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人可以要求留置权人行使留置权。留置权是物权,不受担保债权诉讼时效的限制。因此,在保证债权的诉讼时效完成后,留置权人仍可行使留置权。理论上,留置权可以长期不灭,其行使没有时间限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四十七条的规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的,债权人可以保留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有权优先受偿动产。前款规定的债权人为留置权人,动产为留置财产。
哪些债务人权利不能由债权人代位行使
1、非财产性权利。例如,监护权、婚姻撤销权、离婚请求权、非婚生子女的认领权及否认权、婚生子女的否认权等。这些权利的行使虽然间接地会对债务人的财产产生影响,然而此等权利的行使与否全凭权利人本人的意志,他人不得代位行使。
2、主要为保护权利人无形利益的财产权。例如,继承或遗赠的承认或抛弃的权利、抚养请求权、因生命、健康、名誉、自由等受到侵害而产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等,这些权利虽为财产利益而产生的权利,但其行使与否以及行使的范围,应依权利人本人的主观判断而定,他人自不得代位行使。
3、不得让与的权利。主要是指那些基于个人信任关系而发生的债权或者以特定身份关系为基础的债权、不作为债权等。这些权利的成立与存续,与权利人人身具有密切联系,因而不得由他人代位行使。
4、不得扣押的权利。例如,养老金、救济金、抚恤金等。
综合上面所说的,抵押人和债务人可以是同一个人,也可以不是同一个人,就要看实际的情况来进行处理,其目的性就是为了保障到债权人的利益,只要债务人没有在规定的时间之内还款,那么对于抵押物的所有权就会归债权人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四十七条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留置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
前款规定的债权人为留置权人,占有的动产为留置财产。
-
债权人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保障自己债权的履行呢
386人看过
-
债权人如何通过债务承担人的抗辩权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314人看过
-
留置物的价值超过债务时,留置权的行使
192人看过
-
保证人能否以房屋作为担保来保障债权人的权益?
395人看过
-
关于债务人可以请求留置权人行使留置权
84人看过
-
债权人对不属于债务人的动产能行使留置权吗
329人看过
留置是指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债权人所享有的留置其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就该动产优先受偿的权利。其中,债权人为留置权人,占有的动产为留置财产。 留置产生的前提,必须是在当事人之间存在合同关系,而且一方占有他方财产,只能是依照合同合... 更多>
-
债务人可否请求留置权人行使留置权?甘肃在线咨询 2023-08-22债务人可请求留置权人行使留置权。留置权为物权,其不受所担保的债权的诉讼时效的限制。因此,留置权人在其所担保的债权的诉讼时效完成后,仍可以对留置财产行使留置权。理论上说,留置权可以长期不灭,其行使并无时间限制。
-
债权未到期,债权人能否行使留置权天津在线咨询 2022-11-26留置权,是指债权人因合法手段占有债务人的财物,在由此产生的债权未得到清偿以前留置该项财物并在超过一定期限仍未得到清偿时依法变卖留置财物,从价款中优先受偿的权利。那么当债权未到期时,债权人能否行使留置权呢?
-
能否通过合同保全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福建在线咨询 2024-11-17合同保全是一种保障债权人利益的方法,主要作用是保全债权人利益。当债务人未行使到期债权或与债权相关的从权利,导致债权人无法实现其债权时,债权人可以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相对人的权利。需要注意的是,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到期债权为限。同时,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承担。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五条,当债务人未行使其债权或与债权相关的从权利,影响债权人实现其到期债权时,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
-
债务人的债权未到清偿期债权人可以行使留置权吗?还可以行使留置权海南在线咨询 2022-02-15留置担保成立的条件之一是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债务,在债权人的债权未到清偿期的情况下如果允许债权人行使留置权,等于承认对未到履行期的债务可以强制提前履行,违背了合同的基本原则。所以,债权人的债权未到清偿期,其交付标的物的期限已经届期,债权人不能行使留置权。但是,在债务人丧失清偿能力而不能履行债务的事实存在时,即使债权本届清偿期,为保障债权的实现也可以成立留置权。例如债务人破产的,即使债权未届清偿
-
债权人在执行过程中应如何保障自身利益,为什么要保障债权人的利益云南在线咨询 2022-03-06在执行过程中,经常遇到被执行人对多个债权人负有给付义务,而被执行人的财产又不足清偿全部债务的情形,这就涉及多个债权人如何受偿和参与分配的问题,那债权人该如何保障自身利益最大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执行规定》)第八十八条第一款和第九十条就案件执行过程中,法院采取查封措施作出了相关规定,但这司法解释规定的比较原则性,在具体操作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认识。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