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不服的工伤认定应采取哪些措施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1.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
2.用人单位对经办机构确定的单位缴费费率不服的;
3.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认为经办机构未履行有关协议或者规定的;
4.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对经办机构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有异议的。
按现行的法律规定,当事人对工伤认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在60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在六个月内(注;行政诉讼法修改之前为90日内)提起行政诉讼。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三、工伤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n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
对商标异议裁定不服可采取哪些措施
472人看过
-
终审判决不服可采取哪些措施?
436人看过
-
工伤认定决定书的应对措施
328人看过
-
面对调岗后员工的不顺从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391人看过
-
应对欠债不偿者采取的措施
477人看过
-
关于工伤认定不服再鉴定有哪些措施
289人看过
-
企业对工伤鉴定结论不服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福建在线咨询 2024-12-03在工作中,经常有员工不仔细或者违反规定操作,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从而造成工伤。如果企业或单位不服工伤鉴定结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在诉讼过程前或诉讼中,公司可以直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重新鉴定。单位可以凭重新鉴定申请受理单,申请法院中止审理。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了重新鉴定结论后,法院可恢复审理,根据重新鉴定的结论,依法作出工伤赔偿的判决。如果员工
-
法院采取查封措施,应对措施有哪些?辽宁在线咨询 2024-12-18您可以追回借款用于购车的款项,并可以要求合理的利息。 1、因法院的查封,车辆无法办理产权转移手续,即使已经办理完成,也是非法的,不受到法律保护。 2、法院具有强制执行权,可收回被查封的车辆。 3、关于您之前为购车所支付的费用,您可以选择进行另案起诉,向出售方主张。 4、但如果您明知对方车辆是被法院查封的,却仍然购买,您的行为将构成违法。
-
对工伤认定结果存在异议的情况下,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处理工伤认定呢海南在线咨询 2022-03-06工伤认定的结果对用人单位和员工都非常重要,可是社保局将工伤认定的结果下达到用人单位或者当事人手中以后,双方都有可能会对工伤认定的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争议,认为工伤认定的结果是不正确的。如果大家对我国制定的工伤认定管理办法不是特别了解的话,对于工伤认定异议这种情况就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了。一、工伤认定异议的话应该怎么办工伤职工对工伤认定不服,可以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理由如下:工伤认定是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所
-
无法认定工伤,可以尝试采取哪些措施四川在线咨询 2024-12-02如果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时无法提供书面劳动合同,可以提供其他证明材料来证明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存在劳动关系,例如员工工作证(或工卡)、考勤纪律表、工资发放记录表、同事的证人证言等。这些证明材料可以证明员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因此也可以提交工伤认定申请。
-
1对分地裁定书不服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西藏在线咨询 2023-04-04关于对分地裁定书不服怎么办,可以采取什么措施要看裁定的具体种类,法律规定对法院的部分裁定可以提起上诉。《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五十四条裁定适用于下列范围: (一)不予受理; (二)对管辖权有异议的; (三)驳回起诉; (四)保全和先予执行; (五)准许或者不准许撤诉; (六)中止或者终结诉讼; (七)补正判决书中的笔误; (八)中止或者终结执行; (九)撤销或者不予执行仲裁裁决; (十)不予执行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