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体现了专门机关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司法路线,体现出法律对合法权益的保护精神,但如果对正当防卫存在错误认识,则会导致公民正当防卫的滥用,从而造成新的不法侵害。
一、对起因条件的错误认识
正当防卫是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的行为,理所当然以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为前提,所以,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是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而对起因条件的错误认识主要是把假想防卫误认为是正当防卫。假想防卫是指对实际上并不存在,仅是行为人主观上以为存在不法侵害进行的所谓防卫。假想防卫不是正当防卫,对于假想防卫,应视行为人主观上有无过失而予以不同的处理。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有过失,且刑法规定为过失犯罪的,就按过失犯罪处理,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过失,则按意外事件处理,不承担刑事责任。
二、对时间条件的错误认识
正当防卫只能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之时才能实行。所谓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是指不法侵害已经开始,但尚未结束。把事前防卫和事后防卫误码认为是正当防卫是对正当防卫时间条件错误认识的主要表现。
事前防卫也称为事前加害,即在不法侵害尚未开始而进行的所谓防卫。在不法侵害尚处于预备阶段和犯意表示阶段,行为人实施的防卫属于事前防卫。事后防卫也称为事后加害,即在不法侵害已经结束后进行的所谓防卫。在实践中,下列五种情形一般应视为不法侵害已经结束:一是不法侵害已经完成,二是不法侵害人已被制服,三是不法侵害人已经自动中止了不法侵害,四是不法侵害人已经丧失了侵害能力,五是不法侵害人已经逃离了现场,不法侵害行为已经造成了危害结果并且不可能继续造成更严重的危害结果。存在以上五种情形而实施的防卫行为属于事后防卫。但应当注意的是,在财产性违法犯罪的情况下,行为虽然已经既遂,但在现场还来得及挽回损失,应当认为不法侵害尚未结束,可以实行正当防卫。
事前防卫和事后防卫属于防卫不适时,不是正当防卫,而是行为人的故意加害行为,如构成犯罪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三、对主观条件的错误认识
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是指防卫人主观上出于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使之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目的。把防卫挑拨、相互斗殴、偶然防卫误认为是正当防卫是对正当防卫主观条件错误认识的表现。
防卫挑拨,是指为了侵害对方,故意以挑衅、引诱等方法促使对方对自己进行不法侵害,然后以正当防卫为借口加害对方的行为。这种行为不是出于正当防卫目的,而是滥用正当防卫权的行为,因而是故意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相互斗殴,是指双方都是出于侵害对方身体的不法意图而发生的相互侵害的行为。这种行为的意图是侵害对方,故不属于正当防卫,如果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聚众斗殴罪、故意伤害罪成立。偶然防卫,是指故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巧合了正当防卫的其他条件。对此条件也不能认定为正当防卫,构成犯罪的,也应追究刑事责任。此外,我们也不能把为保护非法利益而实行的防卫认定为正当防卫。
四、对对象条件的错误认识
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进行防卫是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这是由正当防卫的本质决定的。不法侵害是由不法侵害人实施的,针对不法侵害人进行防卫,使不法侵害人不再继续实施不法侵害行为,才可能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即使在共同犯罪的情况下,也只能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人进行防卫,不能针对没有正在进行不法侵害的人进行防卫。把针对第三者进行防卫误认为是正当防卫,是对正当防卫对象条件错误认识的表现。
对于针对第三者进行所谓防卫的,应视不同情况处理。如果故意针对第三者进行所谓防卫,应认定为故意侵害行为,构成犯罪的,应追究刑事责任;如果误认为第三者是不法侵害人而进行所谓防卫的,则以假想防卫来处理。
-
正当防卫假想防卫方位错误有区别吗?
260人看过
-
浅议正当防卫的正确把握
422人看过
-
浅析特殊防卫
439人看过
-
正当防卫与法律关系的认识
192人看过
-
正当防卫误杀判多长时间,正当防卫的特征
276人看过
-
广州刑事辩护:浅析正当防卫和故意伤害
136人看过
-
假想防卫是事实认识错误吗重庆在线咨询 2022-07-10假想防卫不是事实认识错误。《刑法》假想防卫是指行为人由于主观认识上的错误,误认为有不法侵害的存在,实施防卫行为结果造成损害的行为。通俗的讲,你认为有不法侵害,但事实上没有,这就是事实认识错误,然后当事人的脑子在这个事实认识错误的基础上控制当事人的身体进行防卫,给他人造成了损害后果,就是假想防卫。
-
正当防卫假想防卫方位错误有区别吗?贵州在线咨询 2023-11-26有区别。正当防卫是指当事人在受到侵害时采取的没有超过法律限度的正常维护自己权益的防卫,假想防卫是指当事人在没有非法侵害的情况下却误以为有侵害而进行的一系列反击行为,二者有根本的区别。
-
假想防卫行为认识错误的原因有哪些湖北在线咨询 2021-08-10假想防卫是行为人由于主观认识上的错误,误认为有不法侵害的存在,实施防卫行为结果造成损害的行为。对于假想防卫,应当根据认识错误的原理予以处理,有过失的以过失论,无过失的以意外事件论。如果他人尚未着手实行不法侵害,行为人预先加以打击,属于“事先防卫”。如甲、乙在激烈争吵之后,甲看见乙扛着锄头朝他家走来,便绕到乙的背后,一石头将其砸伤或砸死。乙朝他家走来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有不法侵害的意思,来打架滋事,但
-
正当防卫致人重伤,否认正当防卫,处几年上海在线咨询 2022-04-21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4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对实施正当防卫,我国法律要求必须同时符合以下四个条件:(1)只有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2)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3)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防卫,而不能对无关的第三者实施;(4)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
对事实的认识错误, 抽象认识错误, 抽象认定错误, 事实认识错误问题陕西在线咨询 2022-01-27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与自己行为有关的事实情况有不正确理解。分为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和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现实所发生的事实虽然不一致,但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的范围,即行为人只是在某一犯罪构成的范围内发生了对事实的认识错误,因而也被称为同一犯罪构成内的错误,这种情况分为:对象错误、打击错误和因果关系错误。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现实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