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典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行为的效力是什么
1.依据民法典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一条【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第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二、民事行为的种类有哪些
民事行为的种类包括民事法律行为、准法律行为、事实行为。
1、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包含三个成立要件,即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民事主体、有意思表示、有确定并且在客观上具有实现现实性的标的。
它与事实行为最大的区别就是民事主体具有意思表示,即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
2、准法律行为准法律行为,如催告、通知、宽恕。
此类行为并没有创立新的权利义务的关系,仅仅是对已有的权利义务关系的认识或者澄清。
3、事实行为此类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件。
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
事实行为也能引起法律后果,它是按照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
与民事法律行为不同,事实行为的构成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农村的人在自己的宅基地建造了一栋房子。
这种建造的行为属于事实行为。
将来这栋房子的主人去世,其继承人继承房屋的行为,则属于民事法律行为。
依据《民法典》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要经监护人的追认才具有法律效力,未经追认的,不具有法律效力。
-
民法典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如何恢复民事行为能力
169人看过
-
什么情况视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376人看过
-
民法典无行为能力人认定是怎样的?
284人看过
-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怎么写,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注册审批
450人看过
-
答: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之间的婚姻,当事人禁止结婚。
386人看过
-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
177人看过
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以其行为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和承担民事责任的资格。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能够独立通过意思表示,进行民事行为的能力。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人作为民事主体,以自己的行为享受民事权... 更多>
-
如何认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17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责任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
公民的诉讼行为能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别是什么上海在线咨询 2022-03-05公民的诉讼行为能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在分类上,两者又不完全一致。公民的诉讼行为能力采用两分法:有诉讼行为能力和无诉讼行为能力。而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则采用三分法: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在民事诉讼中,只有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才有诉讼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都没有诉讼行为能力。由于诉讼行为能力是当事人可以亲自为诉讼行为的资格,因
-
什么是民事行为能力人?什么是行政行为能力人?福建在线咨询 2021-03-30限制行为能力人主要是根据公民的意识能力或者智力状况确定的,一种从年龄上推断公民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近期的人大代表会议中提出了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最低年龄降为8岁。2017年3月15日审议通过的最新《民法通则》中已经明确规定,将我国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调整为八周岁,因此规定8~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另一种是因为患有精神病而导致的意思能力受限制。身体有缺陷的残疾人不是限制行为能
-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怎么写,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注册审批贵州在线咨询 2021-10-27需要向法院提交申请,由法院按特殊程序审理,判决确认,此时需要向法院提交申请书。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民没有民事行为能力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其近亲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向该市民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书应注明该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事实和依据。
-
继承的法律效力是民事行为还是事实行为湖北在线咨询 2022-11-29法定继承是事实行为。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而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继承自被继承人死亡即宣告开始,不以继承人的意思表示为条件,所以是事实行为。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产生法律后果,法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