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欠债不还又没有财产怎么起诉?
1、欠债不还又没有财产可以通过提交民事起诉状的方式来起诉。欠钱不还的人没有财产此时债权人可以与债务人协商一个新的还款日期,但是通常情形下,由于债权人是没有能力核实债务人是否确实没有钱还的,故此可以选择向法院起诉。
2、若是经过确认债务人确实暂时无力偿还的,经债权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决,可以由债务人分期偿还。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和强制执行。
3、如果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可以把债务人列入失信名单,一旦债务人有高消费,就可以监控追踪。但如果被执行人故意隐匿财产,拒不执行,申请人应当从三个方面给其压力:
(1)追加被执行人延期执行的罚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被执行人到期没有履行义务,应当按应给付金额同期贷款利率的两倍计算延期付款违约金。这样算来,如果被执行人拒不支付应付的欠款,每拖一天,就要多支付很多违约金。而对于执行法律又没有规定期限,只要被执行人还活着,哪怕是20年,30年,都不可能躲掉履行支付的义务。
(2)积极配合法院,追查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法院执行庭的人手有限,又是日理万机,每个法院手里总是有几十上百个案件,法官对某一当事人下的工夫相对较少。因此,为早日实现自己的权益,当事人自己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寻求被执行人财产的线索,必要时,可以再请一些专业调查机构予以协助。如果感觉法院的力度不够,或认为法院有意拖延,可以多和主办法官交流沟通,以避免双方的误会。
(3)关心被执行人动向,及时向法官汇报。只要被执行人有新的收入,扣除生活必须部分,剩下部分就可以被执行。
二、欠钱不还可以通过诉讼解决吗?
欠钱不还是民事纠纷,那么就可以通过法院诉讼来解决。
1、收集相关证据证明债务属实
2、去法院起诉,申请诉前财产保全
3、法院起诉、立案、庭审、判决
4、胜诉后,如果对方在判决生效两年内没有还钱,可向法院提起强制执行,如果对方就不执行,在一般地区,可以由法警拘留对方当事人,一般是一年一次,一次15日。
长时间的欠债不归还,到当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完全是可以的,毕竟人民法院所作出的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后就可以申请强制执行了,这个时候对方如果还不履行债务的话,完全是可以直接的由人民法院对此执行。但是必须要提交证据材料,这样人民法院才能支持自己诉讼主张。
-
欠债人不还怎么办起诉又麻烦
193人看过
-
欠款欠不起又没能力还怎么办?
424人看过
-
名下没有财产欠钱不还起诉有用吗
193人看过
-
欠债不还如何解决 起诉又麻烦
368人看过
-
欠款要不回又没钱起诉怎么办
147人看过
-
借钱人没有财产又不还钱怎样办
152人看过
-
民事诉讼中,欠帐不还,又没有财产分割权,怎么办?广东在线咨询 2022-05-02对于赖账不还,没可执行财产的情形,被执行人经强制执行不能偿还债务的,应当继续履行义务。债权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其他财产的,可以随时请求人民法院执行。另外,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四条人民法院采取本法第二百四十二条、第二百
-
如果欠债人没有财产还不起钱那怎么办呢?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02作为担保人需要承担还款义务。第二十五条【一般保证的保证期间】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债权人已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期间适用的规定。第二十六条【的保证期间】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
-
-
欠债去法院起诉又还不上钱怎么办河北在线咨询 2022-07-14法院判处欠债人还钱,可欠债人无偿还能力,权利人应该在法定期限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可以调查其财产状况,对其财产强制执行。如果欠债人已婚,包括妻子的财产都可以作为执行财产。如果欠债人没有工作,家庭又没有可执行财产,债权人就只能等候,但是,也要求法院启动强制执行程序,这样的话,只要欠债人银行帐户一有资金,马上就会被冻结,并转划到债权人的帐户。欠债人法院有人怎么办,按法律流程走就好了。
-
欠债不还,可是又不想借钱,怎样起诉贵州在线咨询 2022-08-30起诉流程 一、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当事人是公民的,应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当事人是单位的,应写明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起诉书正文应写明请求事项和起诉事实、理由,尾部须署名或盖公章。 二、根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原告向法院起诉应提交下列材料: 1、原告主体资格的材料。如居民身份证、户口本、护照、港澳同胞回乡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