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诽谤信息浏览5000次转载500次可判刑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2 20:45:30 140 人看过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3年9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89次会议、2013年9月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

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9次会议通过)自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

法释〔2013〕21号

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规定,对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第二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第三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一)引发群体性事件的;

(二)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

(三)引发民族、宗教冲突的;

(四)诽谤多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五)损害国家形象,严重危害国家利益的;

(六)造成恶劣国际影响的;

(七)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

第四条一年内多次实施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行为未经处理,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转发次数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第五条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第六条以在信息网络上发布、删除等方式处理网络信息为由,威胁、要挟他人,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实施上述行为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的规定,以敲诈勒索罪定罪处罚。

第七条违反国家规定,以营利为目的,通过信息网络有偿提供删除信息服务,或者明知是虚假信息,通过信息网络有偿提供发布信息等服务,扰乱市场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非法经营行为“情节严重”,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一)个人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

(二)单位非法经营数额在十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数额达到前款规定的数额五倍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

第八条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为其提供资金、场所、技术支持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第九条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犯罪,同时又构成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规定的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第二百七十八条规定的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规定的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等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十条本解释所称信息网络,包括以计算机、电视机、固定电话机、移动电话机等电子设备为终端的计算机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固定通信网、移动通信网等信息网络,以及向公众开放的局域网络。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5日 05:2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共同犯罪相关文章
  • 诽谤罪浏览量微信算幺
    法律综合知识
    一、诽谤罪浏览量微信算幺诽谤罪的构成要素之一就是对于他人声誉产生恶意损害的行为,并且这个行为必须在特定的范围内得到传播,从而产生不利于受害人的影响。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特别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平台中的言论也可能会构成诽谤。以微信为例,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交媒体平台,其上的信息传播活动有可能被视为诽谤行为的一部分,尤其是当这些信息在一定数量的用户群体之间广泛传播时。因此,我们可以将微信上的浏览量看作是诽谤行为影响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二、诽谤罪浏览量多少如若某则信息的浏览量突破了五千次便可能构成诽谤罪。依据现行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在以下特定情况下,将构成诽谤罪并可依法提起诉讼:一、
    2024-07-26
    373人看过
  • 网络诽谤罪转发次数多少算犯罪
    根据刑法第246条第1款的规定,当同一诽谤性信息的实际点击和浏览次数超过5000次或转发次数超过500次时,即可判定该行为已达到“情节严重”,从而构成诽谤罪。然而,判断其是否构成犯罪并非仅凭转发次数作为依据,还需全面考察诽谤言论的具体内容、所引发的不良影响以及行为人的主观恶意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在司法实践中,对网络诽谤罪的认定是一项综合性的评估过程。《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2024-07-26
    358人看过
  • 网络上诽谤他人转发多少次违法
    一、网络上诽谤他人转发多少次违法网络上诽谤他人转发算违法的次数如下: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3.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此外,一年内多次实施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行为未经处理,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转发次数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二、在网络上恶意诽谤他人可以告他吗对于在网络上恶意诽谤他人的人可以告,起诉的流程如下:1.原告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副本及相关的证据;2.人民法院接受原告提交的文件、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立案;3.法院将原告的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4.被告作出书面答辩;5.开庭审理;6.法院做出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
    2023-08-05
    302人看过
  • 两高出台的司法解释对诽谤信息转发500次今起可判刑是怎样规定的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认定为诽谤罪。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2023-06-12
    131人看过
  • 诽谤造谣转发多少次会判刑
    一、诽谤造谣转发多少次会判刑?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会被判刑,诽谤罪的立案标准是:(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3)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应当认定为相关法律规定的情节严重,予以立案追诉。二、被恶意造谣诽谤的刑事自诉状应载明哪些基本内容?(一)自诉人(代为告诉人)、被告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工作单位、住址、联系方式;(二)被告人实施犯罪的时间、地点、手段、情节和危害后果等;(三)具体的诉讼请求;(四)致送的人民法院和具状时间;(五)证据的名称、来源等;(六)证人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等。三、诽谤造谣涉嫌犯罪法院应根据哪些情节量刑?(一)案件起因;(二)被害人有无过错及过错程度,是否对矛盾激化负有
    2024-01-30
    278人看过
  • 抖音诽谤达5000次找谁立案
    对于那些诽谤与侮辱行为已对个人工作及生活带来不良影响者,有权直接向所在地派出所提出控告并申请相关诉讼。依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此类不当行径理应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若情节严重者,甚至可能触犯刑事责任。“报警”即是指在遭遇紧急情况导致国家、社会公共利益以及自身或他人的人身安全、财产权益受到损害后,通过电话、互联网、信函等途径向警方简要陈述事实情况或发出紧急预警信息。关于民众如何采取有效途径报警,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主要当事人可以亲自前往当地公安局进行现场报警;其次,受害方亦可于公安机关官方网站或者各地区公安系统官方公众号平台上进行报警反映;再次,拨打110报警电话此种方式最为便捷实用;此外,还有部分人士会选择拨打派出所的值班热线进行报警。《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
