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成犯,“继续犯”的对称。又称“即时犯”。是指犯罪行为实行完毕后,犯罪即告成立,而不存在犯罪行为或不法状态继续的犯罪。依据犯罪行为完成后的状态所分的犯罪类型。例如杀人罪,行为人把人杀死以犯罪即告结束,就是即成犯的适例。与状态犯不同,状态犯以行为结束后其行为所造成的不法状态处于持续之中为基本特征,即成犯则以其行为结束即告既遂为基本特征,而不论不法状态是否处于持续中。即成犯有时与状态犯出现交叉情况,即犯罪既是即成犯,也是状态犯,如盗窃罪就同时属于这两种犯罪类型,也就是说,行为人窃得公私财物后,犯罪即告既遂,而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状态也处于持续中。
即成犯指随着犯罪结果的发生,犯罪即告完成而且终了的犯罪!
即成犯与非隔隙犯不同,非隔隙犯是实行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没有时间、场合间隔的犯罪.
故意杀人罪属于即成犯,一旦出现死亡结果犯罪行为便告终了、法益同时消灭。
一、什么是即成犯?
即成犯:“继续犯”的对称。又称“即时犯”。是指犯罪行为实行完毕后,犯罪即告成立,而不存在犯罪行为或不法状态继续的犯罪。
依据犯罪行为完成后的状态所分的犯罪类型。例如杀人罪,行为人把人杀死以犯罪即告结束,就是即成犯的适例。与状态犯不同,状态犯以行为结束后其行为所造成的不法状态处于持续之中为基本特征,即成犯则以其行为结束即告既遂为基本特征,而不论不法状态是否处于持续中。
即成犯有时与状态犯出现交叉情况,即犯罪既是即成犯,也是状态犯,如盗窃罪就同时属于这两种犯罪类型,也就是说,行为人窃得公私财物后,犯罪即告既遂,而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状态也处于持续中。
-
状态犯有哪些类型的犯罪行为
384人看过
-
有组织犯罪包括哪些类型犯罪
292人看过
-
有哪些类型的刑事犯罪
196人看过
-
2020犯罪故意有哪些类型
442人看过
-
金融犯罪涉及哪些罪犯类型?
431人看过
-
哪些类型的犯罪是过失犯罪
109人看过
继续犯建立在一个故意犯罪实施一个危害行为的犯罪的基础上,主观上继续犯在长时间实行一个犯罪行为,并且一直对某一方或事不间断地侵害同一个,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持续地,其侵害的必须是法律保护的权益,继续犯也是在当时已经触犯某种罪行,达到构成全部危... 更多>
-
即取得型财产犯罪的犯罪主体有哪些安徽在线咨询 2021-12-091、暴力、胁迫,如抢劫、抢劫;2、盗窃、欺诈,如欺诈;3、侵占、挪用类型,如侵占罪;4、破坏、拒绝支付类型,如故意破坏财产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欺诈刑事案件具体适用法律的解释,欺诈公私财产价值3000元至1万元、3万元至10万元、50万元,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大、大、特别大。
-
哪些经济犯罪属于犯罪类型天津在线咨询 2021-10-20对商业犯罪行为可以从商业活动的性质的不同,可以把商业犯罪分为商品生产过程中的商业犯罪,商品交换或者流通过程中的商业犯罪等等。包括:1、生产伪劣商品罪。包括生产劣质产品罪、生产假药罪、生产劣质药品罪、生产不合格食品罪、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等。2、与商品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犯罪。包括走私普通货物、货物罪、逃税罪、逃税罪、出口退税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等。3、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犯罪。具体来说,销售劣质产品
-
刑法中犯罪类型的划分是怎样的, 犯罪类型有哪些新疆在线咨询 2022-03-03关于犯罪类型的划分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归纳起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依据有无违反社会性(反道德性),分为自然犯罪与法定犯罪。所谓自然犯罪,就是指那些违反人类道德、具有反社会性的行为。这种行为,由于从根本上说违反了人的本性,所以无论在任何社会,任何政治制度之下,自然犯罪都被认为是犯罪行为。例如杀人、盗窃等。所谓法定犯罪,就是指行为本身并不一定具有反社会性、反道德性,只是因为法律上规定这种行为应受
-
犯罪有哪些类型才构成信用卡诈骗罪河南在线咨询 2022-04-19信用卡犯罪类型 一是持卡人的个人行为,持卡人玩弄“他人消费刷自己的卡”的把戏,把别人购物的账刷进自己卡内以增加积分的方式,同时购物者再返还持卡人现金,这样对持卡人来说真可谓一举两得。因为许多银行在发行信用卡的同时都推出了增值服务,开展消费积分换礼品等活动,以刺激民众办卡和消费的热情。 二是持卡人与商家或某些“贷款公司”、“中介公司”合作,持卡人通过付给商家手续费来获取套现。一般是利用商家的pos机
-
寻衅滋事犯罪有哪些类型北京在线咨询 2022-05-19寻衅滋事罪,是指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破坏社会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 我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 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