亲而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