    2024-08-10
    314人看过
  • 诽谤几次可以达到诽谤罪
    对于诽谤罪的判定,并不仅仅依赖于诽谤行为的次数之多寡。诽谤罪乃是基于主观上的恶意捏造和传播虚假事实,意图通过这些事实去贬低他人的人格尊严,以及破坏其声誉。在进行相关判断时,我们需要全面衡量各种因素,比如诽谤言论的传播范围及其对受害人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等。然而,若某一诽谤言论的实际点击或浏览量超过了五千人次,抑或是该言论被转发的次数累计达到了五百次以上,那么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这便可以被视为“情节严重”,进而有可能构成诽谤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7-28
    457人看过
  • 网络谣言传播多少次为诽谤罪
    网络谣言的传播行为所决定其是否构成诽谤罪,并不仅仅基于其传播频次进行评判。诽谤罪的成立需要满足诸多复杂且严格的条件规定。在通常情况下,倘若网络谣言的内容系蓄意捏造的虚假信息,并对相关个体的声誉权产生了极其重大的伤害,即便该等谣言的传播频次相对较低,亦有可能导致诽谤罪的成立。而若传播范围广大,产生不良社会影响甚巨,即便是传播频次有限,亦有可能构成刑事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8-15
    310人看过
  • 何种情况下浏览量可以构成诽谤罪?
    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构成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微博浏览量到多少算造谣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
    2023-07-03
    198人看过
  • 诽谤几次属于诽谤罪吗判几年
    一、诽谤几次属于诽谤罪吗判几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诽谤行为一旦被认定构成诽谤罪,那么必须要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方可进行追究和问责。然而,对于那些持续不断地诽谤他人,且这种行为已经严重破坏了受害者的名誉权的人群来说,他们面临的法律责任可能就会更加严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诽谤罪的刑期一般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但是,如果诽谤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极其恶劣,甚至导致了特别严重的后果,那么犯罪嫌疑人将有可能面临更为严重的惩罚,即最高可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二、诽谤几次属于诽谤罪吗判多少年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若利用互联网恶意诽谤他人,且同一诽谤性言论实际被点击或浏览次数达到
    2024-07-27
    73人看过
  • 同一信息传播几次可以成为诽谤罪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之第二百四十六条的明文规定,诽谤罪的构成并不仅仅局限于信息的传递次数上,而更为关键的是,是否同时具备“采用暴力或其他有损人格尊严的方式公开污蔑他人或者恶意编造不实言论进行诽谤,情节恶劣”这一要件。倘若所传播的信息内容属实无误,且在传播过程中并未涉及到公开的侮辱性行为,即便信息被多次广泛传播,亦未必能够被判定为诽谤罪。因此,在衡量某一行为是否涉嫌构成诽谤罪时,必须全面权衡其信息内容的真实性、传播方式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因素,并且还需考察该行为是否达到了“情节严重”的标准。若传播的信息内容纯属虚构,且传播方式涉及到公开的侮辱性行为,那么即便是仅有一次这样的传播行为,也极有可能被认定为诽谤罪。然而,对于具体的法律分析而言,我们还需要结合个案的实际情况和充足的证据材料,最终由法庭依据个案的具体情节做出公正的裁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
    2024-08-14
    160人看过
  • 诽谤罪判3000次怎么判
    法律综合知识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明确规定,诽谤罪的惩罚范围涵盖了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和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等多种刑罚手段。若诽谤行为情节严重到一定程度,则可能被判为三年以上,但低于十年的有期徒刑。然而,如果诽谤行为未能达到“情节严重”这一标准,那么就不太可能遭受刑事制裁,或者可能只会受到相对轻微的刑罚。倘若某位个人面临着被处以3000次诽谤罪的困境,这很有可能表明其已反复实施了诽谤罪行,并且每个罪行都达到了被判定为“情节严重”的程度。在实际的司法审判过程中,法院会根据每起案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相应的刑罚,并将所有罪行的刑期累加起来,从而得出最后的刑罚结果。然而,根据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任何个体都不能因为同样的犯罪行为而多次遭遇同等的刑罚裁决,除非相关法律另作特殊规定。换言之,即便是某位个人被宣判了3000次诽谤罪,这也只是一种理论上或假设性的情境,在现实的法律判决中几乎不可
    2024-08-04
    342人看过
  • 网络信息转发诽谤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关于网络信息转发诽谤犯罪行为的立案标准,需考虑多方面因素。首先,同一诽谤性信息在实际传播过程中,累计被点击或浏览的次数须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的次数也必须达到五百次以上。其次,该行为若导致受害人或其近亲遭受精神失常、自残甚至自杀等严重后果,亦应予以立案调查。再者,如果行为人在过去两年内曾经因为诽谤他人而受到过行政处罚,但之后再次实施此类行为,同样应当视为符合立案标准之一。此外,如存在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况,亦可作为立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8-16
    275人看过
  • 几次诽谤算得上诽谤罪
    法律综合知识
    诽谤罪的构成要素并不仅仅根据诽谤行为的次数加以判断。诽谤罪在犯罪客观方面主要体现为行为人故意编造虚假事实,并且大肆传播,以此来损害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利益,当情节严重时才能判定为犯罪。这里所说的"情节严重",往往涉及到的情况有:对受害者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如引发受害者精神错乱、自杀等;通过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广泛传播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的次数超过五千次,或者被转发的次数超过五百次;以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8-16
    341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构成共同犯罪,需要参加人的犯罪意思互相沟通,而加功于他人犯罪的,即使没有与他人沟通也能成立某种共犯,... 更多>

    #共同犯罪
    相关咨询
    • 转发500次构成诽谤罪吗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4-11
      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实施了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行为,主观上故意,客观上造成实际损害,情节恶劣的,以诽谤罪定罪处罚。 刑法第246条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
    • 诽谤信息多次转发能构成诽谤罪
      江西在线咨询 2023-10-15
      依据我国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会构成诽谤罪。
    • 诽谤500次算是什么罪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4-22
      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实施了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行为,主观上故意,客观上造成实际损害,情节恶劣的,以诽谤罪定罪处罚。 刑法第246条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
    • 浏览量超过多少构成诽谤罪
      广东在线咨询 2021-12-19
      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构成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 诽谤信息成立多少次触犯诽谤罪
      甘肃在线咨询 2023-07-06
      依据我国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会构成诽谤罪。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实施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从而构成的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