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事人向法院递交起诉状那天起,法院必须在7日内决定立案或不立案。一般只要当事人起诉状上写明原被告、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属于该法院管辖,法院就会立案。
立案之日起5日内,法院将当事人的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必须在收到之日起15日内提出答辩状,不答辩的不影响审理。这期间,如果对方申请延期审理,或法院认为有必要追加必要共同诉讼当事人等,都会影响最终开庭的时间。
即使提出诉讼,对于婚姻案件的审理,也要符合法律规定期限。通常一审期限按照简易程序需要三个月,二审按普通程序算期限是六个月,合起来一个离婚案件从头到尾少则4个月,多则9个月。假如在第一次提出离婚判决不准离婚的情况下,那么第二次提起诉讼,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要在六个月之后才可以提出第二次起诉。按照这个期限计算,如果起诉两次才达到最终离婚目的,从时间上计算,差不多一共要一年半到两年左右。这还不包括涉外婚姻以及另一方存心拖延的情况。
一、起诉过户需要多长时间?
从向法院递交起诉状那天起,法院必须在7日内决定立案或不立案。一般只要你起诉状上写明原被告、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属于该法院管辖,法院就会立案。立案之日起5日内,法院将您的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必须在收到之日起15日内提出答辩状,不答辩的不影响审理。一审案件一般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简易程序的话3个月。
二、女方净身出户反悔了能否起诉
女方净身出户后反悔了,此时一般是不能再起诉。但是,如果男方存在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情形的,女方可以在离婚一年内向法院起诉,要求重新分割财产。
离婚后财产纠纷起诉后多久开庭,需要结合具体案情由法院确定。从当事人向法院递交起诉状那天起,法院必须在7日内决定立案或不立案。一般只要当事人起诉状上写明原被告、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属于该法院管辖,法院就会立案。立案之日起5日内,法院将当事人的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必须在收到之日起15日内提出答辩状,不答辩的不影响审理。这期间,如果对方申请延期审理,或法院认为有必要追加必要共同诉讼当事人等,都会影响最终开庭的时间。
-
离婚诉讼有多长时间,多久离婚诉讼才会结束
382人看过
-
行政诉讼诉讼时效是多久最长多长时间
362人看过
-
法院判离婚需要多久 诉讼离婚需要多长时间
439人看过
-
离婚应该多长时间诉讼
302人看过
-
双方均已同意离婚离婚诉讼时长会是多久
51人看过
-
诉讼离婚需要多长时间,诉讼离婚需要交多少诉讼费
452人看过
诉讼离婚的流程如下: 1、撰写起诉状,起诉状中写明夫妻双方的姓名、住址等基本信息,写明诉讼请求为请求法院判决离婚,如果有符合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情形,如重婚、家庭暴力、虐待家庭成员等情况的,则可以提出离婚损害赔偿的诉讼请求,并附上证明夫妻... 更多>
-
国外离婚诉讼多久离婚诉讼周期多长浙江在线咨询 2023-08-24在国外结婚,离婚的诉讼周期具有不确定性。国外结婚国内离婚适用涉外诉讼程序,涉外民事案件不受六个月的审限限制,且因证据公证、认证等周期不确定,由此带来国外结婚国内离婚诉讼周期的不确定性。
-
多久分居离婚的诉讼时效最长?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10-171、离婚诉讼时效是三年,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
-
离婚怎么离, 诉讼离婚要多久, 诉讼离婚时间需要多长时间, 怎么办理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5-04【离婚方式】离婚有两种方式:1协议离婚:双方如果协商成功可以到户籍所在地或当时婚姻登记的民政部门协议离婚;2诉讼离婚:如果协商不成或是不方便回户籍地等原因可以通过到被告经常居住地所在的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或诉调)给解决。目前不存在自动离婚的情形。 【诉讼时限】一审诉讼审限简易程序3个月,普通程序6个月,如果被告无法送达可能需要公告送达,公告期60天不计算在审限内。以现审判实务来看,除非双方均同意离婚
-
诉讼离婚需要多久,协议离婚又要多长时间安徽在线咨询 2023-02-22诉讼离婚,如果法院采取简易程序,一般是3个月以内审结。如采取普通审理程序,一般是6个月以内审结。 协议离婚,主要是看你们双方需要协商多长时间达成一致意见。双方协商一致后,签订离婚协议书,到民政局申请离婚,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也就是协议离婚最快也要三十天。
-
债权诉讼最长多长时间,诉讼时效最长多久山东在线咨询 2021-12-20债权债务诉讼时效最长为20年。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和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二十年以上的,法院不再受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