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重婚行为,赔偿金额可以参考以下:一般情况多判300-5000元,较为严重点可以在5000-10000元,一般不会超过5万元。
民事上,除构成婚姻无效的法定原因和准予离婚的法定事由外,在民事上应负的其他责任包括:
1、损害赔偿。
2、离婚时分割财产和确定子女抚养权归属时,无过错方应得到照顾。
3、停止侵害。
一、分居2年怎么证明?
分居2年的证明:1、一方在外地居住房屋的租赁合同。2、双方签订的书面夫妻分居协议。认定分居的标准是夫妻间不再共同生活,不再互相履行夫妻义务,包括停止性生活,经济上不再合作,生活上不再互相关心、互相扶助等。对于因工作、学业等客观原因分居两地,或者一时怄气分开居住的,不构成的分居的离婚法定事由。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二、夫妻离婚后再住一起会不会有什么后果
离婚后还住在一起一般不会有什么后果。男女双方是同居关系,但这种关系不受法律保护。
离婚的男女双方自愿恢复夫妻关系、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手续,重新确定婚姻关系的行为就是复婚。如果离婚后当事人双方不经复婚登记,私下同居,不能取得合法的夫妻身份,也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
同居会引起引起相应的法律后果有:
1、双方均无配偶者非法同居的,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2、一方有配偶与他人同居的,是离婚的法定事由,无过错方可以请求损害赔偿;
3、一方有重婚情形的,可能会被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树木经济补偿的标准化
375人看过
-
经济补偿金N+1标准
383人看过
-
离婚经济补偿金根据什么标准来补偿
139人看过
-
经济补偿金与经济赔偿金计算标准上的区别
123人看过
-
重大经济案件的标准
138人看过
-
经济林种类及补偿标准
418人看过
经济补偿是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给予劳动者的经济补偿j的行为。经济补偿金是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依法一次性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上的补助。我国法律一般称作“经济补偿”。 我国劳动法、1994年劳动部发布的《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 更多>
-
经济赔偿金和经济补偿金的标准安徽在线咨询 2022-08-20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
搬迁支付的经济补偿金是按经济补偿标准吗?广东在线咨询 2022-10-05不违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规定,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由此可见,并不包含加班费。
-
经济补偿金支付标准有哪些经济补偿金支付标准湖北在线咨询 2022-05-20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注:若劳动者收入没有高于本条规定的三倍,则补偿年限不
-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与离职经济补偿金计算台湾在线咨询 2022-03-15很多人应该都听过经济补偿金这个词吧,这是用人单位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支付给劳动者的赔偿费。当然,作为劳动者更关心的是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是什么,这样才能知道自己大概能够获得多少的经济补偿金。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
-
经济补偿金工资及经济赔偿金标准上海在线咨询 2022-01-04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范围: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1)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终止劳动合同的;(2)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终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协商终止劳动合同的;(3)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终止劳动合同的;(4)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终止劳动合同的;(5)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改善劳动合同约定的条件,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