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上门骚扰自己,可以选择报警保护自己。
行为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公安机关将处五日以下行政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行政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以其他方式写恐吓信或者威胁他人人身安全;
(二)公开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治安管理处罚的;
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打击报复;
(5)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
(6)偷窥、偷拍、窃听、传播他人隐私。
上门骚扰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一、上门骚扰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1、通常没有上门骚扰罪的罪名,上门骚扰罪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只要被干扰到正常生活的,可以报警立案处理。如果多次遭受骚然,干扰正常生活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二、如何认定性骚扰罪
1、行为的主观目的包含性要求或者涉及性的意图。即行为者实施性骚扰的行为的主观方面必须含有性的目的,而这种行为又是为被侵害人所不欢迎、不愿意、不感兴趣的行为。但是,鉴于国情,社会公共场合如车站、广场等大型场所往往由于条件有限,拥挤、擦撞在所难免,所以应该采取严格的认定标准;
2、行为方式的认定。从广义上讲,强奸、强制猥亵、以及侮辱妇女对妇女也是一种性骚扰,但从一定程度上把它称作性侵害更为合适,性骚扰是相对较轻的一种性侵犯行为。性骚扰通常是骚扰者向被骚扰者做出不受欢迎的与性有关的语言或举动,包括身体接触、言语、图文展示、眼神及姿势等;
3、性骚扰的场合界定;
(1)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内,上级对下级、雇主对员工或同事之间的性骚扰行为;
(2)员工在为单位工作中,遭受顾客性骚扰的情形;
(3)公共场所,例如公共汽车上,陌生人之间的性骚扰行为。第一、二类情形可以总称为工作场所性骚扰,而后者可称之为公共场所性骚扰。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
有些人发短信骚扰恐吓辱骂我和我的家人,我该怎么办
170人看过
-
分手后有人来骚扰我
211人看过
-
我欠别人钱别人骚扰我爸妈
491人看过
-
有人骚扰我老婆法律怎么处理
117人看过
-
前女友的骚扰让我很困扰怎么办?
304人看过
-
老公在离婚诉讼期间骚扰我,该怎么办?
302人看过
行政拘留是公安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采取限制其人身自由的惩罚措施。我国《行政处罚法》第8条将行政拘留确认为一种处罚形式。在我国,只有县级以上的公安机关才能采取行政拘留措施。... 更多>
-
被骚扰,被威胁,该怎么办,我被骚扰了,我该怎么维权,我该怎么办天津在线咨询 2022-01-27一、被骚扰,被威胁,应当报警,对方的行为违法行为,应当被行政拘留、罚款;《治安管理处罚法》(2012修正)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
-
-
因欠债而骚扰我的家人我该怎么办天津在线咨询 2021-11-24要债人骚扰家人的,债务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债务人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秩序的,公安机关可以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也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
在网上骚扰别人威胁我该怎么办呢?湖南在线咨询 2022-09-05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或者。”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因此,要判断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的诽谤是否属于告诉才处理,需要判断其是否严重危害了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根据我国2013年9月10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