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行为的效力是什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19 19:20:55 466 人看过

一、民法典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行为的效力是什么

1.依据民法典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一条【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第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二、民事行为的种类有哪些

民事行为的种类包括民事法律行为、准法律行为、事实行为。

1、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包含三个成立要件,即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民事主体、有意思表示、有确定并且在客观上具有实现现实性的标的。

它与事实行为最大的区别就是民事主体具有意思表示,即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

2、准法律行为准法律行为,如催告、通知、宽恕。

此类行为并没有创立新的权利义务的关系,仅仅是对已有的权利义务关系的认识或者澄清。

3、事实行为此类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件。

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

事实行为也能引起法律后果,它是按照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

与民事法律行为不同,事实行为的构成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农村的人在自己的宅基地建造了一栋房子。

这种建造的行为属于事实行为。

将来这栋房子的主人去世,其继承人继承房屋的行为,则属于民事法律行为。

依据《民法典》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要经监护人的追认才具有法律效力,未经追认的,不具有法律效力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6日 04:5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民事行为能力相关文章
  •  答: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之间的婚姻,当事人禁止结婚。
    在某些情况下,法律禁止双方当事人结婚。这些情况包括:1. 其中一方或双方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2. 双方属于直系血亲或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3. 双方并非自愿。在法定禁止结婚的情况下,双方当事人不得结婚。具体包括以下三种情况:1.双方当事人中有一方未满二十周岁,男性早于二十二周岁,女性早于二十周岁;2.双方属于直系血亲或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3.双方并非自愿。 非 自 愿 禁 止 结 婚非自愿禁止结婚,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八条,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受胁迫的一方应当提供证据证明存在胁迫的情形。在现实生活中,非自愿禁止结婚的情况较为复杂,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基于非法目的的婚姻:这种情况下,当事人之间可能存在欺诈、胁迫等非法目的,这种婚姻属于无效婚姻,当事人可以请求撤销。2. 双方当事人均不知情:当事人双方可能在一时冲动或者情绪失控的情况下结为夫妻,但双方当事人
    2023-09-11
    386人看过
  • 无行为能力:哪些人符合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条件?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不具有以自己独立的意思表示进行民事法律行为的能力的自然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我国立法对自然人的无民事行为能力采取认定制度。《民法典》第24条第1款规定:不能辨认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其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该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认定自然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必须具备以下要件:(1)自然人须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依据我国民事司法实践,判断当事人是否患有精神病,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或者参照医院的诊断、鉴定确认。在不具备诊断、鉴定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参照群众公认的当事人的精神状态认定,但应以利害关系人没有异议为限。(2)须经其利害关系人
    2024-03-10
    272人看过
  • 无民事行为能力也是具有有效的民事权利能力。
    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享有民事权利。未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不能识别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岁以上未成年人不能识别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遗嘱有效吗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遗嘱是无效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遗嘱的实质要件】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伪造的遗嘱无效。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民法典》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
    2023-08-07
    495人看过
  • 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和法人民事行为能力区别
    从民事权利能力来看,两者的权利能力都是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资格,都是从出生或成立时发生,从死亡或停止存在时消灭。但是它们也有许多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公司的民事权利能力具有广泛性,即可以享有法律规定的一切权利。而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则具有限制性,也就是说只能享有从事特定范围活动的权利。2、公民之间权利能力是绝对平等的,而法人与法人之间,由于它成立时的经营范围规定不同,因此权利能力也就不一样。例如,一个儿童他与成年人一样享有一切法律所赋予的权利。法人则不然,一个商业法人同一个企业法人所享有的权利是不一样的,做为商业法人可以有经营销售权,做为企业法人就没有经营销售权。3、自然人与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在内容上也不相同。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某些内容,法人是不能享有的,如财产继承权。而法人所享有的某些权利能力,自然人也同样不能享有,如银行业务经营权,在我国就不允许自然人享有。自然人民事行为能
    2023-08-18
    143人看过
  •  判断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方法
    无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无法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包括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我国法律规定,构成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条件为“未满8周岁”和“完全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即年龄和认识判断能力,只要二者具备其一即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无法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包括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我国法律规定,构成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条件为“未满8周岁”和“完全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即年龄和认识判断能力,只要二者具备其一即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无 民 事 行 为 能 力 人 的 法 律 规 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律规定是指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律保护和权益维护方面的规定。该类人群由于年龄、认知水平等因素,缺乏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需要依靠法定程序和法定监护人的保护和照顾。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2023-09-10
    264人看过
  • 欠缺行为能力与民事行为效力的关系
    一、欠缺行为能力与民事行为效力的关系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民事行为是无效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这些个体的民事法律行为应由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具体来看,《民法典》第二十条明确指出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法定代理人代理。而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这些规定构成了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利益的法律基础。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定义《民法典》提供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具体定义。第二十一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对于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如果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同样适用这一规定。这些定义确保了当事人在不能明确自己意愿或认知行为后果时,其民事行为不产生法律效力,避免造成不利影响。三、监护人的法定代理作用《民法典》还涉及了监护人的法定代理作用。第二十三条明确了无
    2024-01-21
    453人看过
  • 民法典的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是什么
    一、民法典的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是什么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二、民事法律行为成立要件一般要件1、当事人。即进行民事法律行为的民事主体。在单方民事行为中,存在一方当事人即可;在双方民事行为中,需要有双方当事人;在共同行为中,需要有两方以上当事人;在决议行为中,需要有某一组织的成员或内部机构参与表决。2、有意思表示。单方法律行为,当事人意思表示完成,法律行为既告成立;双方法律行为,互相意思表示一致时法律行为方告成立。3、标的须确定并且可能。标的的确定,指关于标的表示须达到能被具体认定的程度。认定标的确定与否的时点,通常为行为成立时。标的可能,指标的在客观上须具有实现的现实性。特殊成立要件特殊成立要件是成立某一具体民事行为除一般条件外的其他特殊事实要素。1、
    2023-06-19
    50人看过
  •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划分为什么
    一、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划分为什么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划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三种。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以其行为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和承担民事责任的资格。《民法典》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二、民事行为能力的认定是什么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三种情况:完全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判断自然人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年龄;二是精神状态。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公民具有完全民
    2024-01-23
    114人看过
  • 2024民法典规定赠与给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有效吗
    一、民法典规定赠与给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有效吗民法典规定,财产赠与无民事行能力人的,此时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视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财产赠与行为有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六条【胎儿利益的特殊保护】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第二十条【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第六百五十七条【赠与合同定义】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二、赠与财产公证的效力1、任何法律行为和有法律意义的文书、事实经过公证证明,国家证明它的真实性、合法性,即产生法律上的证据效力。人民法院审理案件中,如果在收集、调查证据时涉及某项文书,而这项文书也经公证证明,即应确认其效力,可以直接采证。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2
    2023-11-30
    347人看过
  •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赠与合同是否有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能出售自己的房产吗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赠与合同是否有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赠与合同一般无效,特殊情况除外,比如一些纯受益行为,无民事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与、报酬等等。合同也是如此,纯获利的合同是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六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第六百五十七条,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能出售自己的房产吗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出售自己的房产。《民法典》第二十条;【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民法典》第二十一条;【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三、
    2023-05-03
    155人看过
  • 民法典如何理解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一、民法典如何理解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民法典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由有民事行为能力主体实施,是民事主体真实意思表示,并且该行为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就具有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一)明示形式明示形式,是指行为人明确表达内心意思的形式,包括口头形式、书面形式及视听形式等其他形式。1、口头形式。2、书面形式。它又分为一般书面形式和法定书面形式。一般书面形式是指法律只一般地要求行为人用文字符号等来进行意思表示的方式。如常见的书面合同、电报、电传、电子数据交换等数据电文,往来信件等。一般书面形式,或为当事人约定采用,或为法律规定采用。如果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应采用书面形式的,民事
    2023-04-19
    307人看过
  • 民法典规定无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是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法定代理人是指根据法律规定,代理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进行诉讼,直接行使诉讼代理权的人。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三种情况: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年满18周岁并且精神智力状况健全的自然人和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能够以自己的劳动取得收入,并能维持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认定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独立承担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须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无民
    2023-08-12
    481人看过
  •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2024-04-27
    447人看过
  • 什么是无效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的特征是什么?
    当然无效。所谓当然无效,即不问当事人的意思如何而当然不生效力,既不需要当事人主张其无效,也不需要经过任何程序。当然,无效民事行为的当然无效,虽然不需要经过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的裁判,但当事人对其是否无效有争议时,可以提起确认之诉,请求法院予以认定。完全无效。所谓完全无效,指民事行为虽然具备了全部成立要件已经成立,但因为欠缺生效要件而实际上完全不发生当事人所欲发生的法律效力。应当注意的是,无效民事行为的完全无效是针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言的,并不妨碍它发生该民事行为效果以外的其他效果。例如,在具备侵权行为的要件时,将发生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的法律后果。自始无效。无效民事行为,因为不具备生效要件,自该行为成立之日起即为无效,这与行为成立即已发生法律效力,而后因解除或者撤销再归于无效不同。确定无效。无效民事行为,不仅其成立时不发生法律效力,以后也绝对没有再发生法律效力的可能。这与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可
    2023-05-07
    393人看过
换一批
#民法典总则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以其行为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和承担民事责任的资格。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能够独立通过意思表示,进行民事行为的能力。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人作为民事主体,以自己的行为享受民事权... 更多>

