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起诉,尽管没有书面合同。但相关口头约定以及双方交货及收货等履行行为,已经构成了买卖合同,但还需要收集其他证据证明欠款的事实。买卖合同纠纷要特别注意不超过2年的诉讼时效,建议在知道被侵权之日起2年内提起诉讼。因为双方之间不存在书面合同,只是事实上的挂靠关系,对外是利用了对方名义去签订合同,所以比较被动。必须举证证明双方之间存在事实的挂靠关系,实际加工人是侯先生。举证可以通过发货证明、取料证明、之前合作中的钱款获取情况、录音等途径去获得,还可以通过收集发货单、送货单、提货单、运单、对账单或证人证言等证据证明合同事实。
欠钱人不还钱怎么办
如果债务人不还钱,可以先协商解决。如果谈判失败,他可以向法院起诉。被执行人未按照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规定的义务的,应当在收到执行通知之日起一年前,报告当前和一年内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不报告或者谎报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或者拘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一十条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第五百一十一条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依据前条规定仍不能确定的,适用下列规定:(一)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强制性国家标准履行;没有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按照推荐性国家标准履行;没有推荐性国家标准的,按照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二)价款或者报酬不明确的,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依照规定履行。(三)履行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四)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请求履行,但是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五)履行方式不明确的,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六)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的,由履行义务一方负担;因债权人原因增加的履行费用,由债权人负担。
-
民间借款未签订借款合同债权人要怎么维权
461人看过
-
借款人失联,借条人该如何维权?
478人看过
-
借款人不归还贷款借款人应如何维权
349人看过
-
网贷出借人应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383人看过
-
借贷款项尚未偿还对方擅自失踪应该如何处理
294人看过
-
2000元借款未偿还,我应该如何维权?
457人看过
借款指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借入的资金,包括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信托贷款等。借款也可以指当事人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借入的资金,包括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信托贷款等。借款合同也是一般的民事合同,应当适用民事诉讼法律以及相... 更多>
-
借用人擅自出卖借用物,出借人如何维权?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28这里涉及到物权法上的善意取得制度。我国物权法规定了动产、不动产和权力的善意取得制度。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和司法实践,结合学理来看,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包括四个: (1)受让人受让时是善意的; (2)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3)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4)受让人受让的动产是占有委托物。这里需要解释的是占有委托物的概念,占有委托物,是指基于真实权
-
借款不签合同债权如何维权新疆在线咨询 2022-06-27民间借款中未签订借款合同,债权人可以通过提供其他能证明借款事实的证据来维权。债权人可以依法向法院提供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证人证言等证据。
-
民间借款未签订借款合同债权人要怎么维权重庆在线咨询 2022-11-24民间借款未签订借款合同,债权人的维权方式是: 1、提供当时把钱借给对方的证据,比如向对方转账的银行凭证等; 2、收集曾向借款人要过钱的证据,可以是对方书面形式的还款计划,也可以录音、录像的形式; 3、出借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后,对方称无力还钱,出借人可尽量摸清对方的财产情况。
-
民间借贷担保人未签订借款合同如何办理借款新疆在线咨询 2023-05-01法律规定,借贷双方就合同履行地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事后未达成补充协议,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仍不能确定的,以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
-
老板未签劳动合同却拒绝支付工资,该如何维权?湖南在线咨询 2024-11-25申请劳动仲裁委员会解决工资问题。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以下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