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结合犯,以所结合的犯罪论处,即一罪论处,不能以数罪论处。比如绑架后杀害被绑架人的,不能数罪并罚,只能以一罪论处。就绑架杀人而言,开始实施杀人行为的是绑架杀人的开始;绑架既遂但杀人未遂的,属于结合犯的未遂。A绑架他人后,B只参与杀人行为的实施,A的行为属于绑架杀人的组合犯,B的行为只是故意杀人罪。
想象竞合犯与结合犯的区别
一、结合犯
结合犯,是指基于刑法明文规定的具有独立构成要件且性质各异的数个犯罪(即原罪或被结合之罪)之间的客观联系,并依据刑事法律的明文规定,将其结合成为另一包含与原罪相对应的且彼此相对独立的数个构成要件的犯罪(即新罪或结合之罪),而行为人以数个性质不同且能单独成罪的危害行为触犯这一新罪名的犯罪形态。
由于结合犯是刑法将特定的数罪规定为一个新罪,而原来的数罪失去独立意义的情况,故结合犯就是符合新罪的犯罪构成的行为,而不再是符合几个犯罪的构成要件的行为.因此,不能按原来的数罪认定为数罪,而应按结合后的新罪,认定为一罪.
结合犯,是数个各自独立的犯罪行为,根据刑法的明文规定,结合而成为另一个独立的新罪的犯罪形态。
例如:日本《刑法》第241条规定的“犯强盗罪,而又强奸妇女者”,构成强盗强奸罪。即法定的甲罪+法定的乙罪=法定的甲乙罪。
结合犯属于法定的一罪,但目前我国刑法中没有结合犯的典型。
二、想象竞合
(一)想象竞合概念
想象竞合是指行为人以一个主观故意实施一种犯罪行为,触犯两个以上罪名,以主观故意犯罪从重处罚。想象竞合是一种与其他犯罪形态有显著区别的犯罪形态。
想象竞合不同于单纯的一罪,也与实际的数罪有所区别。想象竞合与单纯的一罪区别在于它实际危害了数个社会关系,触犯了数个罪名;想象竞合与实际的数罪的区别在于它只有一个行为,缺乏构成数罪的全部和完备的要件。
(二)想象竞合特征
1、须出于一种犯罪行为。
这是想象竞合犯区别于惯犯,牵连犯等犯罪的基本特征。指次数上表现为一次的实行行为及既遂行为。
2、一个行为触犯了数个罪名。
即一个行为发生造成了数个犯罪结果,这数个犯罪结果分别属于不同的犯罪。各具独立之可罚性。但故数个结果作用在同一个对象上,仍为单纯一罪,而非想象竞合犯。
3、一个主观故意,这是想象竞合犯区别于,一罪与数罪的区分。例如:行为人明知用枪支射击的方法故意杀人,子弹击中被害人后又射进某博物馆,损毁了国家级文物的,应认定故意杀人罪和故意损毁文物罪。
(三)想象竞合处罚
对观念的竞合,“按其最重之刑处断”。其趣旨是,观念的竞合本来是数罪,但是,因为是由一个行为进行的,在科刑上,把它们都包括在数罪中最重的刑之中,以一罪处断。
关于日本刑法第54条第1项中“最重之刑”的意义,大审院的判例认为“是指应该适用其数个罪名中规定最重之刑的法条来处断”,但是,最高裁判所认为,其中“同时也包含着不能轻于其他法条的法定刑的最下限来处断的趣旨”。作为对“最重之刑”的实质意义的考虑,不言而喻,最高裁判所的判例是正确的。
-
结果加重犯处罚原则
90人看过
-
原则:教育和处罚的结合
394人看过
-
想象竞合犯的处罚原则
305人看过
-
犯罪中止的原则和处罚原则
363人看过
-
犯罪中止的原则和处罚原则
243人看过
-
累犯处罚原则
83人看过
-
结合犯的罚处原则青海在线咨询 2021-12-01对于结合犯,以所结合的犯罪论处,即一罪论处,不能以数罪论处。比如绑架后杀害被绑架人的,不能数罪并罚,只能以一罪论处。就绑架杀人而言,开始实施杀人行为的是绑架杀人的开始;绑架既遂但杀人未遂的,属于结合犯的未遂。A绑架他人后,B只参与杀人行为的实施,A的行为属于绑架杀人的组合犯,B的行为只是故意杀人罪。
-
想象竞合犯的处罚原则台湾在线咨询 2023-06-11想象竞合犯的原则,即于犯罪行为所触犯之各罪中,从一重罪处罚,即依照行为触犯的数个罪名中法定刑较重的犯罪定罪处刑,而不实行数罪并罚。。第一,什么是“重罪”?在确定重罪之前,应对各罪按其情节分别评价,归入各罪中该行为应处的量刑档次,在此基础之上对各罪的法定刑进行比较。按照主刑重于附加刑,主刑中按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顺序确定重刑。附加刑,即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对于量
-
主犯的处罚原则: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4-30《刑法》对主犯的处罚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二是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以外的其他主犯,按照该主犯在共同犯罪活动中所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或者按照其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
-
竞合犯的处罚原则是什么?山西在线咨询 2023-06-05法条竞合犯处罚原则: 一、特殊优于一般原则。 二、重法优于轻法原则。 法条竞合(又称法规竞合、法律竞合),是指由于法律对犯罪的错综规定,一个犯罪行为同时符合了数个法条规定的犯罪构成,但数个条文之间存在着整体或者部分的包容关系,只能适用其中一个条文而排斥其他条文适用的情形。 【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