    #民事行为能力
    相关咨询
    • 如何认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
      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17
      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责任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 民法典申请人是怎么区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
      安徽在线咨询 2023-01-20
      以下这些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1、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2、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 什么是民事行为能力人?什么是行政行为能力人?
      福建在线咨询 2021-03-30
      限制行为能力人主要是根据公民的意识能力或者智力状况确定的,一种从年龄上推断公民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近期的人大代表会议中提出了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最低年龄降为8岁。2017年3月15日审议通过的最新《民法通则》中已经明确规定,将我国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调整为八周岁,因此规定8~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另一种是因为患有精神病而导致的意思能力受限制。身体有缺陷的残疾人不是限制行为能
    • 公民的诉讼行为能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别是什么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3-05
      公民的诉讼行为能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在分类上,两者又不完全一致。公民的诉讼行为能力采用两分法:有诉讼行为能力和无诉讼行为能力。而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则采用三分法: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在民事诉讼中,只有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才有诉讼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都没有诉讼行为能力。由于诉讼行为能力是当事人可以亲自为诉讼行为的资格,因
    •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怎么写,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注册审批
      贵州在线咨询 2021-10-27
      需要向法院提交申请,由法院按特殊程序审理,判决确认,此时需要向法院提交申请书。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民没有民事行为能力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其近亲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向该市民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书应注明该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事实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