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家不退款找谁投诉
如果您在商家处购买了商品或服务,但商家拒绝退款,您可以考虑向以下机构或部门进行投诉或申诉:
1.消费者协会:消费者协会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旨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果商家拒绝退款,您可以向当地的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并提供相关证据和材料。
2.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负责监管市场秩序和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政府部门。如果商家拒绝退款,您可以向当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投诉,并提供相关证据和材料。
3.网络购物平台:如果您是通过网络购物平台购买的商品或服务,商家拒绝退款,您可以向该网络购物平台进行投诉,并提供相关证据和材料。
4.法院:如果您认为商家拒绝退款的行为已经构成了违法行为,您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向法院提起诉讼,并要求商家退还款项。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投诉或申诉前,您需要准备好相关证据和材料,例如购买凭证、聊天记录、交易记录等。同时,您需要保持冷静,理性表达自己的诉求和观点,以便得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二、买车定金不退找谁投诉
定金的作用在于担保主合同的履行,在买卖合同订立前,一般就约束双方当事人按时签订正式合同;而在合同订立后的定金主要在于促使双方当事人进入合同的实质履行阶段。
消费者和车店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微商不给退货怎样投诉
拨打12315消费者权益保护举报电话。
退货期限内商家拒不退货的,可以拨打12315举报电话,直接投诉商家。
举报之前先保留所有单据,聊天记录,消费记录等材料,作为证据资料。
如果自己的产品属于七天无理由退货产品,且商品在退化期限内的,可以与在网上与店家取得联系,要求对方退货,如果对方不退货,告知对方其违法行为,迫使对方履行退货义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n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
退房房款迟迟不退找谁投诉?
247人看过
-
商场欺负商家找谁投诉?
341人看过
-
4s店不退订金找谁投诉
166人看过
-
投诉商家未收到退款?
99人看过
-
全屋定制不退定金找谁投诉
218人看过
-
退不了定金我们该找谁投诉
381人看过
-
商家不退款淘宝帮不了我我找谁维权山东在线咨询 2022-10-01消费者有必要知晓我国法律对商家欺诈消费者、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相关规定。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之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最后,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还应要求商家及时开具发票或收据,并进行妥善保管。在
-
-
-
-
我辞职了押金不退找谁投诉安徽在线咨询 2022-03-10劳动者辞职的,用人单位不退还押金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举报,要求用人单位返还其押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四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